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怀孕 原生家庭互相指责谩骂
1 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怀孕 原生家庭互相指责谩骂 超越原生家庭mobi
原标题:伊能静谈婚变原因在她揭示原生家庭影响太大 伊能静和庾澄庆的婚姻虽然已成过往,但9年的婚姻生活最终散场还是让人唏嘘。看起来很好的两个人,怎么就过不到一起了呢?伊能静日前在访谈中,揭露了这起婚姻,原来真相是……伊能静 据台媒报道,伊能静曾跟庾澄庆有过一段婚姻,但结婚9年就选择分开,直到2015年,才又嫁给现在的老公秦昊。她最近上谈话节目,难得说起跟哈林的那段婚姻,透露当时还处在原生家庭造成的伤痛中,导致没能感受到安全感,“我自己还没有那个智慧和状态。” 伊能静录制好友鲁豫的节目,除了带对方参观台北,也聊起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她透露,因为生父的心没有定在台湾,以至于她成长过程中很缺乏父爱,小时候没察觉,直到遇见现在的老公秦昊和公公之后,才意识到人生中一直缺少决策者,也导致自己少了一点做决定的能力。 对于婚姻,伊能静直言,能不能得到安全感,其实主要还是看自己。她回忆跟哈林组成家庭的日子:”我应该要很有安全感的,可是我那时候没有把自己修练好。因为我还太……太在那个伤痛里面,那种家庭的伤痛、跟妈妈没有和解、很紧绷的状态里面,我自己还没有那个智慧和状态。”跟哈林离婚之后,伊能静经历了5年的单身时期,这段时间每天面对自己,也反思到底哪里出问题。她在还没成熟的年纪就开始工作,又处在演艺圈这么复杂的环境,所以一但遇到一个可靠的人,就像抓住浮木,希望对方帮自己解决所有痛苦和问题,却造成别人沉重的压力。 伊能静自认是个善良的人,并不想造成伤害,却在不知不觉中,还是创造出让人受到伤害的氛围,花了5年时间思索,最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根本问题就是“智慧不够”。但她现在跟秦昊结了婚,开始慢慢转变心态,终于能接纳自己,“我觉得我现在不需要被理解,而且打从心底不需要被理解了。” 经常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其实直到孩子结婚,这种影响也深刻的印在孩子的心理,做个好父母多重要。如今,伊能静和哈林各自组建了新家庭,有了小宝宝,他们已经认清了生活幸福的密码,希望他们能作出好父母的表率。祝福她们各自幸福。
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黑塞《德米安》 凡是有关系的地方,就会有伤害。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也必然有伤害。理想的父母,当然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但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现实中,每个人成长的家庭里,都伤痕累累。原生家庭之所以伤害人,是因为原生家庭没有足够的爱。如果说父母没有给过一丁点爱的话,对绝大多数父母是不公平的。父母有给爱,只是没有给足够的爱,于是造成伤害。什么是足够爱的呢?足够的爱并不是泛滥的爱。足够的爱是指能支撑起孩子健康成长的爱。就像是食物一样,孩子的成长中,需要足够的食物来支撑起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样孩子需要足够的爱来支撑起他的人格成长。爱并不是越多越好。就像食物一样,你觉得孩子应该多吃点,实际上吃的超出了他身体的需求,反而会有害他的健康。你自以为给了很多的爱,过浓的关注,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自由。过度的保护,反而失去了在挫折中学习的机会。担心他走弯路,反而压抑了他一部分成长。孩子需要的不是很多的爱,而是精准的爱。不精准的爱会导致真正需要的那种爱缺失,从而造成伤害。爱就是重视、接纳、尊重、认可、支持、帮助、保护、关注、理解、陪伴……孩子在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的爱。 伤害是爱的缺失。当父母在否定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得到认可与尊重;当父母在控制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得到接纳与尊重。我见过很多为了孩子好的父母,在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应该认真写作业应该准时到学校应该少玩手机应该有礼貌应该……从道理上说,这些也许是对的,某种程度上也的确是为了孩子好。但这不是爱,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看见,没有理解,没有尊重,没有支持。孩子体验到的只是被控制,被压迫,被指责。缺失了相应的爱,就会形成心理伤疤。孩子长大后,就会容易对别人的控制、要求、否定非常敏感。有的父母会特别忙,或者因为意外怀孕、重男轻女等原因不欢迎这个孩子的出生,他对这个孩子就会缺乏了关注、重视。孩子在被忽视的环境里长大,长大后就可能会特别渴望别人给他及时回应、大量陪伴等满足,会对别人不关注他而暴怒。有的父母会直接把孩子推向一个困难的境地,让他独自面对很多困难,比如说帮助父母照顾家人,照顾父母本身的情绪等。这时候孩子就缺乏了支持、帮助。他长大后,就可能会特别渴望一个强大有力量的人,给他一个港湾。每个让人痛苦的行为背后,都对应着一个爱的缺失。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有哪些不幸,你可以感受下,你缺了哪种爱,你在原生家庭里,是否也缺了这种爱。 我有时候会担心写原生家庭的话题引来非议,经常有人觉得难道父母都是错的吗?为什么要让原生家庭背锅?父母之所以没有给出足够的爱,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父母自己也不会。爱是一个很高级的技能,需要一个人自我比较饱满、生命力比较旺盛的时候才能给出来。父母除了是父母,他们首先是个人。作为人的部分,他们活不出生命力,也就无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底色没有力量,上了台也的确是演不好。所以我们并不是要去责怪原生家庭什么。而是要尝试接受,父母本身作为人的局限。更重要的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原生家庭伤害人,但原生家庭并不造就人。人生是一个接力赛,原生家庭只是第一棒。如果你整场比赛都输了,第一棒是有责任的。但你把所有原因都归因为第一棒的话,是不公平的。同样的,把第一棒的责任全甩开,也是不合适的。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接受来自于父母爱的滋养。这时候他的人际关系很单纯,只有爸爸妈妈,最早的时候甚至只有妈妈。这也是他内心最脆弱的时候,需要妈妈大量的关注、重视、帮助、接纳、欣赏,他才能开始相信这个世界的安全,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5岁左右,父母的最初教育基本已经完成。孩子开始走向“社会”,他开始走入幼儿园,开始社交,开始有更广阔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他就会把爱的需求指向于老师、同学。比如说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希望在幼儿园里好好表现,得到老师的认可。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重视,希望在学校里能得到一些人的重视。某种程度上,老师就是父母的一个替补。一个好的老师,完全可以修复一个人的创伤。老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认可、尊重、接纳、重视、看见、关注,让一人觉得自己是值得被善意对待的。老师就是第二棒。一些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正是在实践这种爱的理念。再长大些,一个人开始恋爱、有好朋友、走向社会,他会遇到很多很多人。你遇到的一个挚友,一个贵人,都可以填补你对爱的缺失。你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好的社会,大家都可以填补你爱的缺失。我也见过很多被某个人、某个群体所感动,然后改变一生的故事。如果这几棒都没有跑好,也没关系。人会迎来第二次重生的机会——婚姻。 婚姻是修复早年爱的缺失的最好的场所。婚姻是爱组成的,婚姻就是二次养育。一个足够爱你且懂得爱你的人,可以帮助你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让你重新相信自己值得。所以,老师、好朋友、学校、社会、贵人、伴侣,这些人都是你人生接力赛中另外第2、3、4、5、6、7棒。你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被疗愈。 说完这些,有的人会心生绝望。虽然听起来机会很多,但是自己一次都没遇到。遇到的老师,只会给自己惩罚和否定。遇到的同学,只会给自己排挤和欺负。遇到的社会,充满了冷漠。遇到的伴侣,ta比自己更需要被疗愈。其实这几棒的接力,都很被动。你只能花运气,能自主的部分都很少。没关系,除了这几棒外,你还有主动的部分来重新补充爱,疗愈自己。你可以使用2个人来帮你:1、心理咨询师2、自己心理咨询是怎么产生效果的呢?我在学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的老师一再的向我们强调:心理咨询,就是发现来访者早年父母是怎么错误对待他们的,然后你再重新按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一遍。这个听起来简单,但却需要花很长时间。一个是发现来访者怎么被错误的对待很难,这需要咨询师有良好的中立、觉察能力。一个是重新正确对待很难,这需要咨询师本身就人格相对完善。遇人不淑的时候,心理咨询也是二次伤害。重要的是自己。我在大量案例中会发现:一个人早年怎么被错误对待,他会用同样的方式再次错误地对待自己。比如说:一个人早年被否定,没有得到认同。他长大后也不会肯定自己,会用同样的方式一次次又否定自己。一个人早年被忽视感受,他长大后也会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别人,而委屈忽视自己的感受。一个人早年被父母要求太多,不被尊重,他长大后又会强迫自己做很多应该做的事,并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早年没有被足够爱的人,长大的过程也没有被爱,这个人就也不会爱自己。因此这一棒也没有跑好的时候,就注定了人生到目前为止的痛苦。 所以原生家庭伤害人吗?伤害的。但原生家庭只是你人生链中的一环。你有很多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修改自己的性格。有的可以把握,有的只能靠运气。原生家庭,就是你运气中的一环。哲学家曾说:人的命运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半掌握在天手里。当你更主动一些的时候,你就掌握的更多。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天就掌握的更多。原生家庭作为老天安排的部分,不可选择。你把注意力放在你可以能动的部分,会让你的人生充满更多的可能。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原生家庭。绝不是要去说指责谁为什么要那么对你,绝不是要让谁去背锅。而是看到自己是怎么被错误对待的,我们可以怎样重新对待自己一次,让自己能足够的被爱,重新成长为一个足够好的人。现在的自己很糟糕,是每一棒都没跑好的整体结果。但第一棒没跑好,结果不一定不好。也就是说:过得不好的人,原生家庭一定不好。但原生家庭不好,不一定过得不好。PS:单篇稿费1000元征稿,大家在后台回复:“征稿”即可看到相关需求。 推荐阅读: 杀马特家族兴衰史史上最虐情色片
2 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怀孕 原生家庭互相指责谩骂 在原生家庭伤害你
这个世界上父母绝对是最爱孩子的人,他们甘于奉献,甚至为了孩子都可以付出生命。当然作为孩子,更希望父母能够把自己的幸福放在第一位,父母也要有自己的人生。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啃老这个词在以前社会当中尤为明显,尤其是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般啃老只出现在父母特别宠溺孩子的身上,这些孩子从小衣食无忧。即便父母生活很苦,他们也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对于父母的活付出视若无睹长大之后,还会不断地去榨干父母。在很多农村地方都出现了四五十多岁的儿子也就躺在家里不愿意干活,而那些年迈体弱的父母还要下地干农活,也正是因为父母的一再纵容才导致了啃老现象的发生。 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错误,不仅是害了孩子也是害了自己。而现在社会中啃老现象已然不是大多数人讨论的话题,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型啃女。顾名思义是指很多的父母都会不断地压榨自己的老大,一般啃女现象出现在两三个孩子的家庭特别普遍。一、啃女现象 尤其是现在社会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拥有高学历也能够拿到一份好工作,这些父母是希望孩子有一份工作之后,能够养活一大家人,他们将这种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女身上。有一些人就会反驳,难道父母辛苦把孩子养大问孩子要一点生活费,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这也是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可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是混淆了概念,在我们以前村庄中的小林是他父母抱养回来的孩子。当时小林的父母迫于长辈的压力,因为他们结婚好几年还没有生孩子,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抱养了一个别人不要的孩子。小林又是一个女儿,更得不到家里人的疼爱可没过几年,这对夫妻就生了一个儿子,小林在这个家里生活的更痛苦。弟弟的到来,全家人对小林更是视若无睹,甚至于他们都有了想丢弃小林的想法。那个时候的小林初中还没上完,她就被迫进入社会打工,家里也没有更多的钱给她上学用。也正是因为这种原生家庭小林自卑又敏感,她在外连续打工好几年没有回家,父母也没有主动打电话问过。 她每次打电话给父母都是被一顿责骂,每次父母都是开口问她要东西,他的父母也特别宠溺儿子。这次父母主动打电话,没想到是因为父母想让小林给弟弟买东西。小林又想着父母也养自己这么多年,每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她会尽力的满足。二、摆脱原生家庭 可最近这两年父母开口的东西越来越贵,甚至于还想让她给弟弟在县城里面买套房子,这是小林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小林父母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必须要给他买一套房子,这也算是对得起这么多年他们的付出。小宁既难过又无奈,他想要彻底的和家人断绝来往,可怎么都无法摆脱养父母。 最后迫于无奈的她还是选择了动用自己这么多年的存款给弟弟付了一套首付,并且他要求父母以后再也不要联系她,总算是彻底断绝了关系。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亲生儿女总是会被父母提出无理的要求,这些家长根本就没有做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他们总共在儿女身上花了不到三万,就会却要求儿女孝敬他们三十万,这对于儿女来说公平吗?如果这些孩子拿不出这么多钱还会被世人说不孝顺。如果遇到了这样蛮横不讲理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勇敢的大声地去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千万不要怕撕破脸面这样的父母不要也罢。 这样的父母就是无底洞,怎么都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而他们会对于子女还没有做到的事情,归结于他们还不够努力。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有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利,千万不要被父母左右想法,想要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担,一定要做到自力更生。总结: 也希望各位家长不要偏心,对于每一个孩子都要一视同仁,不要总觉得孩子是亏欠自己的。希望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被善待,都能够有勇气向过去告别,迎接未来的人生。

3 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怀孕 原生家庭互相指责谩骂 谈谈原生家庭状况英文翻译
关于原生家庭,我们有太多的困惑,需要答案。 如果你是父母,一定感到很委屈,自己辛辛苦苦将孩子养大,为什么就伤害了他(她)呢?而孩子虽然遭受了伤害,备感伤心、孤独、恐惧、无助和愤怒,却也不清楚为何会如此? 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父母或许会想,养儿方知父母恩,等孩子有了孩子后,就能理解我们了。但一个可怕的现象是,等这些受过伤的人有了孩子后,他们或者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伤害变成接力赛。 要停止伤害接力赛,就必须了解伤害从何而来。 在我看来,所有的伤害,都是因为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明白了这一点,看似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不仅可以让父母知道他们为什么伤了孩子,还可以让那些受过伤的人从原生家庭中突围出来。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曾写道:“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句话常常被人引用来说明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原生家庭有哪些常见的负面影响呢,我们又能多大程度地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呢? 首先,要认识到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一、缺爱缺爱从成因上可以分为“情感忽视型”、“情感虐待型”和“情感混乱型”。情感忽视型指的是父母对孩子关爱太少,容易让孩子通过讨好来获得爱,觉得自己不配被爱,渐渐发展为依赖类型中的焦虑型。 情感虐待型指的是孩子的父母惯用打骂和贬低的方式教育孩子,这容易让孩子开始自我否定,对他人抱有敌意和惧意,发展为依恋类型中的隔离型。 情感混乱型指的是父母自身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常常给孩子造成巨大创伤,事后又极力弥补或者道歉。容易让孩子辨别不出好坏情绪,发展为依恋类型中的混乱型。 二、指责经常指责别人的人,往往看到的是别人的错误、缺点和不足,并且会把结果的糟糕和自己不好的感受,都归结给对方。面对喜欢指责的人,他人的感受会非常糟糕,就像一无是处的人,不论怎么做都无法满足这类人的要求。 指责是一个代际传承的问题,喜欢指责别人的人,往往有个喜欢指责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的父母看来,他们没有优点,不应该犯错,在“都是你不好、都是你的错、都是因为你”的批评中长大。 因此,他们非但不会变得宽容理解,反而会内化他们的父母的形象,在内心塑造一个无比严厉的批评者,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十分挑剔。 被指责长大的人活成了他们父母的模样,用指责来诱导他人,来验证早年经验的正确性。如果你想要改善和这类人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受其潜意识诱导,而要在他每一次指责的时候肯定他。 三、控制双方的关系越亲密,就越容易发生情感操控的情况。全球反情感暴力专家、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丽莎·阿伦森·方特斯(LisaAronsonFontes)在她的书《情感操纵》中,认为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操纵,指的是运用情感成为伤害对方的武器,支配、胁迫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目的得以达成。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和妈妈宋倩的关系便可以体现这一点,宋倩对英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呀!”、“你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妈是和你最亲的人了,还能害你呀!” 这样的缺乏边界的情感关系,会让人变得窒息,英子最后得抑郁症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思维方式原生家庭经常会限定我们看世界的角度。比如,你从小在混乱、难以安全的环境下长大,一直是小心翼翼,随时都害怕有危险。那么即便你后来长大了,搬到了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还是会对那些危险的东西更敏感。因为你看待世界的角度是危险的,必须时刻小心。 这是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枷锁,让你以为世界就是这样,就像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般,当你见识过其他框架的样子,便自然而然改变了。 缺爱的人什么时候能够变得不缺爱,很多人以为靠的是自爱。其实,只有当他被无条件地爱过,才能变得不缺爱。 很遗憾的是,缺爱的人在见识到爱之后,并不能意识到这就是爱,因为他以前没有见过。最终,只有靠失去的代价来明白,自己已经拥有过爱了。此时,他治好了缺爱,可是也很有可能失去那份爱了。 我们想要完全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最初的样子,想要打破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即使是负面影响,也无异于是连根拔起。没有根,就更没有归属感。但是,正如强迫性重复并不是为了重复悲惨的命运,而是为了觉察问题、改变问题。 心理学上,“重要他人”的概念也在告诉我们,与重要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也在重塑着对关系的认知。 对原生家庭的认知是了解很多问题的源头,并不是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样才能拥有改变的力量。 -TheEnd- 作者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logyandlife》

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怀孕 原生家庭互相指责谩骂 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最主要的方面应该是性格上的影响,原生家庭好的人往往更乐观,更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对待生活也更加积极。而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往往会养成比较自卑敏感的性格,他们无法真正地信任别人,对待生活更容易陷入悲观。
本文关键字: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怀孕,原生家庭互相指责谩骂,原生家庭情况有哪些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