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原生家庭网 >原生家庭影响 >

原生家庭的心酸 好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

1 原生家庭的心酸 好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 人性与原生家庭墓碑



原生家庭的心酸 好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

有一天和朋友在外面,时间有点晚了,其中一个朋友接到父母的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家。另一个朋友看到这个画面,自言自语了一句,为什么你们爸妈知道这么晚了要打电话,而我的爸妈从来不会。我听到惊讶了一下,想不到她会介意这种小事,安慰她:没关系,这样反而会自在一点。她没有说话,只是情绪突然低落了。看她这样子,我突然觉得窥探到了她内心一些隐秘的角落。在我看来,朋友的家庭是非常标准的原生家庭。父母关系和谐,她成长环境稳定,从小接受到的也都是素质教育,没受过打骂、挨过饿、遭过冷眼。如果单拎出来统计,很多人的家庭情况应该和她的一样。原本以为在这样标准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她,不会有什么原生家庭类的问题。但我们太天真。后来我知道,她那极端的理性与自虐,都是受原生家庭影响。她理性到有时我们会觉得不近人情,但这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她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一定的关心肯定是有的,但远达不到她需求的量。长期没有足量的温暖,她就封存了自己对温暖的需求,也不太愿意输出这方面的东西。她自虐的性格也是如此,想要的东西,既然连说出来都得不到,那干脆就不说了。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不是只有分崩离析的家庭,才存在问题;不是看不见伤害,就没有伤害。有些伤害,它没有外在创伤,但腐蚀的却是内在的东西,是精神的力量。而且看似完美的原生家庭,它们的隐形伤害,都发生在小事中。偶尔的忽视、失望的眼神、温柔,却让人觉得沉重的鼓励等等,这些都是伤害我们的地方。虽然受到伤害了,却没有理由怪罪父母。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来养育我们,不知道怎样拿捏分寸,所以总有家庭会在有些地方强一点,一些地方弱一点。比如有些父母爱护太过,孩子在家庭中非但没有感受到温暖,反而感受到窒息;有些则是放权太多,不加约束,于是孩子就变得缺爱,或者猖狂;有些父母要求太严苛,所以孩子谨慎、自卑、胆小、唯唯诺诺;有的则是父母太宽泛,放任自流,所以孩子不服管教、目中无人。正是拿捏得强弱的地方,形成了我们痛苦的根源。好在,如果已经意识到伤害,那就不要再延续伤害,并且我们自己的问题,也不必让小孩承担。就让原生家庭的问题,在你这里解决,就算无法解决,也要争取有所治愈。加入我们的原生家庭训练营,你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原生家庭病存在的原因,并且找到自己的类型,得到“治疗”的方法。→如果你对原生家庭已有不满,并因此感到痛苦; →如果你意识到你情绪上出现的一些状况,正是原生家庭导致; →如果你没有可行的方法摆脱原生家庭的伤害; →如果你不想让伤害无期限地延续,让你的孩子也遭受这种桎梏……那么你很适合来参与我们的训练营。不仅仅只是文中表述的情况,还有一些显性的情况,比如父母离异、暴力等等,只要觉得原生家庭对你产生创伤了,就可以来报名。21天原生家庭矫正训练营(录播课) 由陆琪老师倾力打造 16节纯干货视频课,4阶段循序渐进 带你认清原生家庭对自己产生的真实影响 助你找到自我矫正的思路与方法2场互动式直播答疑 陆琪老师为你扫清学习障碍,解开课后疑问 从而脱离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回归正确心态 坦然面对你的原生家庭,以及你的人生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开营时间: 2022年6月 特别说明: 1.报名成功后自动安排本期训练营,不能延期; 2.退款规则:由于每期训练营名额有限,报名后就会占用名额,所以开营前>7天扣除实付金额的1%违约金;开营前4-7天扣除实付金额的10%违约金;开营前≤3天扣除实付金额的30%违约金;开营后一律不予退款。

2 原生家庭的心酸 好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 原生家庭 女孩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当然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一个人的上半生都在受着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但如果我们不断学习成长,不断觉察修正,我们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把控好自己的后半生。01为什么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这么大心理学家Ainsworth从陌生情境实验中发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依恋模式,每个模式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母婴在家庭里互动的模式,这是她对依恋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她的研究表明了:我们小时候怎样被养育,怎么被照顾,就会影响到成年后我们与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处模式。而你的依恋策略,是你的亲密关系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为什么你会被特定的人吸引?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些都和你的依恋类型有关。当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得不到父母在生理和心理上及时的照料,甚至被虐待、忽视,那么,就会形成不安全依恋的类型,就会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重复小时候的依恋模式,对亲密关系不够信任,没有安全感。所以,有一句话叫“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时期的我们特别容易受到创伤,也是因为我们在那个时候,不得不依赖我们的父母,这种生存的本能,让小时候的我们很难逃避来自父母的伤害。我们生存的本能决定了,在我们的能力还没发展好之前,我们会十分依赖重要抚养者,自然也就无法躲开来自重要抚养者的伤害,这是人类的共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以更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伤害。 02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尽管我们必然要受到一些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但这些伤害是有限的,更是可以弥补的。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最早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原生家庭”确实是对一个人影响巨大的子系统,但并不是唯一的,除了原生家庭,还有学校、社会等等。而且,不管哪个子系统,对一个人的影响都不是决定性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并非无法弥补。影响人成长的因素实在太多了,除了原生家庭这个子系统外,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还会接触到学校、朋友、同事等等其他圈子,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而最重要的呢,我们的内心还拥有很大的心理复原力,这是属于我们自身的力量,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自我修复和成长。 因此,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只要你后期不断去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完善自己,你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03养育孩子,要注重早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正是由于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真的要非常注重孩子早期的生理和生理需求。尤其是一岁以内,要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有的家长担心,这样会不会把孩子给宠坏了。其实不会的,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孩子在一岁以前的发展需求是:建立安全感。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他们对世间的一切都是胆小陌生的,很多新生儿一被妈妈抱起来就瞬间止哭,这种止哭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属于安全感的感情深厚,新生儿对母亲的情感依赖也是从胚胎发育那一刻便逐渐积累,别看小小身板咿咿呀呀、他们对安全感的渴望却特别深,一看到爸爸妈妈或平时依赖的人突然离开就哇哇大哭个不停。孩子这种以哭留人的情感需求,就是企图通过哭闹让安全感一直都停留在自己的身边,如果孩子从幼时起安全感不够充足,到了儿童、青春乃至成人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通常是自卑、喜欢一个人独处,甚至与人交谈的时候还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这种性格不论从儿时、还是成人角度分析都不利于心理健康,也从社交能力方面影响着与外界的联系和机会把握。那么,安全感怎么建立呢?就是对于宝宝的需求要及时敏锐地发现,并及时满足他的需求,比如他饿了、渴了、尿了、拉了或者需要抱抱等,都要及时满足他,这在一岁以前特别重要。当孩子到了两岁多,再给他建立规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样孩子就会在每个阶段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为日后的生活打下好的心理发展基础。 04成人如何建立安全感如果我们的原生家庭的确比较糟糕,那么,我们就需要学会帮助自己建立起安全感,弥补原生家庭的缺失。安全感来自内在,来自于自己有没有在成长。如果我们一直等待着别人给我们安全感,就是充满了不安全感。当别人不愿意这样做,那么你会感到更不安全。当你的安全感依赖于别人的时候,你就会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投给了别人。这就是被拒绝、被忽视或被背叛时,会感到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因此,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给自己真正的安全感。我们需要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并用行动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成长自己,不断向前。 也许你在小的时候觉得自己被拒绝,或者在你之前的关系中,别人让你觉得自己不重要或者不尊重你。他们没有反映出你的自我价值。那么,当你感到不安全时,你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你觉得自己缺乏的东西上。例如,当你对自己的内心感觉不好时,完全可以自然而然地从自己的外部寻找验证。但这并不是保持自给自足的好方法。相反,做一些让自己感觉良好、有安全感的事情,你就不会再向外界寻求确认。去运动,去看一本书,去做一些家务,去听一会儿音乐,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掌控不了别人的行为和想法,我们能掌控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当你把自己能掌控的都掌控好了,而不把精力耗费在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上,不去纠结别人的评价以及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你的内心将会轻松和稳定很多。如此,你就可以集中精力去成长你自己,而成长就是建立安全感最好的方式。我在做全职妈妈的那几年,在外人看来,我是非常幸福的,只要在家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其他时间就可以刷剧,逛街,旅行……好像无忧无虑,没有压力,老公也的确把我保护得很好,不让我操心任何事情,也不让我去工作,就包括我要去考个驾照,他都觉得没必要,说会有人为我开车…但是,我的内心是抑郁的,是没有力量的,是自卑敏感的,因为没有成长,就很没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是外在的财富和物质,而是内在对自己是否有信心,而我那段时间,只是觉得自己除了带孩子,做家务,什么都不会……但是,我的确有一颗求知的心,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我坚持去考驾照,考心理咨询师,老公也支持我了,当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驾照,拿到了二级咨询师的证书,还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我渐渐地找回了自信,找回了那个充满安全感的自己,因为,我一直在成长,我的内在一直有力量。所以,我现在不惧怕挑战,我会一直坚持成长,因为只有不断成长,才会让我的内心感到安全,感到有力量,而生活也更加丰富充实,有活力!最后,我想说,我们的确决定不了我们的童年,但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现在的生活。不管是原生家庭也好,还是其他的外在环境,都不是约束的障碍,能够束缚你的,从来只有你自己!
原生家庭的心酸,好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成长环境 原生家庭是什么

3 原生家庭的心酸 好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 原生家庭怎么跟父母聊天

【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你?】手机下滑即可了解!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原生家庭给人的影响会贯穿一生,好童年是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童年怎样“放射性”影响人的一生呢?《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研究显示,好童年带来的益处具有跨代效果,不仅会影响受教育者本人,更能惠及后代。 01原生家庭与你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代表家庭具有更全面的知识结构,伴随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影响至关重要。在亲子关系中,越是与父母关系不融洽,子女越倾向于心理健康状况异常,如果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那么子女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可能因为找不到倾述的对象和帮助的途径而陷入迷茫,容易产生孤僻、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与父母关系融洽的学生往往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体会,甚至是人生规划,更容易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姿态。1原生家庭对个体性格塑造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个人出生后成长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心理学家弗里曼认为,原生家庭的不足,将成为一个人后续人生的索求和追逐,而这也成为了推动个人成长的关键所在。(1)家庭氛围在家庭氛围不和,尤其是父母经常吵架、甚至离异的家庭,孩子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可能会造成孩子喜怒无常、固执己见、孤僻、自卑、冷漠,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2)情感付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情感付出是影响个体性格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临床心理学家Dr.JoniceWebb曾提出过“童年期情感忽视(ChildhoodEmotionNeglect,CEN)”这一概念,指的是由于父母没能够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而造成的心理创伤。个体在原生家庭没有获得的情感需求,就会成为一个人后续人生的索求和追逐;02原生家庭与婚姻儿子会传递父亲的家庭角色特点,包括怎样做丈夫,心中应该的妻子及家庭模式和理念;而女儿则传递了母亲的家庭角色特点,包括怎样做妻子,心中应该的丈夫及家庭模式和理念。此外,各原生家庭对子女婚姻常见的影响是依赖、安全感和爱的满足方式的差异性,这就为子女的婚姻带来了影响。在拥抱、亲吻并伴有许多任性撒娇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结婚以后,只有对方经常地给予自己温柔、亲昵才会感到安全、依赖和被爱,才会相信这是继父母家庭后又一个可以依赖的家庭;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从小要学会自立,在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上更多的是鼓励、让孩子面对困难自己去实践和克服,以及一些严肃的说理,温情、亲昵则少了很多。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依然得到了依赖感、安全感和爱,感受到了父母就是自己的坚强后盾,父母给了我许多知识,时刻在支持我。在构成依赖感、安全感和爱的内容上,展示更多的是鼓励、指明方向等理性成分。这类孩子在婚姻中并不是不想给对方依赖、安全和爱, 只是表达方式和体验方式和上面那类孩子不一样,不同的表现方式可能会给婚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反应。没能拥有良好原生家庭的你,一定要记得更好的爱自己哦~ 【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点击河豚健康搜索吧!▼▼】签约作者李燕 主管中药师 附:【参考资料】 [1]刘春燕,从《以家人之名》看原生家庭对个体性格塑造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20,12:120-122.





原生家庭的心酸 好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

原生家庭的心酸 好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 在如此扭曲的原生家庭当中,长大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婚姻都不会有半点渴望,他们会觉得天底下所有的婚姻都是不幸的,生活在婚姻当中的人都是在自我折磨

本文关键字:原生家庭的心酸,好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成长环境 原生家庭是什么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