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生家庭自卑书籍 原生家庭的弊端
1 什么是原生家庭自卑书籍 原生家庭的弊端 原生家庭喜欢女孩吗为什么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领读吴小卫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了解到,人的一生,都在为了达到自己的优越目标而不断努力着,心中有着正确的优越目标,才能消除自卑感,体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有人认为,我们需要累积一定的人生经验才能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但其实我们早在生命之初,就已经展现出对于“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了。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生命的起源,同时从中了解我们到底该如何寻找正确的优越目标,找准生命的意义。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父母的影响力 阿德勒认为,就算是小小的婴儿,也会努力去判断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以及自己在所处生活环境中的地位。 到了大约五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自成一套完整的行为模式,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人在五岁之前,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与家人度过的。而其中,母亲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人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和母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身为最早与孩子们发生联系的“其他人”,母亲是我们在自身之外第一次开始关注的“别人”,所以,母亲是孩子们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让我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得到发展。 因此,母亲的态度,将会大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举个例子,有的母亲会觉得自己应该为孩子的整个人生负责,因此她从不放手,藉由控制孩子的生活,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 电影《黑天鹅》中,女主角母亲艾丽卡的生活重心,就是女儿的各种大小事。 女儿房间的摆饰、练舞的行程、交友情形,甚至女儿在舞蹈界的目标,都在艾丽卡的控制之中。但艾丽卡这种以爱为名的控制,并没有让女儿过得更好,相反,女儿被母亲控制得喘不过气来,开始出现各种叛逆的行为,不止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精神也到了奔溃的边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位母亲不能将她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向外扩展,引导孩子平等地与他人合作,就会让孩子无法与身边的人建立健康的连结。 至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同样非常的重要,对许多人来说,父亲是一生的偶像或最大的对手。 金融巨擘巴菲特曾说过:“我收过最好的礼物。就是一出生时就拥有的那位父亲。” 就像《摔跤吧爸爸》中的女儿们,她们在摔跤运动上的标杆,就是自己的父亲。 除了父母两人的态度外,父母婚姻的状态,也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们对婚姻和性伴侣的第一印象,就是从父母的相处中观察得到的。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说过,她自小在一个父母恩爱的家庭长大,对于婚姻的态度十分积极,她认为两个人决定要在一起的话,最终就是走向婚姻。 而奥巴马父母的婚姻状态比较复杂,因此奥巴马认为婚姻不一定是爱情的最终归宿,不结婚也没问题。 所以,我们会看到,父母婚姻美满的人,对婚姻比较有信心,在面对另一半的时候,也能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积极地想与对方合作,共筑家庭。 相对地,父母婚姻不美满的人,可能对婚姻抱持着较为悲观的态度,有些人甚至会觉得婚姻是不可能幸福的,导致他们成人之后,不敢与异性交往或不愿表达自己的感情。 出生顺位的影响 我们来做个假想:有几棵树长在一起,如果其中一棵树长得特别快,那么随着它日渐长大,它将会挡住其他树的阳光和雨水,给其他树苗造成影响。 一样的道理,在家庭中,如果某个孩子得到了特别多的照顾,就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成长。 所以阿德勒在研究童年对人们的影响时,发现出生顺位这件事,会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出生的孩子。 所有长子女都有过一段独生子女的时光,当过全家的中心,但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一夕之间,他们必须与其他手足分享父母的爱。 这样的转变,常常会给长子女带来激烈的冲击。 4岁的丽莎,原本是个十分乖巧的小女孩。 但丽莎在弟弟出生后没多久就开始拒绝跟妈妈说话,还多次摔破家里的餐具、故意赖床不去上幼儿园。 经过儿童心理医师的了解,家里人才知道,丽莎会出现这一切的行为,是因为觉得父母只关心弟弟,感觉自己不被爱了,所以他才想做点会让父母关心他的事。 而对于次子女来说,总有一个孩子比他们年长,比他们长得快,逼得他们奋力追赶,才能确保不被落下。 所以,典型的次子女都有个明显的特征: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在参加一场比赛,时时刻刻都得全力以赴,不得不拼命奋进,力争超越前方的哥哥姐姐。接着,我们看看最小的孩子,这时,情况又不一样了。 最小的子女通常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里,父母和哥哥姐姐都会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追寻自己的理想,而且没有人在背后追着他们。 但是,最小的孩子却面临最大的挑战:家人的纵容与溺爱,导致他们缺乏自力更生的勇气。阿德勒的病人中,有个女孩经常和姐姐们一起玩耍,甚至到了上学的年纪,她也不敢一个人去学校,她害怕被姐姐们丢下。 另外,幼子女也常常有着严重的自卑感,因为身边的每个人都比他们年长、比他们强大,在应对各种问题时,也都更有经验,这使得幼子女觉得自己总是最弱小的一方。 在阿德勒看来,如果审视我们的社会生活,你会发现,竞争和对立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人生,这是因为,我们都想成为征服者,渴望得到战胜别人的优越感。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态,就是因为每个人在童年早期的经历中,没有在家庭里感受到平等的地位,于是终身都在努力竞争,想要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到这里,我们所谈的,是家中有兄弟姐妹的状况,那如果是独生子女呢? 独生子女也有专属于独生子女的问题。 独生子女由于无时不刻都是家人关注的焦点,家庭的关注让他们完全无法想象,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将会受到挑战。 因此,当他们走到更大的世界,不再是人们关注的中心时,巨大的失落感便会席卷而来。 强森作为家中的独子,一直以来都享受着父母的关爱与支持,再加上他的成绩优异,在高中期间,也是校园里人人知晓的风云人物。 但当强森进入常春藤名校就读后,他发现,在人才济济的环境里,没有特别出众的他,不再得到众人的注意。 这让曾经充满意气风发的强森,一下子变得非常颓丧,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找回了自信。 挥别原生家庭的影响 由于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对我们的影响十分巨大,所以原生家庭也深刻影响了我们的优越目标。 对不同的人来说,童年时期不愉快经历可能会被赋予截然不同的含义,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不一样的解读。打个比方,一样是在父母打骂中长大的人,在面对孩子的教养问题时,有人会想:“我不想让孩子再遇到一样痛苦的事,所以我坚持不打骂小孩。”所以他坚持以沟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而另一个人也许会觉得:“我小时候那么遭罪也都挺过来了,打骂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那他则坚定地信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条定律。 所以你可以发现,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都会直接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上,如果一个人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他就永远不会改变行为的方式。 哪怕这个意义实际上大错特错,但因为已经太根深蒂固在人格之中,如果没有面临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或者意识到继续旧的行为态度会导致自我毁灭,人们还是不会轻易放弃它。 《医师伦太郎》中的艺妓梦乃,从小渴望得到妈妈的关爱,以至于梦乃长大之后,为了讨妈妈的欢心、见妈妈一面,他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妈妈的勒索,不断地骗客户的钱,把自己逼入绝境,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的病状。 一直到梦乃总算遇见了自己真心喜欢的人,他才想要透过看心理医生的方式,治愈自己的精神状态。 而梦乃的心理医师,为了找出影响梦乃性格的关键要素,就是从一次次与梦乃的接触中,找到梦乃内心最深的恐惧,是被妈妈抛弃的自卑,并以此出发,让梦乃重新拿回对生命的主导权,展开新的人生。 因此,如果想要纠正我们观念中对于生命意义的误读,阿德勒指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造成这个错误认知的环境,回头寻找错误所在之处,修订我们对事物解读的方式。 一旦我们从既有的错误解读中突围而出,生命就不再被原生家庭的伤痛所操控了。 互动 今天我们了解到,父母、出生顺位与原生家庭将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构建了我们对人生意义解读的基础框架。因此,如果想要导正对事物的解读方式,那么我们就得从新审视自己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经验,找出是哪些经验影响了我们解读,挥别这些不愉快的过去,正面解读自己的人生。你是独生子女吗?还是你有兄弟姐妹呢?在出生顺位这件事上,你觉得对自己有哪些影响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每本传记我们都会从留言中选出3-5个人赠出精美书籍哦!听书拿好礼,大家踊跃留言点赞吧。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卑与超越》③优越感,比自卑感更可怕《自卑与超越》②利用自卑感,成为更好的人《自卑与超越》①自卑,是让你变优秀的原动力「十点听书会员」全新发布 一生最值得阅读的1000本好书 每天半小时,每天一本书 在阅读中成长十点听书会员优惠价198元\年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立即加入
原生家庭老生常谈,第一个故事就看哭我了,有点丢人,因为在图书馆的公用学习桌上,我在那里擤着鼻涕,希望没有因我的失态,给旁边认真看书的陌生人造成困扰~哈哈哈哈~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正视“原生家庭”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没啥问题,虽然小矛盾不断,但是大矛盾没有——父母的爱情很朴素、家庭关系很和谐、家庭教育母慈父严。但是阅读完之后,我觉得我能被这些故事所感动到,是因为内心还是有些深层情绪被唤醒了,让我觉察到了一二。 所幸的是,在我学过塔罗和教练对话之后,自我觉察变得更加淡定从容,不会因为问题的出现导致无措和抗拒,接纳来的比想象中还要容易。 所以,我很感谢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经历和努力,成就了现在的我。 01 “原生家庭”的因,不一定结出同一个果很多人把“原生家庭”当作了一个归因,比如之前我跟前同事聊天,我问她: “你她眼中,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她说,我很愿意分享出最真实的自己,无论这段经历是好是坏,我都会把它们不隐藏起来,是一个温和、得失心没那么重的人。 之后,她又补了一句话:跟我们其他人都不一样,我在想,这是不是因为你的原生家庭氛围很融洽。 这是我第二次从他人的口中提到我的原生家庭,第一次是被分公司总经理一对一赋能的时候,他提到我的“讨好型人格”,可能跟原生家庭有关。有时候就像是这样,“原生家庭”这个概念里,背了好大一口沉重的锅。过去的事情过去了,如果我们遗忘了不再提起,可能它对当下的压力反而没有那么大。 将当前的困惑和不幸都归咎到“原生家庭”之后,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发现了“原生家庭”的原因之后,并不是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寻找朋友、伴侣甚至心理医生去倾诉,说了一大段话之后,去寻找他们的认同:“对,你的问题,就是来自原生家庭。” 然后此时此刻仿佛呼出了一口气:“你看,我现在过得这么不好,并不是我的问题。”但凡遇到问题,确实很容易先去撇清自己的关系,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呀~撇清关系之后,日子不过了么? 对待原生家庭在过去产生的影响,真的无能为力么? 所以看到第一个故事的时候,特别是这位故事分享者说到自己端着小板凳,听妈妈讲自己过去的经历,时而委屈、时而控诉、时而骄傲、时而大哭的时候,她说: “妈妈你真的很辛苦很伟大,我在你眼里或许蠢笨,但是我作为一个小孩,已经用了最大的力量去哄你开心,我记得你半夜哭,我记得你晚回家,我记得你受伤住院,我都记得。我只是觉得我已汇报,这一切太沉重了,我还没有过好自己的人生,更不知道怎么帮你担负你的人生。” 她说: “我想能做到的,是用教育孩子的方式对待妈妈。” 当她的七岁女儿提出希望姥姥跟他们住在一起的时候,她是这么跟女儿说的: “现在姥姥和我们要换一个游戏模式,姥姥不是我们的生活保姆,也不是只有照顾我和你这一件事。姥姥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以后要跟姥姥约好吃的、约郊游,一起去玩耍。”当她用自己小家庭的积蓄为妈妈购置了一个房子,装饰和家具都选择了妈妈喜欢的风格,老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结过婚的都知道,要处理自己的父母关系,另一半的支持和意愿,真的特别关键。 所以就想李老师说的,这位女士简直是处理原生家庭的模范代表,她不仅没让自己陷入母亲的经历漩涡,没有重复这种代际轮回,更可贵的是,她凭一己之力带动了丈夫、女儿、母亲的改变。 这种改变,像一束阳光一样照在人的心窝窝上,看到了与原生家庭和解之后,最美的模样。 02 与“原生家庭”和解,要看见自己的力量还给自己“做自己”的自由,是与原生家庭和解的“果”,所以在我看来,如果我们真的已经在努力做好自己了,那么,来自原生家庭的“因”到底是怎样的,就不用太过分辨清楚。 就把过去,归还给时间吧。但是“做自己”的前提是,一定要向前看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就更容易把关注点从原生家庭那里拿回来,聚焦在行动上。 所以很有可能就不是“原生家庭”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我不知道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要在这个世界上产生怎样的价值。 当你真正想做、特别特别想做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跟宇宙同频,这时候,全宇宙都会来帮助你。这是“吸引力法则”的力量。 始终坚持做“自己”,无论这条路有多么艰难。 回头跟过去道个别,就即刻启程吧~
2 什么是原生家庭自卑书籍 原生家庭的弊端 明星对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我们家庭教育指导的孙老师说:“原生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的榜样作用更加是如影随形,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我是非常认同孙老师所讲的这一知识点的,的确,父母对孩子来说,就是榜样的力量。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即使短时间内体现不出来,但深入骨髓里的东西是挥之不去的。父母榜样的力量巨大,而且会影响孩子一生1 我呢,从来都是素面朝天,记得在帅宝2岁左右的时候,一次,我出门去办事,抹了一层粉,顺便涂了相对红一点的唇彩,正准备出门的时候,帅宝跑过来看到了,非要我擦掉。 还哭着嚷着说:“妈妈的嘴巴像吸血鬼,妈妈擦掉!快点儿擦掉啊!” 我都快被他的话笑出泪来了,说:“妈妈就涂了一点口红而已,没化妆啊!”可是帅宝就是不肯让我出门,我只得擦掉,这才给我出门。一直到现在的这么多年我也没再涂过艳色唇膏。 今年春节回老家,10岁的帅宝见到有的女人浓妆艳抹,有的抽烟,还有好多喝酒的、打牌的,于是就对我说:“现在的女人真是让我颠覆了对女人的认知啊!” 听他这样语出惊人,我非常好奇,就问他:“怎么了?怎么有了新的见解了吗?” 帅宝接着说:“在我的认知里,女人就应该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化浓妆,不涂吸血鬼口红,就跟妈妈一样是自然美。”我还笑他:“那你以后找老婆要找什么样的?” 帅宝说:“跟妈妈一样的贤妻良母型,那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不孝顺的,我坚决不要!” 2 我和宝爸都是非常要强和上进的,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尽管我们即将要年近半百,可是我们还在学习,我们有共同的认知,那就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前些年,宝爸在钢材市场稳固发展的时候从事钢材贸易行业,一分钱办一分钱的事,从不会超前消费,到最后,别的同行纷纷破产,资不抵债,限高限奢,而蛋宝爸赚得盆满钵满就轻易转行到了房产投资;在房地产行业最景气的那几年里,多多少少我们也赚了些钱(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前两年投资房产眼看已经不景气了,刚有一点点苗头,政策都还没出来,宝爸便迅速出手了,所以我们仍旧走在了行业的前端,没有被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所拖累。 现在我们也已人至中年,父母年纪也大了,到了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又转回到家乡重新创业了。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差,孝顺父母的人,运气更不会差。宝爸这些眼疾手快,雷厉风行的决策,说明了一点,他一直在学习和进步。从表面上看,只要他在家总是刷着手机,实际上他是在关注和留意着跟他事业息息相关的新闻和信息,不断地更新脑子里那些有关时代特征的信息量。 再来说说我自己,虽然主业是家庭主妇,也已是半老徐娘,但因为我能快速地适应新环境,也一直改变自己接收着新鲜事物和最新信息,并且不断地学以致用。所以,尽管是不大出门,也没有与社会脱节。从去年开始,我要求自己每年学一样新技能,只要自己想到的,自己喜欢的,就尽力去学。毕竟时不我待,如果我能活到七八十岁,那我还能学到不少东西呢!人家八十岁还能出书,何况我这才四十几岁呢,用现在的话说,我还在青年人行列里呢! 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肩上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孩子们也很上进,也知道该怎样去做好一个孩子该做的事情,同时也能掌握好轻重缓急和何时拿起何时放下;因为我们孝敬长辈,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感恩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所以我们的孩子也温良恭俭,有礼有节。我们的孩子在这种氛围里长大,在和谐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他们自然不会生出幺蛾子来,这也是原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综上概述,证明了在我们家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体现出来了,父母的榜样力量也在不断地显现。这就是当今社会不得不重视起来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应该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每时每刻提醒自己“我是孩子的榜样,我必须行得正坐得端,无愧于心”。最后,清枫皓月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从此刻开始重视“家庭教育”,要知道“只有家庭改变了,孩子才能改变”。但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向上发展,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奔跑。

3 什么是原生家庭自卑书籍 原生家庭的弊端 原生家庭强势母亲抑郁
在网上看到一段对话。 记者问一对结婚50年的老夫妻,两人有什么相处秘诀。 男人说:一个字,忍。 女人说:不对,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嬉笑之后忍不住唏嘘:压垮婚姻的稻草那么多,要忍50年,也真是不容易啊。 有时候,你以为是自己不够好,或者运气不好,遇人不淑,所以一直遇不到那个真正对的人,总是在错误的关系里徘徊受伤。 其实,你会和谁结婚,早就命中注定了。《欢乐颂》里樊胜美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说话方式,都是原生家庭的映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婚姻、事业、财运、为人处事…… 作为父母的复印件,很多人潜意识里就是在复制父母的行为模式,却不自知。 比如最近遇到的这个真实案例,就让我心疼不已。 经过当事人同意,我把它如实分享出来,希望每一个因为原生家庭而受伤的女人都能明白: 过去的伤痛只属于过去,从今天起,幸福人生由你定义。 被出轨5年,但我还是离不开他 揭开创伤背后的真相,不敢直面 任佳今年35岁,结婚5年,女儿4岁了。 在外人看来,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简直是人生赢家。 只有她自己知道,自结婚后,她反而一天也没有开心过。 不是因为照顾家庭,她辞去了老师的工作,做了全职妈妈。 而是因为,结婚前一周,她就发现老公出轨了。女人啊,很多时候就是太心软,太抹不开面子,太在乎对方的感受,太擅长委屈自己。 第一次,她以为老公只是一时兴起,还在心里不断为他开脱,“男人嘛,有时候控制不住也很正常,肯定不会有下一次了。” 尽管很痛苦,但她还是原谅了他,和他结了婚。 没想到,婚后老公变本加厉,不仅嫖娼的次数多了,甚至还包养了一个小情人。 27岁,比自己年轻漂亮,居然让任佳陷入深深的自卑。想当初,自己可是班花,追她的男生也很多。即使如今年过30,但1米68的高挑身材,清秀的脸庞,完全不像生过孩子的女人。 但她还是输了老公的心。 “你太过分了,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连工作都辞了,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她一次次歇斯底里地控诉,不仅没有挽回老公的心,反而把他越推越远。 老公索性直接摊牌:“那我们离婚吧?”很多女人啊,傻就傻在这里。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眼前的这个男人,对你早已没有任何情分可言,留在他身边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闺蜜们一个个地都劝她赶紧离。 可任佳坚持不肯:离了孩子怎么办,她才这么小;离了别人怎么看我,毕竟我35岁了,已经不年轻了…… 从那时起,她每晚失眠,掉头发,甚至开始抑郁。 直到她的其中一个闺蜜,带她找到了我。接触心理学,开启心理疗愈后发现: 原来90%的创伤,在童年时就注定了 作为一名女性,听了任佳的倾诉,我很快猜到了问题的本质,带她做了心理疗愈。 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了她的原生家庭: 她的父亲在她2岁时去世了,她的母亲曾对她说过很刻薄的话:你爸就是被你克死的! 所以,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被接纳的环境中,严重缺乏爱和安全感,甚至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愧对母亲。 后来,母亲前后有过5个男人,有2个都生病去世了,她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护和关心。 直到她老公的出现,满足了她对爱的需求。他会赚钱,也曾体贴地给他做饭,还让他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给了她一个温馨的家。 只可惜,甜蜜并不长久。 可怜的任佳,本以为终于摆脱原生家庭,找到了一个避风港,想通过婚姻疗愈自己。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原生家庭带来的恐惧感,一直都在: 她怕除了这个男人之外,没有人能接受她糟糕的原生家庭; 也怕自己一个人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更怕自己不值得被爱,不配拥有健康幸福的婚姻…… 而这个软肋,恰恰被他老公抓住了:他知道任佳不会轻易离开他,所以才一次次放纵。所以你看,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嫁对了人,就会获得第二次成长的机会;嫁错了人,很容易陷入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中而不自知。 甚至重复原生家庭的问题,一代又一代…… 如果原生家庭不幸,那么,婚姻就会成为你接下去的人生,更不幸的开始。 任佳的婚姻,就是典型地因为原生家庭不幸而造成的悲剧。知乎曾有个热门话题:“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 “永远不要以童年遭受的苦难和糟糕的原生家庭,作为自己堕落的借口。” 因为,你不能选择你是谁,但你可以选择成为谁。 正如萧伯纳说:“能够站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人,是那些站起来寻找他们想要的处境的人,是那些如果他们找不到,就去创造这种处境的人。” 原生家庭只是人生画卷的起点,人生的落点则更多地取决于自我成长。 不要因为一个不完美的开始,就放弃人生旅途美好的风景; 不要因为成长路上有阴霾,就让余生都生活在黑暗。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只要不纠结出身,不抱怨过去,人生从任何起点出发,终有到达山顶的一刻。 只要不放弃成长,不止步不前,生活不可能永远风雨,总会迎来艳阳的一天。 与朋友们共勉。 焦虑之音,爱您更懂您!让我们一起成长,解救我们的内在小孩。如果想倾诉,欢迎后台私信我,很乐意做你的树洞哦。想了解心理知识、焦虑症、抑郁症、躁郁症知识,也欢迎关注我,获得更多好文推荐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原生家庭的运作机制,以及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关系。 那么最后,我们就来讲讲,我们要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 有许多人觉得原生家庭的影响根深蒂固,它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很难超越原生家庭,将自己成功地从家庭中分化出来。 是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巨大,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先转变思维。 性格是每个人自己塑造的,家人提供的只是环境,他们根本无法决定你对这个环境的态度,家庭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应该为你的性格形成负责,你需要为你自己负责,即便你无法改变你的家庭,但你可以改变你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能超越原生家庭。 如果我们想超越原生家庭,那么你就应该先要充分认识你的原生家庭,绘制家族图谱。 很多人会觉得,绘制图谱是什么鬼?那是封建社会干的吧?这也太奇怪了,我对我的原生家庭很了解啊。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对原生家庭中的成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了解。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试着绘制一张家族图谱,这张图谱应该包括家庭成员的姓名与年龄,他们每个人的出生日期,如果已经去世,那么加上逝世的日期,还有他们结婚或离婚的日期,至少涵盖三代人。 绘制好之后,复印几份寄给你的家庭成员,让他们确认一下是否有任何错误之处,如果有补充的地方,那么可以让他们帮忙补上。 不要忽略那些被家人长期“忽略”或者“驱逐”的家庭成员。比如,那些因为与父母长期不合而离家出走,或者彻底与父母断绝关系的孩子,他们往往是了解家族的突破口。 第二步,联系一下你的家庭成员,和他们聊一聊,不要觉得你们生活在一起就会对对方有足够的了解,实际上,每个人出生的时间不同,必然处于家庭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他未必与你的观点相同。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步,无论他们用什么语言来描述你的家庭,以及其中的成员,都是带着他个人的理解,也许并非事实真相。 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家庭中的“潜规则”,有许多话我们避免讨论,难以开口,所以公开联系家庭成员并当面讨论家庭关系,一开始未免让人觉得尴尬,但实际上家庭成员非常愿意且乐于与你聊聊家中的事情。 比如小a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他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从没有见过父亲,他为了不让母亲尴尬,一直都避免讨论到父亲。 直到他成年之后开始研究原生家庭,他便写信询问自己的母亲,关于亲生父亲的一切。 结果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母亲给他回了整整好几页纸来讨论他的父亲,并说道:我还以为你永远都不会问我了呢。 那么,当前两步完成之后,就开始创建一部包括三代人的“家庭编年史”,看看当时的大环境对于你的家庭成员有什么影响。 比如,你的家人是否经历过“经济危机”,或者其他的政治、经济大事,它对你们家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只有你对整个大家族,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有所了解,你才能知道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在对我们的家庭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我们就需要了解自己家庭的内部运作机制,正如第一部分所讲的那样,一个家庭的运作是由内部规则来维系的。发现这些运作规则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掘家庭中的主要三角关系,用笔在你所绘制的家谱之上,标注出三角关系。 比如,你可以研究你母亲的原生家庭,她与你的外祖母、外祖父哪个比较亲密,在这个三角形中,你的母亲是处于被排斥的那一方,还是被拉拢同盟的一方。 如果你的母亲没有从家庭三角关系中走出来,那么她就没有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这一定会对你有所影响。 你也可以研究你兄弟姐妹的出生顺序、他们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在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功能过度者还是功能不足者,他们是如何处理家庭中的分歧的。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找出家谱中五个主要的三角关系进行研究,然后亲自拜访你的家庭成员,确认你前面的研究是否正确。 无论你的家庭成员给你讲述了什么故事,对家庭持有什么样的观点,都不要指责他,与他发生争吵。 因为他们对家庭的认识与你不同,你要做的是作为第三者客观观察你的家庭,不要带着主观意愿与他们争辩,经过这一切之后,你就会以一种全新的、更开阔的视野来重新认识你的家庭,以及你在这个家庭中的角色。 一旦我们了解了家庭的运作机制,和我们自己在家庭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实现从原生家庭的自我分化。所谓自我分化,就是从家庭的这些三角关系中脱离出来。 在这一步骤中,要记住,你的责任是改变自己,即改变你对原生家庭的态度和对家庭中发生事件的反应,并不包括改变你的父母和其他的家庭成员,你无法改变他人,你只需要保持自我,达到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的目的。 要知道,一个真正超越原生家庭的人,是一个在与家庭成员保持亲密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做自己的人,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不用过度考虑别人的想法,那些与原生家庭“一刀切”断绝联系的行为,并不是超越原生家庭的正确典范。 当然,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分化成功”的人,但是我们必须尽力使自己做到最好。下面两个方法可以引导我们从原生家庭分化出来。 首先,我们要抛弃“关系导向性”,专注于“目标导向性”。 什么叫关系导向性,就是说有这个特征的人。 他们总喜欢在情感上依赖他人,把精力花在人际关系之上,以此获得他人认可,却忽略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目标导向性的人则完全相反,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真我”显示出来的时候,人际关系往往会更加愉快。 因此,要保持自我,不要为了实现良好的关系,而错过表达自我想法的机会。 除了这个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区分想法与感受,从而引导自己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 如果有人说,“我觉得他会拒绝我。”“我觉得他会骂我。”“我觉得他会讨厌我。”,这就是典型的想法,是对别人行为的解读。 但如果有人说,“当你不同意我的意见时,我感到自己被抛弃了”,这才是感受。 无法区分这两点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和错误判断当成事实,不要使用“我觉得”句型,它会使你陷入错误的判断,从而拒绝做出任何实际行动来改善状况,使用“我认为”,清楚明白地向他人表达你的看法。 当你谨记这两点,开始试着表达自己,不再被错误的想法所迷惑,慢慢地你就会达到分化的目的。当然,随着你在家庭中角色的变化,其他家庭成员一定会感到不适应,从而对你进行攻击或者批评,甚至威胁你。 但不要放弃,你的态度应该是: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做出的改变,但这是我需要做出的改变,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样做会让我变得更好。 对于别人的攻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与他人争吵,如果你一直保持这种立场,那么他们最终会适应你的改变。为了维系家庭运作,他们会重新调整家庭中的运作机制。 通过这一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想要超越原生家庭的第一步需要先对自己的家庭有深入的了解,绘制出家庭图谱;接下来,通过研究家庭关系,发现你在家庭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这些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们需要不断与家族成员进行磨合,设立自己的目标,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成功地从原生家族中分化出来。

什么是原生家庭自卑书籍 原生家庭的弊端 侯玉珍老师自己出生和成长于严重重男轻女的地区和家庭,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真实地经历了在原生家庭、夫家家庭,以及社会文化中女性身份带来的种种困顿;遭遇了一系列人生问题,又凭借自身的力量,以及心理学的学习,慢慢解决了这些问题。
本文关键字:什么是原生家庭自卑书籍,原生家庭的弊端,原生家庭和解视频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