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出现问题原生家庭原因占多少 女生对原生家庭充满怨恨
1 心理出现问题原生家庭原因占多少 女生对原生家庭充满怨恨 欢乐颂五个女孩原生家庭
怎么摆脱原生家庭阴影 摆脱原生家庭阴影方法 1、学会发泄愤怒和释放悲伤:为了避免迁怒他人,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愤怒、悲伤释放出来。当你学会发泄愤怒和悲伤时,心里就不会因为堆积太多负面情绪而郁郁寡欢。父母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减少,你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也能得以修复,这样你就能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 2、坚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场,大胆地说出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信念:这个方法告诉我们,要勇敢的表达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你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你觉得什么事情可以沟通,什么事情没得商量,都可以勇敢地表达出来。因为,大到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小到你对某本书的看法,都是你的想法和信念。 3、找回自信:在其他方面找自信,培养自己的能力。也要多看书,提升自己的涵养,做到忍耐。也可以听一些调频节目,心理fm之类的,听听别人的故事,既能感同身受,也能做到警醒自己。
每个人的年纪不同,原生家庭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因此,大家眼下所承受的压力,也各自不尽相同。不过,有的人抗压能力很强,压力山大时还能谈笑风生。可有的人却不一样,他们很容易想的太多,甚至只要有一点压力,就会陷入过度思考中,感觉心太累。什么是过度思考呢?心理学认为,过度思考就是指对某一件事情,翻来覆去的思考,甚至达到无法自拔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这种人忧虑未来那些尚未发生的事情,恐惧事情出现很糟糕的结果,担忧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真的会发生。这类人患得患失的心理严重,过度思考的人,在这种无限负能量的循环思考中,消耗掉大部分的精力,时常感觉活得很累。而且,他们会错误的把这种思考带来的负反应,看作是生活带来的压力,从而更加的厌恶所处的现状。部分思虑过度的人,极容易形成反刍思维模式,严重时会达到病态的程度,颇为影响个体生活。容易思虑过度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呢?做决定时犹豫不决,反复纠结:这类人每做一个决定,都会徘徊犹豫,担心做错了决定,影响以后的事情发展走向。哪怕这个决定,已经反复权衡利弊数次有余,心里仍会在做决定后感觉不踏实。甚至会在脑海里,多次推翻这个决定,试图重新再做选择。睡不好觉,总担心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思虑过度的人有个共同特点,他们想的特别多,安全感缺失,越想一些事情越会感觉不安,越容易失眠。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这类人过得十分痛苦。心情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退:思虑过度的人,很难真的开心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顾虑多,思前想后,外人看着都心累。长期养成这样的思维模式,导致其思虑过度伤脾伤身,大脑活动效率降低,思维迟缓,甚至会出现行为减退的情况。批判思维较强,爱琢磨他人,总爱问为什么:对于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思虑过度的人很难百分百的满意,总是带有批判思维看待自己。而且,这类人还很喜欢琢磨别人,爱观察他人猜测分析,活脱脱一个侦探家的范儿,弄的自己心很累。最要命的是,这类人动不动就爱问“为什么”,搞不清楚就会更纠结,特别焦虑。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避免陷入过度思考中呢?学会下面这三招,尽快走出过度思考的“死循环”。认知重组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BruceHubbard说:你可以试着对同一个情景,想出不一样的解释,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心理距离,这会让你的负面想法变得没有那么可信。举例来说:如果你很担心“恋爱失败”,那么你可以换种更积极的想法,如“我想要寻找一个很优秀的对象,跟现在的自己匹配度更高些”。然后,制定一项计划,来进行一系列的相亲、约会、沟通流程,直到寻找到合适的恋爱对象。放眼当下过度思考的人,总是在担忧未来,恐惧做事会失败。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放眼当下的方式,把思绪来回来,着重只关注眼前的事情,并且立即采取有效的行动。比如,有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又因为对其它工作很陌生,担心做不好,总是左右徘徊,不知道该不该更换新工作。甚至,还会为此烦躁、失眠。那么,不妨立即采取相关行动,这样,就可以在迈出第一步之后,减少一定程度的焦虑感,防止思虑过度。比如,去调查下新工作的工资情况,了解新工作需要的学历及经验要求等。限时反思过度思考的人,习惯自我批判,脑海中时常会“放电影”一样,场景非常多。这时候,不妨干脆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段,让自己每天限时反思。比如,早起10分钟之内,可以放飞思绪,随意想象。无论是好的坏的,过去的还是未来的,都可以尽情琢磨。但是,过了这个时间段,就请整理好思绪,做回现实生活里的自己。 如此坚持一阶段,习惯过度思考的人就会发觉,其实那些担忧的事情,未必都会发生。另外,对自己的苛刻要求,负面评价,实际上跟他人眼中的自己,似乎并不相同。这样一来,再反思时,喜欢过度思考的人会慢慢的恢复理性,趋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三个方法都很有效果,但是,如果它们仍没有帮助你,彻底走出“过度思考”的困境。那么,您大概是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了。请您在合适的时候,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助力,这是很有必要的事。
2 心理出现问题原生家庭原因占多少 女生对原生家庭充满怨恨 女方退出原生家庭
在固有的印象中,没有多少女人,愿意嫁给“凤凰男”。 他们自私爱面子,虚荣又拎不清。在家人和妻子面前,他们无论对错,总习惯于委屈自己的妻子,以此来获得一家的安宁。 于女人而言,嫁给这样的男人,就像是一场灾难,后半生根本无法幸福。 可一棒子也不能打死一群人。 有些凤凰男,尽管背后有原生家庭在拖后腿,可他们却很明事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对待妻子,他能拿出一百二十分的真心,在是是非非面前,他也可以不去偏袒任何一个人。 这样的男人,就值得女人去嫁。 当然,女人嫁给他,并不代表接受他的一切。对于他背后的原生家庭,女人付出适度的真心即可,不必受他们绑架,牺牲自己的所有。没嫁给自己老公的时候,陈甜就知道,他是从农村出来的穷小子,浑身上下什么都没有,还要受家里的拖累,是典型的凤凰男。 可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陈甜爱他,愿意理解他的这些不足,更何况,她的老公和别人所说的凤凰男并不一样。 他不仅优秀,还十分坦诚。 早在交往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家庭情况交代的清清楚楚。结婚之前,他又重申了一遍,并保证,以后无论怎样,他都会首先考虑到陈甜的情绪,绝不会牺牲她去成全自己的家人。 他所说的这些,在婚后的确都做到了。两人现在住的婚房,是陈甜的爸妈准备的,指明说是给夫妻俩住的。 可公公婆婆来住了几天后,就不准备走了。不仅如此,他们还试图把小儿子一家也带过来。 不过,陈甜的老公并没有给他们机会,反而客客气气的把他们给请走了。 老家不是没房子,没结婚之前,陈甜老公就存下来一笔钱,他这笔钱除了拿出一部分置办婚礼外,剩下的全用来给公公婆婆盖房子了。 陈甜知道,老公他有自己的底线:自己孝顺爸妈是天经地义,可妻子却没有义务为了公婆牺牲自己。只不过,不管是陈甜,还是陈甜的老公,都低估了公婆以及小叔子一家的无耻程度。 婆婆虽然不和陈甜他们住一起,但几乎每月都会来他们家一趟。每次来,她都会穿的破破烂烂,坐在陈甜夫妻面前哭诉,说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多么苦。 其实每月,陈甜的老公都会给公婆一笔生活费,足够他们每月开销。可婆婆的态度显而易见,这笔钱不够,还需要再给。不给的话,就是他们不孝顺。 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陈甜的老公也不忍心看她痛哭流涕,只能为难的和陈甜商量。 陈甜不愿因为这样的事情和老公产生隔阂,所以只要不过分,她基本上都不会去管。但她的宽容,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得寸进尺。 和老公回老家的时候,陈甜的弟媳直接就拉着陈甜吹捧,说她日子过得好。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让陈甜帮衬他们家一把。 陈甜直接当做听不懂,结果小叔子却在饭桌上提出来,让陈甜的老公给他二十万,因为他想买套学区房,以后给孩子上学用。 如果只是借,陈甜会很大方。可他们直接说了“给”,还是二十万。 陈甜心里不舒服,可脸上却带笑,她说:“小叔要买房,我们是该支持。可不巧的是,前一个星期,我和老公投资刚赔了几十万,还欠了外债。今天来,就想找小叔弟妹借一点,等我们赚钱了立马就还。”陈甜的老公没说话,而小叔子夫妻俩一听这话,脸色就变了,连忙说自己家没钱。 从那以后,陈甜也学精明了。她常常会打电话给婆婆,也会在微信上和弟媳聊天,但聊来聊去的内容,却都是自己现在过得不如意,想让婆婆和弟媳来拉自己一把。 婆婆是真的相信了陈甜的话,接连几个月,她都不敢再来找陈甜他们了。不仅如此,她还对陈甜说,如果实在困难,暂时就不用给他们生活费了。他们手里还有点积蓄,能养活自己。 陈甜听到这样的话,一时之间还有些感慨。人真的太复杂了,前一刻他还打着你钱包的注意,后一秒知道你不如意后,却反过来同情你。 但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却是好的。 “嫁给凤凰男,得学会哭穷。”结婚第二年,婆婆终于不敢上门打秋风了。虽然对公公婆婆该有的孝敬,陈甜依然会给。但主动给和被逼着给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陈甜夫妻俩的日子过得,也因此舒心多了。嫁给凤凰男,一定会苦吗? 不一定。只要凤凰男有能力,能明事理,能把妻子当成一家人,那夫妻之间的感情,只会越来越甜蜜。 当然了,原生家庭所带来的难题,是每个嫁给凤凰男的女人,都会遇到的。如何去解决?如何做到两全其美,是她们在婚姻里最该学的东西。 哭穷是一种办法,但却不是唯一的办法。每个家庭都有相应的选择,女人在不违背本心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正确的。 男人也该明白,出身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但幸福却是自己努力得来的。父母的确该孝顺,但不能被过度索取,因为你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家。只有小家安稳了,大家才能更和谐。

3 心理出现问题原生家庭原因占多少 女生对原生家庭充满怨恨 许纯美原生家庭
无意间看到了一个节目上,女生说自己小时候父母离婚,身上只有十块钱了,想去吃碗面,可最便宜的面香菇肉丝面,要16元,女生本来自尊心就强,给老板说她的钱包丢了,自己只剩10块钱了,说自己不吃肉,想要一碗不要肉的香菇面,给他10元钱,老板最后还是上了一碗香菇肉丝面,她连肉都不敢吃,因为自己少给了6块钱。边吃饭边给父母打电话,两个人都没有给她钱。 原生家庭的带来的痛苦真的是要用一生来治愈的,她吃那碗面的时候就知道没有人爱她了。不知道我算不算是原声家庭的影响,有时候觉得挺幸福挺好的,但有时候觉得他们都不爱我。 记忆中小时候我很怕我妈妈,她总是对我很凶,导致我小时候一直是跟奶奶睡的。有一次,奶奶回来的太晚了,不得不和他们将就睡一晚,但是我一点都不想,他们总是对我很凶,所以我一直睡不安稳,半睡半醒的时候听见门响了,我忽然就清醒了,我说我想去洗手间,其实我想去找奶奶,我出去看见奶奶我就哇的一声哭了,他们俩就出来吵我,我清楚的记得我妈妈说我在家里就是多余的,尽管当时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每次想起来我都特别伤心。小时候很多事情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妈妈很凶,爸爸还好,有点冷淡,但是有一次,一些不可控的事情,而且我当时挺小的,不太懂,他就凶我吵我,特别凶,我当时挺要强的,就不说话,我觉得我没错,眼泪止不住的流,我又不想让他看见,我就用碗挡住脸,一口气连汤带眼泪一起喝了下去。 家里条件一般,也不怎么吃榴莲,一般是我们三个孩子都在家,才买的,后来无意见听妹妹说他们买了两个大榴莲,我听都没听说过,真的伤心了好久,原来我不在也可以吃榴莲的。一天早上,我起床看见客厅桌子上放了四个山竹,我之前也没吃过,也没想着吃,就问妈妈这是谁买的,她拿过去就说是给我妹妹买的,说上次买了很多,都被妹妹吃完了,这次她又要吃,就买了几个,刚转身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问我吃不吃,我不吃。 那天我就故意去妹妹屋里,妹妹拿出来给我一个,教我怎么剥开,酸酸甜甜的,但是我再也没吃过。 妹妹小时候和我小时候似乎不是一个父母,为什么她小时候无微不至,和蔼可亲,亲力亲为。亲戚们都说我勤快懂事,吃苦耐劳,会办事,洗衣做饭,干农活,还会照顾人,我也想像妹妹一样什么都不用干呀,但是我从小就被他们贴上勤快懂事的标签。 我无数次都在他们爱我和不爱我之间徘徊,无数次给自己洗脑,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 好像也不算原生家庭不幸,似乎也还好,我也有无数次在治愈自己两个母亲分苹果的小故事一个犯人的讲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但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一听,瞪了他一眼,责备道:“不能总想着自己,要学会分享。”于是,我立即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一位成功人士的讲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谁都想吃。不如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吧。门前的草坪一人一半,谁修剪得最快最好,谁就能拥有它。”我们兄弟比赛,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努力和代价! 同样是分苹果,两个母亲的做法不同,孩子得到的领悟也不同。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一次分苹果的经历造就了两个人不同的人生,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的是,童年的经历与他之后的生活之间一定存在着关联。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书中,指出:“早期的父母抚养,关乎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底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一探究竟。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的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关系精神分析学家,同时,他还是一名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及主持人。 这本热销英国近20年的经典著作,通过追寻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等名人的成长轨迹,剖析原生家庭的抚养方式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并提供了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重塑人生之路的方法。 一、幼年的家庭环境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将家庭比如成一个戏剧舞台,每个家庭成员就是舞台上的演员。我们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性别 有的家庭,父亲对儿子更严厉,对女儿更温柔;有的家庭,秉持“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理念;有的家庭,重男轻女,男孩受到的关注和重视更多。 2.在家里的排行 孩子的出生次序不同,也会得到父母不同的对待。家里的老大,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能得到父母全身心的照顾和关爱。一般情况下,与弟弟妹妹相比,家里的老大更有可能自信、有主见,喜欢争强好胜。而弟弟妹妹们更有可能具有善于表达情感、合作和灵活的特点。 除此之外,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还可能受到的影响有:家庭经济情况、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的情绪状况,等等。 家庭剧本比较复杂,因为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在各方面的影响中,父母的不同抚养方式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 二、0~6岁受到的不同抚养方式影响人的一生之所以我们要强调一个人最初6年的重要性,是因为这个时期会奠定他的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 1.是非观的形成(3~6岁) 是非观,通常是在孩子3-6岁时形成。它是一套关于对与错的信念,通过使人感到内疚和羞耻(分别关乎个人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控制自己的潜意识、欲望和贪婪的本性。是非观在需要压抑本性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小到决定早晨按时起床,大到在路边捡到巨款时帮我们控制贪婪。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作者依照心理学划分出三种是非观: 1)惩罚性是非观:如果父母在孩子3~6岁这一时期,过于严厉地管束孩子,那么孩子的个性就被压制,容易产生挑剔、恐惧、内疚等情绪。孩子长大后,易出现强迫症、抑郁症等倾向。 2)脆弱性是非观:如果父母由着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地惩罚孩子,那么孩子就分不清对与错,不能将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内化。同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长大后,他们没有道德观念,缺乏共情能力,容易出现叛逆,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3)善良性是非观: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给予孩子持续、无条件的爱,又教给孩子正确的规则,那么孩子就能够做到自我激励,自觉遵守道德。 2.关系模式的形成(0~3岁) 在0~3岁这一时期,父母抚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依恋模式,而依恋模式将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 1)回避型依恋模式 在婴儿期,如果父母有强烈的控制欲和侵扰性,经常打断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定向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并伴随着愤怒、谴责的面部表情,那么孩子成年后,就不愿与别人有亲密的交往——既不依赖别人,也不想被别人依赖。他们总是预期自己会被人拒绝,所以在被拒绝之前,会先拒绝别人。 2)缠人型依恋模式 如果父母对婴儿的抚育不投入,态度冷淡,很少搭理孩子,那么孩子成年后,极易成为缠人型模式的人。他们想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害怕被抛弃、黏人,但对方却常会因此而感到窒息。 3)混乱型依恋模式 如果孩子在婴儿时期遭受了严重的虐待或忽视,或者父母关系不和谐,这极易造就混乱型依恋模式,孩子长大后就会既渴望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又很难信任或依赖别人。 4)安全型依恋模式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父母积极的回应,感受到了温暖和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较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既可以依靠别人,又可以被别人依靠;既不怕独处,也不怕不被别人接纳。 3.自体感的形成(0~6个月)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婴儿会通过与养育者(通常为父母)的共情反应来获得自体感,也就是感知自我的存在。若父母缺乏共情能力(比如,婴儿扭头看向别处,妈妈硬是扳正孩子的头,面向自己,与婴儿说话或逗乐),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其结果就是,婴儿逐渐失去快乐的能力,会变得狂躁或抑郁。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作者指出,在0~6个月这一时期,如果婴儿受到长期的、优质的共情抚育,就会形成较强的自体感(自我价值感),那么成年后,他会更加自信,更容易与人建立融洽的关系。而长期缺乏共情的孩子,将会受到自我价值感低的困扰。 三、重新谱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童年,无论幸或不幸,如今的我们都无法改变。为了孩子能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作出积极的改变——内省。 1.向亲近的人倾诉 当意识到自己不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能与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有关,我们就该质疑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找一个愿意听你倾诉的亲人或好友吧。暴露自己的脆弱和担忧,审视自己的行为,或接受,或改变,之后继续前行。 2.寻求心理咨询 若不愿意向亲近的人暴露,或者害怕受到偏见的对待,我们可以向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他们可以用专业的方法,给出更客观的建议。 3.通过艺术创作宣泄 通过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将自己的问题转化为创造力,不失为一个治愈自己的好方法。比如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歌剧、阅读小说诗歌等。我们在欣赏佳作之余,还能激发自己的内省能力。 除了欣赏他人作品,我们也可以自己创作,比如写作——为自己虚构一个故事。先确定一个主题,一个你想改变的问题,比如: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然后,从家庭剧本、是非观、依恋模式、自体感等四个方面,根据自己的经历来虚构人物故事。通过分析编写的人物、故事,更深入地了解你的过往。 最后,再写一个故事,自己还是主角,但故事中的人物做出了好的改变,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经历,使其对现在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这本书教会我们解读自己的童年经历,认清真正的自己,并帮助我们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重塑更好的人生之路。

心理出现问题原生家庭原因占多少 女生对原生家庭充满怨恨 原生家庭”,一般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成家之前和父母组成的家庭。其实,大家通常所说的原生家庭更加狭隘一些,它指的是“出生之后到懂事(完成基础教育)之前和父母组成的家庭”。
本文关键字:心理出现问题原生家庭原因占多少,女生对原生家庭充满怨恨,原生家庭之殇讲解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