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原生家庭网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

让人痛苦的原生家庭 女儿为什么都想逃离原生家庭

1 让人痛苦的原生家庭 女儿为什么都想逃离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给了她负面影响

崩溃了,真的,爸妈把我逼得不行了……下午打开某心理网站,又一则似曾相识的求助帖映入眼帘。近年来,“原生家庭”这个词越来越广泛地走进了大众视野。豆瓣上就有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网友们在这里集体吐槽自己在童年时遭受的来自父母的不公正待遇。但是,吐槽完了以后呢?有些人虽然在吐槽的过程中发泄了心中长期积攒的怨气,但亲子关系并没有因此改善,甚至因为当事人的“敏感”,而让原本紧张的亲子关系更加恶化。而更加恶化的亲子关系,又进一步加重了当事人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一些人从此自暴自弃:反正我今天的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原生家庭之伤真的不可疗愈吗?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开创自己崭新的生活?这本《走出原生家庭创伤》的书里有靠谱的答案。 离开是疗愈的开始 二十多岁的小朱,一边抱怨“老妈总是给我洗衣服、逼我相亲”,一边又觉得“虽然内心真的很想拒绝老妈的这种行为,但是不是没必要太较真?”小朱的这种说法,其实反映了当下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他们遭受了原生家庭之伤,对父母满怀抱怨甚至是憎恨,却没有勇气离开。他们的理由看起来还“很充分”。有个二十五岁的姐姐说:“因为我要保护小我三岁的弟弟。”一个三十几岁的男生说:“我要是走了,他们(父母)要是发生意外怎么办?”《走出原生家庭创伤》里面有句话,我特别赞同: 没有任何一个成年人,需要依赖着另一个成年人才能生活。所有的“理由”,其本质都不过是:我还没有做好独立面对生活的准备。原生家庭虽然给了我伤痛,但也给了我某种“保护”,我至少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因为离开,其实意味着经济上要自立、风险要自己承担、“一切后果要自负”!说起来好像很可怕的样子,但这就是成长!它的唯一的奖品,是自由!成长的过程,就好像一个小孩学会吃饭走路一样,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吃饭要喂、走路要抱,事事不必自己付出努力。第二阶段,已经学会亲力亲为,但还要耍赖,还想依靠他人照料。第三阶段,拒绝一切不必要的照顾。比起依赖,我更爱自由! 很多人早已成年,但其心理年龄还停留在3-5岁的第二阶段,他们想要更多自由意志,又不愿意放弃“被照顾”“可依赖”的权利。从第二阶段,迈入第三阶段,意味着独立和担当。这是走出原生家庭之伤的第一步,也是我们长大成人,拥有自由的第一步。 原谅是疗愈的关键数年前,我有一位访客。在前几次的咨询中用了很强烈的措辞表达对父母的积怨,自觉是“家庭养育的原因,才造成了我今日的性格和生活的局面。”我深表赞同,并尝试带领来访者去“理解和原谅父母过去的行为”时,却被来访者直接拒绝。来访者声称:“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他们的。”并就此中止了咨询。现在回想这个案例,我为自己咨询经验不够操之过急而没有真正帮到来访者实现走出原生家庭之伤的咨询目标而深感遗憾。 因为我深知,吐槽并不等于治愈。原谅才是。 在这一点上,《走出原生家庭创伤》一书可谓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书中说: 原谅父母指的是,我们不再记恨和抱怨父母对我们施加的原生家庭之伤……我们承认和接纳原生家庭之伤,但是我们对这些伤害不再有充满敌意的情感反应。 ①原谅是放下。姜文曾在节目中坦陈,自己怎么也处不好与母亲的关系。“老想好但老也不好,直到母亲去世,也还是不好。”没有打开这个心结,改善与母亲的关系,是姜文的一个遗憾。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遗憾,同时也是一个“放下”的机会。 来自父母的认可、赞许和怜惜,对于成长中饱受忽视、酿成“原生家庭之伤”的人们来说,这是他们一生最想要、却几乎注定无法得到的东西。 所谓“放下”,就是不再执着于这种得不到的苦涩感受,不再用特写镜头放大这种感受,而是尝试以广角镜头来看待,放在更加宽广的视野里,接受生活中的“遗憾和创伤”。 当我们放下了这份执着,也就放下了痛苦。 ②原谅是理解。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家庭,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尽管让遭受伤害的我们很难接受,但有个事实是: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他们已经尽己所能给予了孩子他们认为的最好的一切。 一个十二岁的男生因为逃学而送到我这里。经过了解,原来他父亲是一位军人,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去年刚刚转业回家。以为终于可以“管管孩子”了,但孩子直接怼他:你都没带过我,凭什么管我? 在听了孩子的“控诉”后,我没有给孩子讲道理,也没有要求父亲道歉。而是建议父亲:先别急着“管孩子”,不如带孩子回到老部队看一看,翻出以前的相册,给孩子讲一讲,那些年,你在干什么。 三个月以后,父亲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又去上学了,还说长大了,也想去当兵…… 日本著名心理学者河合隼雄说:“理解别人是豁出性命的工作。” 的确,“理解”是世上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它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说服,而是切身感受。如果我们能试着让自己置身于父母当年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下,试着感受父母的感受,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③原谅是慈悲。对于经历了创伤的原生家庭来说,受害者不只是子女,其实也包括父母。 比如说姜文。无法获得母亲的认可、总是理不顺与母亲的关系,无疑是一种“创伤”。但从母亲的角度来看,无法从儿子的成长中看到成就、获得欣慰、感受骄傲、得到满足,无法从亲子关系中得到亲密与爱的滋养,又何尝不是一种“创伤”呢? 当我们能看到“父母也是受害者”这个事实,我们的内心就会生起怜悯和慈悲。 而慈悲是一种力量,能帮我们把自己从“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这个角色中解脱出来,以崭新的自我定义的姿态面对生活,开启新生的希望。 《走出原生家庭》一书指出: 原谅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怀和理解的角度来看待父母,也提醒我们要用同样关怀和理解的角度看待自己。 慈悲就是学会做自己内心的父母,在放下别人的同时,学会给自己爱和滋养。真我是疗愈的答案这里所谓“答案”,有两层含义。其一:建立真我是疗愈原生家庭之伤的途径和解题方法;其二:建立真我是疗愈原生家庭之伤的目标和检验标准。 《走出原生家庭》一书对“原生家庭之伤”有个定义: 任何父母对子女并非出于滋养或爱护的言行举止,或者任何父母让子女为自己的天性而感到羞耻的做法,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原生家庭之伤”。“让子女为自己感到羞耻”是“原生家庭之伤”的重要表现形式。网上有一位来访者找到我,说自己“由于整容失败,变得极其敏感多疑,感到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经常对自己指指点点,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另一位十三岁女孩的父亲,一边指责女儿“不懂事,执意要整容”,一边当面羞辱女儿“在小学毕业合影照上大张着嘴巴,丑陋的样子影响了整张照片的形象。”“原生家庭之伤”,一方面,让我们嫌弃甚至憎恶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又变成了一张面具,以保护的名义掩藏了真实的自己。而我们的痛苦,在于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又无法完全抛弃真实的自己。就像电影《小丑》的主角一样。一方面,他需要“小丑”的面具来吸引关注、赢得工作机会,以及隐藏压抑内心的悲伤;可是,另一方面,他又为别人仅仅把他看作一个“小丑”,所有的掌声都是献给“小丑”而不是他本人,而感到难过。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小丑”。可是“自己”是那么卑微,“自己”竟然不如“小丑”。而解脱的唯一方法:是撕下面具,重新做回自己。重新做回自己,这是自我救赎的途径,也是自我救赎的目标。因为,唯有真我,才能散发人性的力量,打破一切枷锁和桎梏,抚慰一切创伤和遗憾;唯有真我,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让我们由衷感到,不枉来这人间走一遭!(2020年8月25日,云南玉溪)作者简介 彩虹心理咨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心理咨询擅长领域:个人成长、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情绪管理。用心理之光照亮生活,欢迎关注“彩虹心理咨询”。

让人痛苦的原生家庭 女儿为什么都想逃离原生家庭

什么是原生态家庭?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那么什么是新生家庭?那就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当然每个家庭都是有系统排列的,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关系。当我们的家庭还是原生家庭时,即使组合成了一个新生态家庭,那么在这个新生家庭中妻子与丈夫二人要结合为一体,应该尽量在精神和物质上从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或影响中走出来,组合而成的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意见肯定有不同的时候,那么我们应该更多地尊重新生家庭中的丈夫或者妻子的意见。大家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然真是这样的!因为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不同的矛盾!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即便牙齿和舌头在好,都有打架的时候,所以即使是很亲密的夫妻,在生活上肯定多少也是有矛盾的!那当我们遇到矛盾的时候,就应该去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在没有什么大毛病的情况下,就互相包容和理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也都有优点,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就跟玉一样,几乎没有完美无瑕的!也正如那句话:人无完人,玉无完玉!所以,不结个婚,我还不晓得原生态家庭给我带来的影响,就是遇事喜欢吼一吼,我说的喜欢吼,是有时招架不住孩子,其实吼没用,还浪费我的洪荒之力。你得好好跟孩子说,说你听话了明天妈妈给你买喜欢的玩具,但也不能每次都那样,因为每次都那样,孩子就以为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交易,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我的爸妈就喜欢吼,所以也直接影响了我,很多时候我都在改正,可需要时间。假如我不结婚,我还真不知道我爱吼孩子!时间一长,我也会慢慢影响自己的孩子!而我老公的原生态家庭就是,一家人不怎么说话,就连住在一起,就连最基本的关心都没有。即使是你生病了,看到你在吃药,我婆婆也都舍不得问一声好了没?但让我感到很奇怪的事,她老两口哪里不舒服,两口子会互相关心,难道真是把媳妇当外人!比如我看到我老公的爸爸或者妈妈生病在吃药,住在一起的情况下,我是做不到一声不问的! 在比如,一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就拿洗衣服来说,外面的都是洗衣机洗,里面的肯定手洗! 有好几次,我洗衣服的时候,都看到我老公妈妈的衣服放在厕所一边,我都会把外面的顺手放去洗衣机一起洗了!里面的我都手洗,我真的把公婆当自己爸妈,里面手洗的我就都手洗! 可我老公的妈妈要洗衣服的时候,看到了我的衣服或者孩子的是不会顺手放去洗衣机洗的! 然后我老公和孩子的衣服经常都是我洗,我是做不到看到那衣服都在我眼前了,不顺手拿去洗衣机洗的! 但次数多了,后来我在看到我老公妈妈的衣服在我眼前,我也都不会顺手扔洗衣机洗了!更不要说里面手洗的了,洗了几次,我还特意的跟婆婆说,你里面的我手洗的,她就冷冰冰的一个哦字!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冷漠,我老公倒是觉得没什么,这有可能就是原生态家庭的影响! 其实一开始我喊我老公的妈妈为妈妈,还是喊得很亲热,但后来他妈妈做了些事太让我寒心了,寒心的事一次次累计多了,到后来我妈都不想喊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从外面带了孩子回来,我看到我老公的爸妈坐在大厅看电视,我也没有喊一声! 我公公还说我为何进了屋,妈都不喊一声!我想说,从头到尾,她是怎么当妈的? 在我需要她的时候,永远没人!就比如,我一直带着孩子,买菜带着孩子,做饭带着孩子,到垃圾也是带着孩子,去医院给孩子打预防针,还是一个人,怀孕去医院检查的时候还是一个人!因为我老公开车,基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我婆婆那会有时间都不会帮你一把! 还有一次,我孩子大晚上的吐,吐了两次,我和我老公起来换床单,那么大动静,他老两口在房间不是没有听到。 住在同一屋檐下,他老两口可以做到不起来问一声孩子怎么样了!可能他老两口觉得就是我两口子的事,如果这事换成我和人家合租,人家不出来问候一声,我觉得很正常,但,他们是孩子的婆婆,爷爷,怎么就可以做到这么冷漠! 这事过了也就算了吧,恰好第二天晚上,孩子的爷爷感冒咳嗽了一晚上,我在另外一个房间听到的,我也没有起床出去问一声,不要说我老公,他下班回来很晚了,睡得很死,外面打雷都不会听到! 到了早上的时候,孩子婆婆竟然还问我,昨晚你爸爸咳嗽那么厉害,你不起来问一下?我冲着婆婆笑道:那天晚上孩子吐得那么厉害,你们不是也没起来问一声? 我婆婆无言以对,人家都说女人怀孕的时候最幸福,错,我永远没有得到过我婆婆的关心! 我怀孕的时候,从头到尾自己买菜做饭,就连快生了都是自己买菜,做饭!因为他们一家人都在上班,没哪个有空帮我提前做一下! 就连我破羊水的那天都是我一个人在家,第一时间都是我亲妈赶来的医院! 其他发生的事,我真不想说了,一言难尽!先不要谈钱不钱的,我关心都得不到,还谈钱吗?更不可能! 很多时候,住在一起跟没住在一起,是不一样的,我跟公婆住一起的时候都感觉像一个人,关心没得,钱也不给,那为何还让我给水电费,我买菜,生活用品我没出钱吗?那啥谈钱,为何我在家里做饭,买菜买肉就不给我一分钱,只懂得享受么? 可能是我小器吧,但假如换成是你,你受得了不?既然什么都谈钱的家庭,我还得不到任何关心,那我就干脆搬出去!都眼不见心不烦! 我身边的朋友说,你婆婆这样,多半是不喜欢你,要不然可以做到这么冷漠? 她不喜欢我,我也是感觉得到的,我搬出去以后,也终于不再去讨好她!我们互相不打扰,我就算一辈子买不起房,我是真的也不会搬回去的! 一个让我感到不温暖的家庭,我不如一直外面租房子,我以前网上一卖点东西,就想着去跟公婆买点衣服,让他们开心开心,但我嫁给我老公快5年了,我公婆从来没有给我买过任何东西! 更不要说彩礼,重庆结婚是没彩礼的,大方的婆家会意思一两万,不大方的婆家就像我这样的,酒席都不想办,因为那时候我怀孕了,肚子越大,越拖,慢慢就穿不了婚纱了! 人都是相互的,为何总是我在经营感情,讨好!那么没回应的爱,我也不会在继续下去!感觉什么都是媳妇应该做的! 记得还有一次,我婆婆和我出去买菜,经过一家卖鞋子的店,我婆婆看上一双布鞋,试了试,觉得还挺好走路,但她就是不付钱,她也知道我会说我付钱,她便找借口说,微信里没钱了,你帮我付,回去我给你! 后来我帮她付了,回家的时候她说给我钱,也就是五十六块钱,我说算了,一家人! 后来我婆婆要买什么,也总这样,你给我买,买了回头给你钱,每次都是20,30,50或者100的,她知道我不会要钱,所以经常这样,我也是蠢,人家说给我,我就要嘛,是自己不要的! 但有些人是吃得住人家的性格耿直,算了吧,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真的在也不想一个人去付出,经营婆媳关系了,真的累! 而且我也没太多钱,因为我一直带着孩子,就网上卖点普通玉石,生意不好的时候一个月卖几百块,毕竟小店铺,做不起推广,生意好的时候能卖个5千以上,但卖得多,补货也多,还得出运费! 然而我婆婆还一直看不上我,喊我出去上班,可是我出去上班,她就从侧面说外面带孩子都四千一个月,对不起,我支付不起! 所以我是没得法了,只能一边卖点小货一边带孩子。我老公还好,说管得我妈怎么说,你带着孩子,能卖点钱不错了! 要不然我也不会在跟我老公在一起,好歹男人还好,理解我! 所以,我不知道我老公的爸妈很多时候对我那么冷漠,不闻不问,到底是原生态家庭还是不喜欢我! 我现在已经搬出来一年多了,也不想在去知道婆婆这么对我,到底是不喜欢我还是她就这样! 你说她就这样吧,她还是挺关心她老公,因为我公公工地上班,一发工资,工资是给她保管,那就很有可能是因为我没给钱给她,可我们才结婚几年,第一年我老公还没工作,一带孩子就侧面谈钱,哪里有钱给她! 说真的,我现在一提起我公婆,内心都久久无法平息!要想喷的人,就请你把我换成你,如果是你,时间长了,你受得了没有温暖的家庭不? 今天想写的就说写到这里,我还要给孩子洗澡,孩子明天还要上幼儿园,我老公还没下班! 我最后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好不容易长大成人,是来到这个世界开心的,不是每天都苦着一张脸,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离开让你不开心的事物!这是天然精品红绿宝这是我今天煮的麻辣鱼这是天然翡翠精品戒指这是我家的狗子多财财这还是我家的狗子多财财这是喜欢大红色头发的我这是我儿童节买的钢笔送自己谭晴予(谈情语)加油,喜欢的事一直坚持下去

2 让人痛苦的原生家庭 女儿为什么都想逃离原生家庭 刘梦婷原生家庭


 说到“原生家庭”,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在我们童年的时候,家庭都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的,而他们则成为了我们最亲密的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原生家庭”也开始慢慢模糊,甚至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改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长中的痛苦。所以说我们从小要学会去接纳自己,然后成为一个更好地相处和成长的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每个人对“原生家庭”是有不同看法或者想法的。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我看来我觉得比较有价值的“原生家庭”,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产生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性格、教养方式等等。因为只有自己好,孩子才会跟你更好地相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每个父母都是这样对自己的孩子好的,所以当父母的行为举止给孩子造成了影响时,他们也会受到影响。而且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小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我们小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会跟父母产生矛盾或者是争吵,所以等到再长大一些会发现如果父母和自己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会影响到自己。而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其实也应该去理解和反省好了。父母不应该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要求我们在自己和家人面前都要展现出足够好的一面。 2.原生家庭给予子女的行为模式,从而影响他们的性格与婚姻选择 父母对于子女的影响会直接体现在他们的行为模式上。比如有的家庭经常会争吵,这就很容易使孩子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暴力的家庭氛围,他们需要通过这些方式去发泄情绪。而有的家庭父母往往比较溺爱孩子,会觉得他们以后的婚姻一定是要靠父母来维系的,这就造成了两个人的性格迥异。当然并不是所有父母都会对孩子家暴,只是这个原因会导致我们在结婚或者离婚之后对自己形成一种“归因方式”。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幸福。 3.被忽视,被伤害过的个体更容易找到一个可靠的伴侣 在亲密关系中,被忽视都会让一个人感到痛苦,并且也是造成亲密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经历过家暴、虐待的原生家庭当中,这个人更容易让自己的情绪来主导亲密关系。而你是否有经历过这种暴力呢?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就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反应了,但是如果当你长大之后遇到一个比你更容易受到伤害的人时,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了。毕竟我们都知道,婚姻对于个体来说就是一场冒险或者是挑战,而不在于你对它有多么热爱或者多么在乎。所以说你如果想要婚姻能够幸福并让感情长久的话,那么其实你也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经历过被家暴、虐待的情况。如果都不行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咨询一下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比较好一点。
让人痛苦的原生家庭,女儿为什么都想逃离原生家庭,跟原生家庭有关的故事

3 让人痛苦的原生家庭 女儿为什么都想逃离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5大问题

    很高兴再做一次专题分享,这期分享是《原生家庭》,上期我分享过心理营养,如何获取心理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原生家庭,如果没有获取到足够的心理营养,我们将用必生的经历去寻找,接下来谈谈原生家庭,就是跟过去和解,才能更好的成长。 一、认识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在性格、人际社交、情绪管理状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自己组成的家庭:我们会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识、强迫性重复原生家庭行为模式。     我们一生会有两个安庭,一个是原生家庭,另一个组建的家庭,在原生家庭中,可能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这些问题才会显现出来,如一对男女之所以会结婚,是因为他们有意无意感到对方会引发他们原生家庭的问题,才选择走在一起。     原生家庭与一个人成年后组成的家庭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重要的联系,就是每个人都期待新家庭能弥补原生家庭的缺憾,实现疗愈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创伤,但一个人如果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创伤,往往会寻找一个如家人感受相似的人,继而引发与原生家庭同样的问题,如家暴。 二、原生家庭的影响 1、出现与环境不匹配的情绪反应 2、出现过分强烈的情感; 3、情感反复无常、波动、漂浮不定; 4、顽固不化的行为方式或情感体验。 走出原生庭影响的信念: 困住自己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三、重塑原生家庭       绘制原生家庭图:原生家庭图是家庭治疗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它用于解决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内在的负面影响,通过觉察获取,然后转化和利用原本已获取得的资原。才就知道,我们究竟是怎么样的, 原生家庭图,它可以解决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内在的负面影响,让那些影响重新浮现出来,看见即疗愈,是获取到原生家庭中资源最好的方式。心理营养是否充足,都不会有什么后果,也许心理营养不足,使你将变得更加优秀,因为这些我本具足,无需向外求,能自我补充,才是真正的强者。 与父母和解的信念: 1、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在尽他们所能给到我们最好的资源。 2、我们要接受父母也是人,而不是以他们扮演的解角色来相处!     冥想练习:听与父母和解的冥想音频,可以反复练习,获得与父母和解。 最后:     原生家庭假如只有半杯水,父母全部给我们也只有半杯水,我们可以向伴侣要,向周围亲人要,同样也只能获得少量的水,唯有自己给自己加水,才能获得足够的水,这些我们本自俱足,只有自己去和解、关爱自己,我是主要和解人,才能走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读本好书,打开育儿新思路。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晴瑶粑粑,三个孩子的父亲。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做《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这个词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比如去年的热播剧《都挺好》。苏明玉的家庭,母亲霸道,父亲懦弱,苏明玉自己考上了清华,但是母亲却让她读免费的师范大学。成年后还要受到原生家庭的拖累。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引发了很多朋友对原生家庭的思考。 那么原生家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家庭,从小与父母,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的家庭叫做原生家庭。我们成年后结婚组建的家庭叫再生家庭。现在大家说的原生家庭,通常在说原生家庭里父母不好的言行会对孩子的一生都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理危害。其实,这本书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叫《做有毒的父母》,中文版翻译为《原生家庭》,是为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懂这本书在说什么。书中把原生家庭里伤害孩子的父母叫做有毒父母,把受到伤害的子女叫做中毒的孩子。 那么什么样的父母是有毒父母呢?毕竟我们不能因为父母一句责骂的话,或者一次冲动的行为就给他们贴上有毒的标签。原生家庭这本书总结了有毒父母的三个特征:持续性、反复性和严重性。 持续性很好理解,是指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可能贯穿孩子的整个童年,甚至成年以后依然如此。就好比苏明玉的父母对她的伤害就是从她记事起,一直到她成年后与家人断绝关系都未停止。反复性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并不是偶然的行为,而是反复发生,造成重复伤害。比如苏明玉的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就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折磨着她。严重性是说父母的有些行为极其严重,哪怕一次就会对孩子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比如虐待。如果父母的行为满足了这三点,他基本上就是有毒父母。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问题,其实都和原生家庭有关。著名心理学家,作家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中国人好面子,因为我们在孩提时代是毫无面子可言的。父母怎么样都是对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毫无尊严,于是在长大成年后就会过度维护自己的面子。而这些中毒的子女们,要么从未意识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一遍遍的自我折磨,把生活中的一切不幸全部揽到自己头上,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不配获得成功,不配拥有幸福;要么极其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最后的结果可能就像苏明玉那样,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被自己父亲指着鼻子说,你就是赵美兰。不管中毒的子女属于哪一类,他们都是受害者,需要完成自我救赎,让原生家庭的悲剧尽快停止,不要让下一代重新上演。 我们即将一起共读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一本,十分适合自我诊断,自我疗伤的书。书中描绘了大量真实的案例,一点点揭开有毒父母虚伪的面具,帮助中毒子女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同时,书中还有大量心理学知识,帮助读者在认清事实后,理清与父母的关系,科学自救。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和影视编剧克雷格·巴克,两位在各自的领域都十分出色,创作这本书是为了帮助许多受到原生家庭困扰的人,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从原生家庭着手,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克服对自我的怀疑与否定,建立完整健全的人格。 我将从两大部分带领大家一起解读这本书。首先我们会总结五种不同类型的有毒父母,并分析他们对子女带来的伤害。其次,我将会告诉中毒子女怎么做才能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拥抱过去那个受伤的自己,学会与原生家庭和解。具体的阅读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认识原生家庭中前两种类型父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与不称职的父母。二、认识原生家庭中后三种类型父母,操控型、酗酒型与虐待型父母。三、我们怎么逃离原生家庭,是否应该原谅有毒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四、让我们重拾生活的勇气,因为这都不是你的过错,原生家庭获新生。五、打开父母相处的道大门,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更好治疗自己和养育孩子。 学习这本书,我们不是为了把所有的责任推给父母,然后在对父母的怨恨中度过这一生。而是我们了解有毒父母,是为了认识到他们对我们的影响,进而寻找摆脱原生家庭阴影的办法。我要对所有经历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说,原生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不是你的错。你的人生,你的幸福,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你现在的家庭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你是完全可以重新塑造一个环境,不要再将过去的不良模式传承下去。希望接下来的内容你会喜欢或者对你有帮助,请关注和阅读接下来的文章。



让人痛苦的原生家庭 女儿为什么都想逃离原生家庭

让人痛苦的原生家庭 女儿为什么都想逃离原生家庭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现在网络信息的发达,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从而接触到了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继而意识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为之大,只是怎样的原生家庭才是教科书试的科学模版,恐怕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本文关键字:让人痛苦的原生家庭,女儿为什么都想逃离原生家庭,跟原生家庭有关的故事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