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原生家庭网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

什么是原生家庭的事业编 罪恶原生家庭

1 什么是原生家庭的事业编 罪恶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子女个案分析

作者丛非从凡是有关系的地方,就会有伤害。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也必然有伤害。 理想的父母,当然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但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现实中,每个人成长的家庭里,都伤痕累累。 原生家庭之所以伤害人,是因为原生家庭没有足够的爱。 如果说父母没有给过一丁点爱的话,对绝大多数父母是不公平的。父母有给爱,只是没有给足够的爱,于是造成伤害。 什么是足够爱的呢?足够的爱并不是泛滥的爱。足够的爱是指能支撑起孩子健康成长的爱。就像是食物一样,孩子的成长中,需要足够的食物来支撑起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样孩子需要足够的爱来支撑起他的人格成长。爱并不是越多越好。就像食物一样,你觉得孩子应该多吃点,实际上吃的超出了他身体的需求,反而会有害他的健康。 你自以为给了很多的爱,过浓的关注,反而然孩子失去了自由。过度的保护,反而失去了在挫折中学习的机会。担心他走弯路,反而压抑了他一部分成长。 孩子需要的不是很多的爱,而是精准的爱。不精准的爱会导致真正需要的那种爱缺失,从而造成伤害。 爱就是重视、接纳、尊重、认可、支持、帮助、保护、关注、理解、陪伴……孩子在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的爱。伤害是爱的缺失。 当父母在否定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得到认可与尊重。当父母在控制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得到接纳与尊重。 我见过很多为了孩子好的父母,在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应该认真写作业 应该准时到学校 应该少玩手机 应该有礼貌 应该…… 从道理上说,这些也许是对的,某种程度上也的确是为了孩子好。 但这不是爱,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看见,没有理解,没有尊重,没有支持。孩子体验到的只是被控制,被压迫,被指责。 缺失了相应的爱,就会形成心理伤疤。孩子长大后,就会容易对别人的控制、要求、否定非常敏感。有的父母会特别忙,或者因为意外怀孕、重男轻女等原因不欢迎这个孩子的出生,他对这个孩子就会缺乏了关注、重视。孩子在被忽视的环境里长大,长大后就可能会特别渴望别人给他及时回应、大量陪伴等满足,会对别人不关注他而暴怒。 有的父母会直接把孩子推向一个困难的境地,让他独自面对很多困难,比如说帮助父母照顾家人,照顾父母本身的情绪等。这时候孩子就缺乏了支持、帮助。他长大后,就可能会特别渴望一个强大有力量的人,给他一个港湾。 每个让人痛苦的行为背后,都对应着一个爱的缺失。 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有哪些不幸,你可以感受下,你缺了哪种爱,你在原生家庭里,是否也缺了这种爱。我有时候会担心写原生家庭的话题引来非议,经常有人觉得难道父母都是错的吗?为什么要让原生家庭背锅? 父母之所以没有给出足够的爱,很大的一个原因是: 父母自己也不会。 爱是一个很高级的技能,需要一个人自我比较饱满、生命力比较旺盛的时候才能给出来。 父母除了是父母,他们首先是个人。作为人的部分,他们活不出生命力,也就无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底色没有力量,上了台也的确是演不好。 所以我们并不是要去责怪原生家庭什么。而是要尝试接受,父母本身作为人的局限。更重要的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原生家庭伤害人,但原生家庭并不造就人。 人生是一个接力赛,原生家庭只是第一棒。如果你整场比赛都输了,第一棒是有责任的。但你把所有原因都归因为第一棒的话,是不公平的。同样的,把第一棒的责任全甩开,也是不合适的。 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接受来自于父母爱的滋养。这时候他的人际关系很单纯,只有爸爸妈妈,最早的时候甚至只有妈妈。这也是他内心最脆弱的时候,需要妈妈大量的关注、重视、帮助、接纳、欣赏,他才能开始相信这个世界的安全,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 5岁左右,父母的最初教育基本已经完成。孩子开始走向“社会”,他开始走入幼儿园,开始社交,开始有更广阔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他就会把爱的需求指向于老师、同学。比如说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希望在幼儿园里好好表现,得到老师的认可。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重视,希望在学校里能得到一些人的重视。 某种程度上,老师就是父母的一个替补。一个好的老师,完全可以修复一个人的创伤。老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认可、尊重、接纳、重视、看见、关注,让一人觉得自己是值得被善意对待的。老师就是第二棒。 一些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正是在实践这种爱的理念。 再长大些,一个人开始恋爱、有好朋友、走向社会,他会遇到很多很多人。你遇到的一个挚友,一个贵人,都可以填补你对爱的缺失。你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好的社会,大家都可以填补你爱的缺失。我也见过很多被某个人、某个群体所感动,然后改变一生的故事。如果这几棒都没有跑好,也没关系。人会迎来第二次重生的机会——婚姻。 婚姻是修复早年爱的缺失的最好的场所。婚姻是爱组成的,婚姻就是二次养育。一个足够爱你且懂得爱你的人,可以帮助你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让你重新相信自己值得。 所以,老师、好朋友、学校、社会、贵人、伴侣,这些人都是你人生接力赛中另外第2、3、4、5、6、7棒。你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被疗愈。说完这些,有的人会心生绝望。虽然听起来机会很多,但是自己一次都没遇到。遇到的老师,只会给自己惩罚和否定。遇到的同学,只会给自己排挤和欺负。遇到的社会,充满了冷漠。遇到的伴侣,ta比自己更需要被疗愈。 其实这几棒的接力,都很被动。你只能花运气,能自主的部分都很少。 不过没关系,除了这几棒外,你还有主动的部分来重新补充爱,疗愈自己。 你可以使用2个人来帮你: 1.心理咨询师 2.自己 心理咨询是怎么产生效果的呢?我在学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的老师一再的向我们强调: 心理咨询,就是发现来访者早年父母是怎么错误对待他们的,然后你再重新按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一遍。 这个听起来简单,但却需要花很长时间。一个是发现来访者怎么被错误的对待很难,这需要咨询师有良好的中立、觉察能力。一个是重新正确对待很难,这需要咨询师本身就人格相对完善。遇人不淑的时候,心理咨询也是二次伤害。 重要的是自己。我在大量案例中会发现: 一个人早年怎么被错误对待,他会用同样的方式再次错误地对待自己。 比如说: 一个人早年被否定,没有得到认同。他长大后也不会肯定自己,会用同样的方式一次次又否定自己。 一个人早年被忽视感受,他长大后也会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别人,而委屈忽视自己的感受。 一个人早年被父母要求太多,不被尊重,他长大后又会强迫自己做很多应该做的事,并不尊重自己的感受。 早年没有被足够爱的人,长大的过程也没有被爱,这个人就也不会爱自己。因此这一棒也没有跑好的时候,就注定了人生到目前为止的痛苦。所以原生家庭伤害人吗? 伤害的。但原生家庭只是你人生链中的一环。 你有很多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修改自己的性格。有的可以把握,有的只能靠运气。原生家庭,就是你运气中的一环。 哲学家曾说: 人的命运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半掌握在天手里。 当你更主动一些的时候,你就掌握的更多。 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天就掌握的更多。 原生家庭作为老天安排的部分,不可选择。你把注意力放在你可以能动的部分,会让你的人生充满更多的可能。 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原生家庭。绝不是要去说指责谁为什么要那么对你,绝不是要让谁去背锅。而是看到自己是怎么被错误对待的,我们可以怎样重新对待自己一次,让自己能足够的被爱,重新成长为一个足够好的人。 现在的自己很糟糕,是每一棒都没跑好的整体结果。但第一棒没跑好,结果不一定不好。也就是说: 过得不好的人,原生家庭一定不好。但原生家庭不好,不一定过得不好。

什么是原生家庭的事业编 罪恶原生家庭

一、越不被重视的孩子,越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都挺好》结局让很多观众不满意,两个受器重的儿子都不在身边,从小被冷落,活得憋屈的女儿,却辞了职来照顾生病的父亲。 这太让人生气了!凭什么! 从小明玉就可怜,大哥要出国,父母一声不吭卖了明玉的房间;父母给钱二哥出去旅游,却不给钱她上个补习班;连吃饭,妈妈都只给两个哥哥夹鸡腿,直接无视她。 凭什么偏偏是这个受尽了委屈的女儿,来养父亲的老? 但看起来不合理的结局,其实是真的“挺好的”,苏明玉“求仁得仁”——她终于感受到了家的一点温暖,哪怕是在父亲失忆之后,她也视若珍宝。 被父母贬低、否定、挑剔的孩子,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被褒奖、被认可、被接纳。 这一点在每次苏家三个男人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明玉出场解决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明显。 观众看得肺都气炸了:这样的奇葩三父子,管他们干什么!但明玉就是要管,而且还要管好,因为这时候,最能显示出她是苏家的一份子,不管哥哥们承不承认,她自己觉得出了钱出了力,是无愧于心,是被接纳和认可。 明玉看起来倔强又无所畏惧,其实内心极其脆弱,脆弱到上床失眠,只有在鱼缸和沙发上才能安睡。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生理性失眠”。指的是一个人长时间睡眠质量不高,因此对睡眠产生忧虑或恐惧,并在心理上形成恶性循环。但他在沙发上或者其他地方睡觉的时候,因为意识到是短暂小憩,没有睡眠心理负担,反而能很快入睡。 抑郁、疼痛、过度思虑和入睡环境干扰等都有可能是“心理生理性失眠”的原因。 明玉的童年心理创伤,加上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矛盾等等,让她的心伤痕累累。 这些痛苦,其实在她与家人的纠葛中,慢慢地在疗愈。看起来狗血的剧情,家人却是一步一步地在与她和解;父亲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不认识明玉,却记得给小明玉买一份习题册。 ——明玉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家人的爱和认可,即使那份爱是打折的,她也愿意拿一切去换,宁愿自己辞职,也要亲自照顾父亲。 二、带着原生家庭的伤,不仅伤害身边人,还会伤害下一代。“苏明玉”们的爱人很委屈。 和苏明玉一样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的,还有《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她同样饱受父母和哥哥的压榨,虽有抱怨,但还是咬牙接受。 虽然对娘家人毫无原则地退让,她对男友却是极其有“原则”和“底线”。男友王柏川得顺着她,,还要一起扛起贴娘家的重担,受了家里人的气可以找男友撒气,自己能力不行,要求还不少,稍不满意就抱怨,毫不考虑男友的立场和想法。 苏明玉强点,她有钱,不需要男友经济上的补贴,可是一到苏家的问题上,石天冬也是被忽视的那一个。 石天冬把苏大强照顾的得好,苏明玉轻描淡写:“今天谢谢你啊!”如果苏大强出了什么事情,而正好锅又落在了石天冬头上,苏明玉就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我们家的事,你少管!” ——在他们心里,原生家庭对她们再不好,再压榨她们,也是她们无法割舍的家人,而男友,对她们无论怎样包容疼惜,在心底,还是很难认可和他是一家人。 那次苏大强离家出走,要求石天冬带他去洗浴中心,结果蒸桑拿时间太久,晕倒了。苏明玉火急火燎赶到医院,不给石天冬任何解释的机会,也不管当时什么情况,劈头盖脸对他一顿数落,甚至绝情地要和石天冬分手。 而苏明玉的妈妈、蒙太太,也都是“扶弟魔”,对娘家的弟弟们毫无原则的疼惜,出钱出力,即使在自己成家之后,心理上还是和原生家庭是一家人,丈夫反而是外人。 他们为了给弟弟争取利益,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幸福,要挟丈夫离婚。 她们如此行为的背后,还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因为在过去的原生家庭中,她们的父母并不在乎她们,在她们的原生家庭里,弟弟是家庭的中心,是家庭财力倾斜的方向。 父母过世之后,赵美兰、蒙太就成了弟弟们的“小妈”,她们从心理上接过了父母帮扶弟弟的担子,弟弟过得不好,就是她们没有尽到做姐姐的责任。 这是一种“创伤代际传承”,指的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创伤,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弱点,而孩子的性格反噬家庭,并且在组成了新的小家庭后,也用曾经原生家庭伤害自己方式伤害孩子。 赵美兰和蒙太,就是这样接受了原生家庭的伤,结婚生子后,继而伤害自己的家人。 三、带着原生家庭的伤,女儿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妈妈。苏大强被保姆骗,寻死觅活,儿女怎么都劝不住,苏明玉情急之下说他是“窝囊废”,这三个字正是明玉的母亲赵美兰骂了苏大强一辈子的,也是苏大强的痛处,他气得指着苏明玉大叫“赵美兰”。 被父亲这样一叫,苏明玉也吓到了,赵美兰是她最恨的人,但她的脾气性格却越来越像母亲,她用尽一生摆脱原生家庭,最后,却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经典名著《百年孤独》中,男人的名字每一代都出现了与祖辈的重复,奥雷里亚诺、阿尔卡蒂奥不仅名字出现重复,就连说过的话,做的事情都惊人的相似。 家族男人不断地加入到新的战争中,濒死前与女人相似的对话、乱伦前女人总是警告“会生出猪尾巴的孩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仿佛一切都在轮回。 作者马尔克斯用这种隐喻在讲拉美历史的反复和混乱,家庭的代际传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长大后,我们往往成为家里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个人。 四、如果原生家庭无法和解,至少与自己和解。《都挺好》的结局,大团圆了,大哥回美国一家人团聚,二哥去非洲重新开始,苏明玉和父亲开开心心过新年。 但这并不是苏明玉和原生家庭的和解,那些多年的伤痛,哪里是短时间内能消逝的? 而是苏明玉与自己的和解——她足够强大了,不再纠结于谁负了她谁压榨她,因为带着怨恨的生活,只能让自己难受,但放下,能内心轻松。 家庭的温暖,是她一直想要却得不到的,现在父亲在身边,能让明玉感受到温暖,她觉得自己拥有了想要的,补偿了自己过去一直以来的缺失。 这对她来说,比职场上的叱咤风云更重要。 她和过去那个拧巴的、不会表达情感的、刀子嘴豆腐心的自己和解了。 既然是她心之所向,那么,这结局有什么不好呢?

2 什么是原生家庭的事业编 罪恶原生家庭 我的原生家庭2000


无意间看到了一个节目上,女生说自己小时候父母离婚,身上只有十块钱了,想去吃碗面,可最便宜的面香菇肉丝面,要16元,女生本来自尊心就强,给老板说她的钱包丢了,自己只剩10块钱了,说自己不吃肉,想要一碗不要肉的香菇面,给他10元钱,老板最后还是上了一碗香菇肉丝面,她连肉都不敢吃,因为自己少给了6块钱。边吃饭边给父母打电话,两个人都没有给她钱。 原生家庭的带来的痛苦真的是要用一生来治愈的,她吃那碗面的时候就知道没有人爱她了。不知道我算不算是原声家庭的影响,有时候觉得挺幸福挺好的,但有时候觉得他们都不爱我。 记忆中小时候我很怕我妈妈,她总是对我很凶,导致我小时候一直是跟奶奶睡的。有一次,奶奶回来的太晚了,不得不和他们将就睡一晚,但是我一点都不想,他们总是对我很凶,所以我一直睡不安稳,半睡半醒的时候听见门响了,我忽然就清醒了,我说我想去洗手间,其实我想去找奶奶,我出去看见奶奶我就哇的一声哭了,他们俩就出来吵我,我清楚的记得我妈妈说我在家里就是多余的,尽管当时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每次想起来我都特别伤心。小时候很多事情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妈妈很凶,爸爸还好,有点冷淡,但是有一次,一些不可控的事情,而且我当时挺小的,不太懂,他就凶我吵我,特别凶,我当时挺要强的,就不说话,我觉得我没错,眼泪止不住的流,我又不想让他看见,我就用碗挡住脸,一口气连汤带眼泪一起喝了下去。 家里条件一般,也不怎么吃榴莲,一般是我们三个孩子都在家,才买的,后来无意见听妹妹说他们买了两个大榴莲,我听都没听说过,真的伤心了好久,原来我不在也可以吃榴莲的。一天早上,我起床看见客厅桌子上放了四个山竹,我之前也没吃过,也没想着吃,就问妈妈这是谁买的,她拿过去就说是给我妹妹买的,说上次买了很多,都被妹妹吃完了,这次她又要吃,就买了几个,刚转身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问我吃不吃,我不吃。 那天我就故意去妹妹屋里,妹妹拿出来给我一个,教我怎么剥开,酸酸甜甜的,但是我再也没吃过。 妹妹小时候和我小时候似乎不是一个父母,为什么她小时候无微不至,和蔼可亲,亲力亲为。亲戚们都说我勤快懂事,吃苦耐劳,会办事,洗衣做饭,干农活,还会照顾人,我也想像妹妹一样什么都不用干呀,但是我从小就被他们贴上勤快懂事的标签。 我无数次都在他们爱我和不爱我之间徘徊,无数次给自己洗脑,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 好像也不算原生家庭不幸,似乎也还好,我也有无数次在治愈自己
什么是原生家庭的事业编,罪恶原生家庭,性格偏执的原生家庭

3 什么是原生家庭的事业编 罪恶原生家庭 妻子不脱离原生家庭的说说

沧海书屋:读《原生家庭》(苏珊.福沃德博士作)【一】 今天来读这本《原生家庭》(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副标题是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通过这个书名,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原生家庭密切相关。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可困难的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决定性格。如果真的是原生家庭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那我们只要搞明白原生家庭是什么,并让它发挥好的作用,我们就能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好一点,我们的人生也许也能从此变得更顺利一些了。而这也正是本书创作的初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词在中国已经火了好几年了。原生家庭指的就是我们从出生到结婚前一直生活的那个家庭,也就是和我们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词叫新生家庭,指的就是婚后夫妻一起新组建的家庭,这里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原生家庭”理论相信,一个人原生家庭的气氛、习惯、在家庭角色上的学习对象,以及家人的互动方式等,都会影响这个人日后在自己的新生家庭中的表现。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大多数人在成年以前,都是和父母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父母不仅教会了我们走路、说话,也成为了小小的我们为人处世的模仿对象和标准权威。 小孩子很容易就把自己父母的行为理解成是“正确答案”:家里来客人了,看到爸妈起身,我们就也赶紧站起来;客人走后爸妈开始吐槽他,我们就知道了原来可以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爸妈在餐厅里对服务员颐指气使,我们自然也不懂得如何尊重人;可如果爸妈对我们大吼大叫,我们就会慌乱地停止自己的一切行为。 由于小时候的我们,一开始还没有具备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而人类天生又会对父母抱有毫无保留的信任,于是我们只能全盘接受父母的一切反应,这是小小的我们判断自己如何做事、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当我们慢慢长大之后,虽然看似拥有了思考能力,但其实父母对我们行为的影响早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我们身上各种各样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我们甚至已经分辨不出来它们了。 直到我们成年进入社会,我们开始和原生家庭以外的各种各样的人和角色建立关系,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些惯性造成的问题开始一个一个地显现,尤其是在一段亲密关系里。 一些人会发现,不管和谁在一起,对方都不能满足自己的某种情感需求,比如安全感;另一些人则感觉自己在关系里的价值感总是很低,对方怎么肯定自己都不够;还有一些人可能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好像就是那种极度自私的人,在感情里只会索取,不会给予;而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一些人虽然向往亲密关系,但当真的进入亲密关系后又感到窒息、想要摆脱,并不断在“向往”与“摆脱”这两种状态里循环往复。 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好像突然一下子发现自己居然有这么多的“性格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曾寄希望于提高沟通效率,或者强制改变行为,甚至是直接换一个对象,但总是治标不治本,同样的情况还是会重复发生。即便获得了表面的和谐,但内心的感觉是最真实的,那就是不快乐。 面对这样的现状,有一个人发现了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难以建立和谐快乐关系的根本原因,并不在我们自己身上,而在于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我们身上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只是这些影响的具象化反应。 发现这件事的人就是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她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从事专业心理咨询长达20多年,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者。她也由此建立了”原生家庭“理论。她曾经讲过一个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原生家庭到底会给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沧海之陆期待你的关注和收看。 (未完待续)

 随着《安家》《欢乐颂》《都挺好》等电视剧的热播,“原生家庭”这个词在人的脑海中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以前提及原生家庭,总有人打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旗号,站出来批判这些“忤逆”父母的人。直到有天你发现,天下没有满分父母,那些打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那些人,也被他们的原生家庭影响着。 所谓的原生家庭,指的是在子女还没有组成新的家庭的情况下,它们和自己的父母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便会用来泛指原生家庭。当子女结婚之后,它们和自己的伴侣便会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而这样的家庭是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的,所以这样的家庭又被称为新生家庭。 比原生家庭更让人痛恨的是重男轻女思想 《安家》里的房似锦,是家里的老四,她的本名叫“房四井”。房似锦的妈妈潘贵雨,在发现第四胎还是女儿后,便准备将老四扔进井里,最终因为爷爷的阻止才没有扔掉。房似锦的三个姐姐,从小都对她不好,同样身为女儿的她们,不仅不同情妹妹的遭遇,反而对妹妹横眉竖眼,视她为家里的眼中钉。潘贵雨第五胎终于生了儿子,她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为了儿子,不惜搜刮女儿的钱财,逼得女儿在外苦不堪言。 房似锦并不是个例,在电视剧《欢乐颂》里樊胜美也有这样的遭遇。樊胜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努力工作多年,成为了公司的资深HR,却和两个小姑娘挤在出租屋里。就连安迪也叹息,“以小樊的能力,在上海打拼多年,不可能连房子都买不起”。樊胜美工资的一大半都被母亲惦记着,不仅要给哥哥买房,还要给哥哥还房贷,父母的生活费也是樊胜美出。而樊胜美那没出息的哥哥,简直就是家里的无底洞,多少钱都会被他祸害。 作为父母,樊母不体谅女儿的艰辛,而是一味地偏袒儿子,像吸血鬼一样搜刮女儿,樊胜美的原生家庭永远被重男轻女的思想笼罩着。谈及房似锦、樊胜美的遭遇让人心生怜悯,《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兴许会比前两位好一点。苏明玉有两个哥哥,苏明成与苏明哲。大哥苏明哲是家里的学霸,早早考上大学去国外发展,二哥苏明成玩世不恭,苏母发觉儿子不是学习的料,早早托人给儿子安排了工作。三妹苏明玉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牺牲品,在苏母眼里,好像就没有这个女儿。苏明玉与苏母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苏明玉与家里决裂,十年未曾入家门。不管是房似锦、樊胜美,还是苏明玉,三个姑娘的遭遇都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而原生家庭里,影响至深的就是重男轻女思想。从古至今,仿佛生下儿子才会母凭子贵,生了女儿就是“赔钱货”,这些思想在农村更甚。纵观这些重男轻女家庭里出来的孩子,女孩长大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而这些女孩将来都会成为孩子的妈妈,她们的思想也影响着下一代。 为什么我摆脱不了原生家庭?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父母给你带来伤害,你想要选择逃离,却发现根本无处可逃。樊登老师曾推荐过一本书叫《原生家庭》,在这本书里有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在成年后遇到棘手的心理问题。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以来访者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多个案例,来解决原生家庭中的问题。 在《原生家庭》这本书中,出现了很多典型的“有毒的父母”,有的父母酗酒;有的父母忽视孩子;还有的性侵犯自己的孩子。来访者中,有的人家财万贯却舍不得花,因为他害怕被父母发现,认为“铺张浪费”;有的雇佣自己的父亲来公司工作,却被搞得一团糟,这些人都无法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 曾经以天籁之声火遍全国的张韶涵,在事业最火的时候因为心脏问题要出国养病。可没想到的是,就在她治病的这段时间里母亲卷走了她账户里所有的钱,还造谣她不孝,弃养父母,酗酒吸毒。一时间,张韶涵的形象跌落谷底,尽管她去医院做尿检自证清白,但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原生家庭的影响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原生家庭的影响,这值得我们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精力。在爱中被滋养长大,幸福家庭的孩子才更容易性格稳定,有安全感、爱自己,更懂得怎么去爱别人,有良好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不强求和父母和解只求自己和解你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父母是你的第一任老师。虽然一些书籍和理论都证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严重地影响,但这些影响改变起来真的很难。很多时候你无法说服的你父母向你道歉,更无法使他们承认,在你成长的路上,他们曾那样伤害过你。哪怕,你提及“伤害”这两个字都会让他们雷霆大怒。 “中国式父母”不容反驳,当然,他们在抚育儿女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但这也不能掩盖曾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句很火的话就是“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你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这些都与你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倘若有一刻,你意识到了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那么请你放开手,让自己做一个自由的人。撇弃那些难以忍受的过去,把过去的自己拉到身边抱一抱,告诉TA,一切都过去了。



什么是原生家庭的事业编 罪恶原生家庭

什么是原生家庭的事业编 罪恶原生家庭 婚姻不是把本人变成对方,而是和对方好好相处。“结婚要看家庭”、“婚姻讲究门当户口”,这句话是真理。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一段婚姻的好坏会影响两个家庭和三代人,所以,选择婚姻一定要慎重。

本文关键字:什么是原生家庭的事业编,罪恶原生家庭,性格偏执的原生家庭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