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带来的缺乏安全感 原生态家庭的重要性
1 原生家庭带来的缺乏安全感 原生态家庭的重要性 原生家庭孩子性格问题
本篇作者雪域高原 本篇编辑董小姐 当值编辑玄鹤 今日导读 许多郁友在接触原生家庭理论后,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个想法:我今天之所以会遭遇这样那样的不幸,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这样那样。或是:我今天会有这样的性格和遭遇,是因为我小时候我的父母对我这般那般。 原生家庭固然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成人后的个体,已经拥有了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权。如果过于认同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容易陷入一种思维误区,将个人成长的困境,责任都推给原生家庭,而由此,我们便不需要为自己负责了。 今天和我们分享故事的这位郁友,她曾经将自己不幸的原因都归咎于原生家庭,可是后来,她渐渐看到,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有他们的局限,而自己的后半生,并不能因为埋怨原生家庭和推卸责任而过得更好。 原生家庭无罪,真正从心灵上脱离原生家庭的束缚,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现在网络上很多大咖或心理学专业人士都在讲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其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这些理论,大多是说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影响了我们人格的成长,这其实说的都有道理,但我总觉得,它隐隐约约或者说是直截了当的,把我们个人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与责任,都推给了原生家庭。在这里,我想用我自己的经历,说说我对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会让你有些许感触,与原生家庭握手和解。曾经 我把自己遭遇不幸的原因都归咎于原生家庭 过去的几年,我曾因为感情和工作中的问题,经历过抑郁症的洗礼,遭受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相信很多郁友都经历过,在此不再赘述。最初,我非常不理解甚至愤怒,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别人可以开心,遇到问题可以坦然面对,而我却不行?是因为我的性格问题吗?不是,我性格开朗、待人坦诚友善,有可以开心玩耍、分享的朋友。那我这样的性格,为什么会断崖式的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一面,变得悲观、绝望、无法感受到快乐呢?当我看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时,我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我的父亲在40岁和60岁时,分别得过两次抑郁症,虽然目前已经治愈,身体健康,且重新拾起以前的大部分爱好,但我依然把自己生病这件事归咎到我的原生家庭和我的父亲身上。因而,我的想法开始逐步升级:我开始觉得我生病不是自己的认知问题,而是父亲的遗传;我认为我之所以会婚姻失败,是因为父母以前总吵架;我认为我的职业生涯路途坎坷,是因为从前父母对我的学习不重视,导致我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一句话,我开始把我生命中不好的、不完美的、失败的原因,都推卸给了我的原生家庭。 我开始意识到,其实人无完人 一天路上,我偶然听到窦文涛说的一句话:真正的成熟,是只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我才真正重新开始审视我的原生家庭问题。 我把这句话拆解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接纳自己。大家都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人生,所以我们对自己身上的缺点、不足,甚至是顽疾,要有正确理性的认知。就像一面洁白的墙面,上面有一颗钉子,你的眼神不能总聚焦在这颗钉子上,继而觉得整面墙都看着别扭,而事实上,这颗钉子只占到墙面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你却很容易聚焦于此,从而忽略其他好的东西。作为自然中合理的存在,我们的不完美、有缺陷,是太正常不过的了。 第二个层次是接纳别人,如果你完成了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很容易了,因为当你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你便知道他人、父母,和你一样,也都是普通的人类。你就会理解有些人为什么会性格内向、不善沟通,有些人为什么会性格急躁、不能好好说话,有些人为什么会在路上开车加塞、不考虑别人感受,因为他们都只是普通人类,不是神,我们不能用神的标准要求他们,人有缺点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且是可以被接纳的。 第三个层次,就是只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就好比你观赏一个花园,你是去欣赏美丽的花朵心情更好,还是去看花下泥土里的腐叶更让你心情愉悦呢?当我们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像在欣赏鲜花,你由衷的赞美,既愉悦了别人又陶冶了自己,并且心胸开阔,理解别人身上的缺点存在的合理性,不计较不纠结,难道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吗?王阳明的《传习录》中说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所以,正念认知的我们要多去看别人的优点,如果你哪天能只看到他人的优点,那你真的是大智慧了。 原生家庭无罪,我们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 由此认知,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原生家庭,它自然存在着各种问题:父母偏心、不富有、父母没有耐心和时间陪我成长、几乎没有辅导过我的作业、不支持我的爱好……但它同时也有许多优点啊:为了给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父母一直努力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我也重新审视我自己:虽然我资质平常、学习一般、工作不算太努力,婚姻中不懂得沟通和表达,但我性格开朗、待人真诚、热爱生活....继而我接着想到,我的父母,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他们经历过贫困交加的童年,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教育也达不到平均的标准,他们的人生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他们为了生存、为了照顾家庭也付出了很多,只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已,他们也会遇到很多生活工作中的难题.....而我们呢?我们带给他们的也不全是愉快和幸福啊,难道我们要把自身存在问题的责任,都推卸给他们吗?我们也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有许多名人,像董宇辉、俞敏洪、王宝强等等,难道他们的家庭都是富有、母慈父爱、充满笑声的吗?他们谁不是从一池淤泥里顽强成长起来,倔强的开出自己的灿烂,而不是匍匐在烂泥里怨天尤人,埋怨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不停的哇哇喊着希望治愈。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不假,但我们后面还会有第二任、第三任、第N任老师,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当中,难道我们学习不好,就完全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吗?我专科毕业工作以后,自修人大本科、考注册会计师、考美国管理会计师,虽然我在职场中没有985、211的优势,但我也在一直在努力,学着靠专业和情商得到应有的尊重。虽然我经历了婚姻的失败,但我自己舔舐伤口,学着爱人、爱自己、学着沟通,等待着遇到下一个和我一起成长的人。因为我开始知道,我的人生后半场,不是靠埋怨原生家庭和推卸责任就可以过得更好的。 现在的信息社会,很多概念被夸大扭曲,认知被错误引导,很多东西被概念化、标签化,我们要靠自己的认知去辨别。从接纳这个意识开始,我的心打开了一道缝,照见了这个平凡的、有很多缺点的自己,我看到了我身边不完美的人和事,也体会到了我有缺陷的原生家庭的不易,它们都有逐渐成型的过程、存在的合理性。最后,我衷心祝愿,让我们和自己、和身边人、和原生家庭,握手言和,岁月静好。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
文/夏莫 爱,犹如捕风捉影,终其一生,空如风。 婚姻如船,即便这艘船只上,有鲜花和美酒,有未来与光明,但是如若内心没有安全感,那么这一生依然会漂泊不定。 内心的安全感,一方面是靠自己争取,另一方面是靠别人给予。女人,因为爱而获得安全感,犹如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当一个女人在童年所收获到的爱不够时,那么她的一生都有可能内心贫瘠,无法充盈的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无法去获取自己想要的幸福。 因为,她会觉得不配得到爱,不值得被爱。对于“缺乏爱”的女人,一生都在追逐爱,一生都在取悦他人,为了得到认可,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所以,有一部分女人,迈入婚姻脱离了原生家庭之后,依然无法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她会用自己的行动力,一次次去唤醒父母,以此换取爱与认可。 说到底,缺乏爱与认可的女人,终其一生都在治愈自我。 当婚姻与原生家庭有过多的牵扯时,婚姻的边界会变得模糊,从而导致婚姻主轴成员不明确,会令婚姻失重。前不久,一个老乡,突然请我吃饭,她说她离婚了。据我所知,她的童年是很不幸福的,从小就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之中。 父母一直十分偏爱小儿子,从小家里的好吃的、好喝的,都得留给儿子。再苦、再穷,都要给儿子买品牌衣服、鞋子,而女儿则是穿别人家穿过的衣服。 在她上高中时,她成绩在班上排名前三,但是父母却流着泪劝她退学。老乡自然不依,但是却被父母关在了家里半个月,错过了报考时机。后来的她,只能去念了一所职高,一年之后就参加了工作。 父母为什么会偏爱儿子,而对女儿却不尽心呵护呢?对于父母而言,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理应都是心头肉,都应该是掌心里的珍珠。 老乡的父母之所以十分偏爱儿子,是因为她母亲说:“女儿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将来不都是要嫁人的吗?你弟弟将来要养家糊口,不多读点书,哪来的能力养活孩子?” 更令老乡无法接受的是,父母一直认为,女儿将来是要嫁到别人家去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爸妈对她再好,都没有办法为他们养老。 生活上的苦,老乡从来没有因此而心痛过,唯独每次在家,心里总是会被父母伤到。她职高毕业,进了一家做牛仔裤的厂里上班,工资还过得去,可是工作时间长,皮肤严重过敏,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妈,我想换一份工作,这个厂里工作环境太差了,我身上皮肤都已经烂掉了。” 当时她母亲不同意,就因为儿子在上大学,就一句话回应了她:“你要是辞职了,你弟弟怎么办,他不上学了?不准换。” 老乡回想这些点滴过去,她心里很酸。她爸妈是我们镇上出了名“重男轻女”的,就连她结婚时,向男方要彩礼时说:“亲家,你放心,彩礼钱我们只走个过场,一定会作为陪嫁,给我女儿。” 当时,老乡的八万彩礼,直接被她的父母给扣留了,说是帮她存着。无奈之下,老乡只得将这件事,告知丈夫。 那时,老乡结婚后,没日没夜的工作,就是为了努力将这八万块钱的缺口补上。因为,婆婆听说她父母扣留了八万块钱,对她并不友好,一直觉得她父母不讲诚信,就是家风不好。 结婚后,老乡也因为母亲多次找她借钱,而导致她在婚姻里寸步难行。她已经很努力工作了,可是她总觉得娘家就是一个无底洞,没法满足父母一次次的要求。对于父母对她一次次的索取,其实她也想过拒绝,可是她不想伤害父母的心。一直以来,她希望得到爸妈的认可,希望他们有一天也能正视她。所以,有时明知父母的要求令她很为难,可是她还是会选择妥协。 后来,她的婚姻也因为她一次次帮助娘家,导致丈夫和她离婚了。尽管,她帮助娘家的钱,都是她自己赚的,但是丈夫却说:“你的心不在我家,这日子我们没法过下去。” 真正令老乡心寒的,不在于因为帮助了娘家而导致离婚了,而在于她离婚之后,娘家的弟弟依然还在搜刮她的彩礼钱。 离婚之后,老乡回到了娘家,和爸妈重新生活到了一起。也因为弟弟已经结婚,顾及到弟媳的感受,她在家很勤快,给一大家子人做饭、洗衣服,甚至帮助弟媳带孩子。 但是,在某天夜里,她听到弟弟对母亲说:“妈,大姐离婚了,她存你那的彩礼,是不是给我。妈,你看我上班远,真的很想买辆车。” 谁知,母亲当时就回了一句:“儿子,这是你姐的钱,你想都别想。”听到这里,老乡觉得自己的母亲,多年来“重男轻女”,终于在她离婚之后,“爱”了她一次。那一刻,她的心里居然有一些温暖。 父母的爱,对于孩子而言,如若童年获取得太少,那么她很容易变成“取悦式”的付出型人格,通过不断讨好他们,而获得更多的爱与认可。 后来,老乡决定搬出去生活,并且想自己开家小店,自己创业。于是,便开口找父母索要那八万块钱的彩礼。 谁知,母亲说:“我养了你二十多年,这八万块钱你还惦记着,这钱没有,就当给爸妈养老了。”老乡说,她和父母吵了一架,然后负气离开了那个没有温暖的家。我们镇上都知道她已经几年没有回家了,而且她也和父母断绝了联系。 付出型人格的人,往往对待工作很认真,老乡离开父母的这几年,反倒是过得很轻松,而且还攒下了一笔钱。 前不久,她决定和追求自己已久的一个男人结婚,回家拿户口本时,她爸妈对她一直冷眼相待。这一次,她的母亲又提出了要六万块钱的彩礼,但是被老乡一口回绝了。 经历过一次婚姻的失败,她不想再重蹈覆辙。而且,她和丈夫已经领证,并且决定不摆酒。父母觉得她太傻了,摆酒会有一次人情“收入”,又因此和她吵了一架。 随着亲情关系的恶化,老乡也渐渐意识到了将婚姻与娘家划分开来,十分有必要。只是,前阵子弟弟给她打电话说父亲脑梗住院,他没有那么多钱…… 那天,她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说:“以后,别再找我要钱了,否则我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你们。” 挂了电话之后,她还是给母亲汇款了十万元,那是她手头所有的积蓄。之后,她掩面痛哭,她说她感觉自己又一次跌入了父母过度“索取”的漩涡之中。听完她的故事,让我觉得她的一生有太多的悲哀,我理解她所受的苦,但是我并不同情她。因为,别人如何待她,往往是她的因和果。 如若从一开始,老乡懂得适度的拒绝,而不是一味地取悦父母,一味地满足父母的要求,那么她也不会因此而一次次被父母“压榨”。 人与人之间,绝不是因为付出而被尊重,被认可。相反,人与人之间是因为懂得拒绝,而产生价值。 学会拒绝,永远是人生中一堂重要的课程。因为,它就是一副能护你周全的盔甲。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对自身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是一生的。但是,在成年之后,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渐渐削弱原生家庭对自身的影响。 通过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我的内心,让自己的人生渐渐变得丰盈而有趣,才能渐渐减弱原生家庭的影响。当一个人变得越强,她便越有能力减弱原生家庭对她造成的生活影响。 心理上的影响,只能通过时间,一点点去消化、修正、重生那些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创伤,重新塑造出新的情感。 爱,犹如捕风捉影,终其一生,空如风。与其取悦他人而活,不如精彩为自己而活。 -END- 今日话题: 你会不断的取悦自己的父母吗?对你的生活造成过影响吗? 欢迎留言讨论。 看完文章,希望您帮莫莫点个赞,十分感谢~
2 原生家庭带来的缺乏安全感 原生态家庭的重要性 樊登老师讲原生家庭
男女运动装 一个人父母和家庭是否会给人的婚姻幸福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了近期的一个焦点话题,因为很多人在寻找婚姻中幸福的原因,努力发掘幸福的潜力。我要说的是有很大影响,但是可以改变。原生态的家庭中的生活和交流模式,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孩子的潜意识,可以说子女成了家,如果没有新的认知转变,基本上照搬原生态家庭的教育和生活模式,在他的家庭生活中,会折射出原生家庭的状态。 良好的亲子关系 先说一下不良的原生态家庭。 一.充斥着家庭暴力。这种家庭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或者他们的原生态家庭也是暴力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出了矛盾,没有耐心沟通或者也包容不了,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家庭里更多的是充斥暴力,极度缺少的是关爱和包容。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打出来的媳妇和出来的泥”。对妻子和孩子经常施以暴力。 孩子长大后,如果不能彻底改变错误的认知,也会把用暴力解决家庭问题的方式照搬造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女性,如果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对母亲家暴,就会对婚姻充满恐惧,对男人产生不信任感。很多对于婚姻没有安全感的人,大多都是因为儿时的家庭暴力。这些得不到父母关爱,又饱受暴力的孩子,大多数的婚姻都不会幸福。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不好。一是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很多父母会给孩子特别大的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自己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过多的压力,长大后情绪会变得压抑,消极。有很多人在童年时的过多压力,会引发抑郁症等一系列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自杀。二是过度宠爱(溺爱)或严厉。溺爱的家庭,会把孩子宠得无法无天,严重的甚至让孩子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巨婴”。 长不大的“巨婴” 另一种家庭是“冷暴力”,无论孩子做得好或是不好,都没有夸奖和鼓励,有的只是漠视和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一直是以一种自卑的状态成长,长大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恋爱中,没有达到对方的预期效果,都是归因为自己的错。两种极端的家庭教养模式会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矛盾。 母亲和孩子产生矛盾三.单亲家庭的影响。离婚家庭长大的孩子,大多都缺少安全感。他们想要在爱人的身上寻求一种安全感,把自己在家庭中没有感受过的温暖,让对方加倍补偿,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在恋爱初期就投入全部的感情,怕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换不来真情。丧偶的老妇 丧偶家庭跟离异家庭还有不同,丧偶家庭只有母亲或是父亲,这种情况下子女考虑的就会更多,为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父(母),因为把毕竟父(母)把他们养大付出的会更多,很多人想要用一生去报养育之恩,毕竟血浓于水。结婚只是人生的一个任务,结婚后也会因婚后的父母赡养问题出现很大的矛盾。但两种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恋爱或是婚姻的生活中,总是会没有底线的一再让步,想要挽留住这段感情和婚姻。 夫妻努力挽救婚姻 所以,这几类家庭成长的人,一定要认清自己原生态家庭的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不断改变自己不良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处理方式,多用真诚交流取代暴力和争吵;多用商量和讲理来取代强制决定;用爱心和宽容来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要在这个过程中去完善自己,去尝试着,拥有一段完美的婚姻,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 最后,祝各位朋友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方便请加我粉丝,你的鼓励将是增强我创作的动力!谢谢! 幸福美满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