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原生家庭 恐婚原生家庭春夏
1 CBT原生家庭 恐婚原生家庭春夏 房四井原生家庭的痛苦
作者:不离 如果大家对悬疑剧或者对家庭伦理剧感兴趣的话,不妨可以看看《八角亭迷雾》这部剧,看完之后相信你也会有诸多感慨和对原生家庭的思考。 《八角亭迷雾》讲述的是十七年前,玄家小妹玄珍离奇被杀,案件搁置多年,不知真凶是何人。玄珍的双胞胎姐姐玄珠远走他乡。十七年后,玄梁的女儿玄念玫长得很像死去的玄珍,小镇的又一宗凶杀案与玄家扯上关系,玄珍的哥哥玄梁成了嫌疑人对象,玄母命悬一线,四分五裂的家人在故乡重聚。剧情开篇缓慢且沉闷,不似其他悬疑剧一般,铺陈开来的不是案件,而是家庭琐事,很奇特的手法。 玄珍也就是被害者是玄家最小的孩子,长得又漂亮,一直被妈妈姐姐哥哥无条件地宠爱,她被保护得太好了,这种溺爱给她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世界观:“我想要的都要得到,我天生就应该得到最好的,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能得到”。即便这个“别人”是她的双胞胎姐姐,她也是充满恶意的、刻薄的,而且她是不自知的,她并不觉着自己这种做法有错,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一开始看,玄珍的性格是活泼开朗的,是大胆的,是让人喜爱的性格。而反观她的双胞胎姐姐玄珠的性格就刚好相反的,是孤僻的,不合群的,是表面上有点冷漠的。但是玄珍在看似活泼的性格外表下,却是藏着无知与自私,而姐姐玄珠乖巧懂事,成绩优秀,在孤僻清冷的外表下却是有一颗大方、善良的心。玄念玫是一个自卑又压抑的孩子,因为她越长大就越像她的姑姑玄珍,这就导致了她的爸爸玄梁对她病态的关心和保护,整天接送她上下学,跟踪她。这就导致了念玫性格敏感,自我压抑重以及对自己的不自信感。若说念玫是被家庭管束太过的人,那么木格就是被家庭管束太松的人。木格父亲在外挣钱,母亲天天在家打牌,对于女儿根本不关心。这也导致了木格十八岁便充满社会气息,也是后来误入非法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丁桡烈患有精神分裂症,小时候表现出爱穿女装的癖好,他的父母以及姐姐在得知了他有这种癖好后,没有选择正确引导,而是各种打骂侮辱。当被亲姐姐叫做“二刈子”时,对于年幼的他来说,是很大的伤害,造成了他后来的心理扭曲以及执着和杀害玄珍的悲剧。以上每个人物或多或少都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这部剧里的几个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教育的缺失,可以说,他们的不幸,都跟原生家庭有关,跟父母的教育理念有关,跟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性格有关……我想,如果原生家庭能够好好引导孩子,父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是不是这一切不幸就可以避免发生?原来,童年时塑造的很多观念,大概率是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 亲爱的不离: 不愧是你,你总是做出非常精致的作品,棒!我也看过这部剧,也有跟你同样慨叹,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啊!追溯任何犯罪之前的动机,都可能发现一些被扭曲的未被满足的渴望。追根溯源,谁人在源初时不是渴望爱与被爱呢,结果认知和情感的偏离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另外,也看到两姐妹人前人后的反差,表明人们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某种程度上,这也加深了人们之间的芥蒂与误解。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读的书,是《超越原生家庭》,作者罗纳德·理查森。 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被称为“原生家庭”,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学会认识自己,找到对待他人的方式,并且形成我们的整个世界观,对每个人来说,原生家庭中的生活经历对我们的一生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并不仅限于我们的童年时期,更是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张国荣曾在一次采访中总结自己的童年:“没有什么值得我去记忆,也没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恋。”这的确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有所关联,他曾表示,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一直严重缺席,让他倍感薄凉,以至于,在他成年以后也难以与父母保持亲密关系,为了能像常人一样享受拥有家人的感觉,像常人一样拥有父亲的引导、母亲的温暖,他努力了一生,但是,直至生命的最后他都没能如愿以偿。 可见,即便我们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离开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在心理上却很少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甚至在你建立自己的新家庭后,仍会重复原生家庭中的各种机制与规矩。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从心理和感情上摆脱早期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再重复原生家庭中的一切,那么在这本《超越原生家庭》的书里,将会为你提供详细和专业的解决办法,让你成功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重获新的自我。 《超越原生家庭》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是由美国作家罗纳德·理查森所著,他已从事婚姻问题咨询和家庭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20余年。曾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岸咨询中心”执行主任和培训主任、“太平洋沿岸家庭疗法培训协会”成员。现任“美国婚姻与家庭心理治疗协会”临床心理治疗师和督导,也是“美国牧师咨询协会”执业医师。 本书在以原生家庭治疗技术为基础的同时,可以帮助你找到应对自己原生家庭影响的新办法,并且,还会让你学会用完全不同的新途径,摆脱过去原生家庭遗留的问题,从而让你在自己的新家庭中过得更加幸福快乐。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本书里。 ⒈ 原生家庭中矛盾与问题的处理方式 在家庭中,每一个家庭成员相互关联,却又保持着独特的个性,这就比如,有着婚姻关系的两个人,他们虽然组合成家庭,但他们的个性都是由过去的家庭经历所形成的。 在各自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会直接对他们造成影响,而婚姻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他们两个家庭的相互碰撞与磨合。 在这种背景下,有着夫妻关系的两个人会有无数的矛盾需要化解,那么就需要建立规则来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如,生活方式,沟通方式,解决矛盾的方式等等,如果他们都能遵守这些规则的话,家庭关系就会保持平衡。 在家庭中,我们与家人的关系十分亲密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着独立、自主、自由的权力,很多时候往往达不到这种平衡而适得其反,比如,妻子抱怨丈夫冷漠,丈夫而嫌妻子“黏人“,但是,如果妻子变得独立一些,不再那么依赖丈夫,丈夫则会开始倾向于依赖妻子。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双方应该根据不同的状况随时转换”追逐者“与”疏远者“的角色,并及时发现与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从而达到一种人际关系的平衡。 在家庭生活中,每个成员之间是极易发生分岐的,大多数人会竭力促使对方与自己保持一致,比如:我们想要对方顺从自己,按我们的方式行事,认同我们的地位等等,但是想要改变他人绝非易事,可能有些人努力了一辈子也没有取得成功,有些人甚至因为与分歧而选择与家庭断绝关系,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个健康的、运行良好的家庭应该能够足够容忍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并且利用这些差异进行相互激励、共同成长,而不是抗拒差异。 原生家庭是一个集体,即使是有着亲密关系的人也会需要磨合与迁就,夫妻双方虽来自于不同类型的家庭,但却能够一起营造出好的家庭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而且有利于自己的下一代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2. 我们该如何维系好家庭亲密关系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想与自己的家人建立起亲密关系,然而,在维系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时,我们也很容易掩盖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从而选择顺从他人,如若不然,就会因此与家庭亲密关系背道而驰,就比如书的例子:苏年幼时是个顺从的小女孩,深得父母喜欢,但是她从十几岁开始变得叛逆,后来和父母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执,最后与父母断绝了关系。 而事实上,想要维系家庭亲密关系,就必须由我们自己作出改变,首先,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情感成熟的人,在能够很好的与家人接近的同时,还需要做到不被他们的意见、需求、评价所左右。 比如书中的例子:兔子高兴的走在路上,遇到一个“柏油小人”对着他恶语相向,兔子当即勃然大怒,开始攻击“柏油小人”,结果反而被他粘住了手脚,于是,他开始猛烈的拳打脚踢,最后,更是整个人都被黏糊糊的柏油缠住了,这就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评价,最终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其次,我们在与父母、子女生活在一起时,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确定什么东西对自己最重要,无论在生活、交际、工作方面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能够细致地分析各种选项的好处与坏处,并作出理智的判断,并且不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信条,也不会因为别人与自己的不同而攻击别人。 比如书中的例子:一次,吉娜称赞某棵树长得很美,她的丈夫只是简单的表示认同,结果,这让吉娜认为丈夫不喜欢她所喜欢的东西,甚至并不爱她,于是,她批评丈夫,说他过于消极,破坏了婚姻的幸福感。后来有一次,丈夫花了很长时间来修缮房屋,因为这是吉娜让他做的,他认为吉娜应当感到满意,并且会感谢他,结果吉娜却苛责他修缮得并不完美,丈夫听了之后火冒三丈,他指责吉娜从不欣赏他做的任何事,还说以后再也不会为他做任何事了。 所以,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候,切忌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不要去攻击别人,或是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压倒别人,你需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家庭中的其他人并没有“融合”在一起,断不能以控制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书中的例子:理查德一家之主,在家中享有至高地位,任何人都不能够挑战他的权威,每个家庭成员都只能默默的服从这一条规则,但是当最小的女儿安妮长到十三岁的时候,出于很多原因,她开始拒绝遵守这条规则,不仅越来越叛逆,而且公然反抗父亲的权威,这让理查德备受打击,也震动了整个家庭。 将自己的想法凌驾在别人之上,俨然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不管是成年人还是青春期的叛逆少年都需要家人的平等对待,还有理解与包容。 良好的家庭亲密关系是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维系的,为了使整个家庭的氛围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满,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努力作出改变。 3. 避免走进家庭关系中的三角模式 在家庭中,最基本的三角关系是由父亲、母亲、孩子组成的,其中的两方时常会结成同盟,而这种同盟关系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减少自身的焦虑,二是联合起来控制第三方。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夫妻双方吵架时,其中一方往往喜欢把一个或几个孩子拉进来,然后与孩子达成共识,一起来抵抗对方。这种行为的意思是在表明:要是我们都认为你错了,那你就一定错了,所以你最好改过来,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 而家庭的三角关系中,每个人都演绎着几个基本的角色:迫害者、受害者、解救者,每个成员在不同时期会扮演不同角色,比如:孩子的父亲对母亲发火时,母亲泪流满面,孩子在她面前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在孩子看来,父亲是在对母亲施暴,于是,他应该去解救母亲,开始了攻击父亲,指责父亲太过于专横,这样一来,孩子就变成了迫害者,父亲则成了受害者,或者,母亲感觉孩子对父亲说的话太过分,于是母亲又充当起了父亲的解救者和孩子的迫害者。 但是,在这种三角关系的演变中,会很容易扭曲事实的真相,而且,我们和另一方结成同盟只会让我们更加脆弱,或者感觉自己被欺骗和利用了,为了避免走进这样的三角关系中,我们应该做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增强自身的在力量,或寻求别人的支持,而和别人组成三角关系联盟,我们必须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以个体的身份跟别人打交道。 比如书中的例子:坎迪斯想要邀请叔叔婶婶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他们已经和家里断绝关系很久了,祖父母更是坚决的表明:如果坎迪斯坚持邀请叔叔婶婶来的话,他们就不参加婚礼了。再三权衡后,坎迪斯表示非常想要祖父母参加自己的婚礼,但同时也想邀请叔叔婶婶,刚开始,祖父母一直责怪坎迪斯不顾他们多年的养育之恩,而“背叛”了他们,但是后来,他们还是忍不住参加坎迪斯的婚礼,令人吃惊的是,祖父母和叔叔婶婶并没有提起不愉快的过去,在后来还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可见,在家庭中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与其他人组人三角关系是多以重要,必要的时候还能成为矛盾双方的“粘合剂”,巧妙的让家庭成员恢复正常的亲密关系。 4. 改变原生家庭关系的同时治愈自己 在原生家庭关系中所产生的问题往往会困扰我们一生,比如,在家庭生活中的自我感受,与家人之间的矛盾,父母传递给我们的思想观念等等,这会让我们在原生家庭中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反应模式,让我们对自己所产生的观念与想法习以为常,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会形成我们性格的组成部分,让我们很难改变与控制。 但是,在本书中却提出了切实可靠的解决办法,不仅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也能改善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例如,画一张家谱图,用来弄清楚原生家庭里都有谁,在这张图里记录下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出生与去世的日期、结婚与离婚的日期,在完成这张家谱图后复制多份,分别发送给每一位家庭成员,并且详细的表明自己的意图,去了解每个家人的家庭情况。 然后把这些信息收集记录下来,开始分析,并试图找出其中的意义,最后,登门拜访你的家人,观察家庭运行状态。这样做不仅能让你与疏远的家人之间重获联系,还能进一步加深关系密切的家人之间的感情,并且可以通过其他家人的描述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背景,以及自己所受到家庭影响的缘由。 等完成这一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着手改变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了,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只专注于改变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情感成熟的人,比如,能够在不冒犯他人的前提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场和理念;明确区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按照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关系模式与方式生活,而不是依从他人制订的规则…… 完成这项原生家庭领域的工作,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也需要投入许多时间与耐心,而我们现在的优势是,不需要自己去创造这些理念,还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并且不必花费许多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我们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肯定是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作出彻底的改变,如果想要成功的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一个心理和情感上成熟的人,并且能够做真实自己的人,会经历过漫长的蜕变过程,但在最终,我们所付出一切艰辛与努力会带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让我们在学会接纳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了接纳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
2 CBT原生家庭 恐婚原生家庭春夏 原生家庭对孩子道德绑架
年轻人: 你好! 听说最近一部叫做《都挺好》的电视剧很火,讨论“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其实,一百年前,就有不少青年人走出了自己“原生家庭”的阴影。在渔阳里,你们不就碰见过这样一位“非孝青年”施存统么? 施存统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的叶村,那是一个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美丽村庄。但我的童年并不美好,父亲对我的母亲漠不关心,我永远都忘不了21岁那年,他是怎么对待我重病的母亲的! 1919年9月的一天, 施存统赶了一天路, 推开了自家的大门, 直扑母亲房间。 床上的老母亲,面色灰白, 床边摆着发硬的冷米饭。 而他的父亲却始终不愿意 花钱为母亲请大夫。 那一天, 施存统“当孝子”的梦 终于醒了。 如果说, 18岁离家求学, 是肉体上的出走; 那么这一次, 施存统的精神彻底出走, 要与这个家庭割断联系。 回到杭州不久后, 施存统写下了《非孝》一文, 发表在《浙江新潮》上。 他后来说: “ 我要救社会,我要救社会上和我母亲一样的人!……人类应当自由的,应当平等的,应该博爱的,应当互助的;孝的道德与此不合,所以我们应当反对孝。 《非孝》这篇文章 触动了千百年来“三从四德”的观念, 被当局视为“洪水猛兽”、“大逆不道”。 此后,《浙江新潮》被查封, 浙江一师校长被免职, 陈望道、夏丏尊等新派教授被勒令离开学校, 而施存统和几位参与办刊的学生也被逐出杭州。 不过, 得到陈独秀率先声援的施存统, 也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1920年初, 施存统由李大钊推荐, 到上海《星期评论》刊物工作, 当时已名扬四海的主编陈独秀 十分器重这个勇敢的青年。 在上海,在渔阳里, 施存统开始大量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0年8月, 施存统和俞秀松等人 发起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 从日本回国不久后, 他被陈独秀指派负责团临时中央局, 同年5月, 施存统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团中央书记。 年轻人, 你知道吗?目睹父母婚姻不幸的施存统,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时丝毫没有受到羁绊。与钟复光相恋后,他将名字改为“施复亮”,还专门雕刻了一枚“复光复亮”的图章。两人相伴终身,“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便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我们谈论“原生家庭”,不是为了原谅谁,或是达成和解。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一种方式和曾经“被困住的自己”告别,勇敢地往前走。 祝好! 渔阳里6号 【下期预告】 先驱们在历史中的选择令人震撼,彼时彼刻,是什么令他们做出了推动历史的选择?而那段历史是否可以给当下的年轻人做出指引,毕竟,流血牺牲离我们好像太遥远。明天,我们一起来听听陈望道的故事。同时,也欢迎关注FM93.4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和《今晚》节目,收听精彩广播剧《渔阳里来信》。 作者:向晓薇 导演:徐国春 音乐编辑:罗文 剪辑师:张治 绘图:林雅斓 视频制作:徐加 微信编辑:陈丽 监制:杨叶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