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原生家庭网 >《原生家庭》 >

传承与超越原生家庭 月亮星座是看原生家庭的吗

1 传承与超越原生家庭 月亮星座是看原生家庭的吗 离婚跟原生家庭断绝关系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不管我们想不想承认,基因就像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先是影响性格,继而影响生活态度,到最后可能就影响了整个人生。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管你多想挣脱,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父母的影子。记得说看到一篇杂志有位网友说到: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我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上窜上来,深深地无奈与悲哀,终生难忘。我们不得不承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三观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父母以为孩子就是白纸一张,什么都不懂,然而就是这种随意和无知才令白纸上多了那么多不美观的痕迹。 看过《老友记》的人都会被6位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所吸引。三位女性角色中,我最羡慕瑞秋,最想成为菲比,但最像莫妮卡。莫妮卡的争强好胜、偏执和强迫症并不讨喜,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了解到不讨喜的罪魁祸首就是她的妈妈朱迪。 莫妮卡在与朱迪相处时,总免不了被一顿嘲讽和吹毛求疵,要不就是挑剔事业不成功,或者外形不靓丽,要不就是挑剔感情不顺利。莫妮卡是在被不断地否定与责怪中长大的,为了得到母亲的认可,她力求事事做到最好,甚至焦虑到追求极致。所以电视剧呈现给观众的莫妮卡:强势、偏执而又令人疼惜。 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莫妮卡缺乏自信与爱:她热情好客,用最周到的方式来招待朋友,甚至讨好他人以求得到他人的认可;她极度渴望婚姻,经常惶恐自己会孤独终老,甚至想过要借精生子。她将儿时缺乏的关爱寄托于友情和爱情,以求填满内心的空虚。 对生活态度的影响《无声告白》里有一段关于家庭的描写,印象很深: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是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那些影响早已深入骨髓。 要知道,几十年的耳濡目染,是比任何东西都要强大的力量。它就像雨滴,一滴一滴落在我们身上,开始时总是难以发觉,发现时早已湿了衣裳。“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不管我们想不想承认,基因就像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先是影响性格,继而影响生活态度,到最后可能就影响了整个人生。对人生格局的影响如果父母展现给孩子的,是温柔的世界,美丽的星空,善良的人群,那等他长大的时候,就有足够的胸怀忍受各种无趣的生活。如果父母展现给孩子的,是世俗的生活,灰暗的黑夜,残忍的同伴,那等他长大的时候,就会选择性忽视掉世界的美与善。你看,人与人起点真的不一样,不同原生家庭出来的人格局也会截然不同。 也许很多人都曾这样想过吧:也许很多人都曾这样想过吧: 如果当年能被更温柔地对待,如果性格里张扬肆意的东西能被保留住一些;如果当年能被更温柔地对待,如果性格里张扬肆意的东西能被保留住一些;如果面对生活能够更有个性和想法,如今是不是会活得更洒脱?如果面对生活能够更有个性和想法,如今是不是会活得更洒脱? 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幸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他们相信自己会拥有像父母一样长久又幸福的爱情。所以哪怕受过伤,也始终满怀着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在凑合的夫妻关系下长大的孩子:见过了争吵、暴虐和残酷,对爱情失望,对婚姻厌恶。他们不敢恋爱,不会结婚,更不愿意生孩子,因为害怕成为妈妈那样的女人,结婚后变得歇斯底里;更怕遇到爸爸那样的男人,婚前的誓言变成婚后的破口大骂和动手动脚。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所以要花很多力气踢开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总以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仅仅存在于前半生,比如性格,比如思想。等长大了才知道,原生家庭也影响了我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影响了表达和接受爱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原生家庭也影响了我们后半生的选择,比如如何爱一个人,如何经营婚姻,如何对待孩子。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父母不光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也影响了我们下一代。 就像作家沈三废说的: 我的原生家庭没有给过我安全感,谈不上有精神后盾,这让我成年后很容易把情感寄托在别人身上,像是附在他人身上吸取养料的怪物。这世界能靠的除了自己还有谁呢,当务之急还是要快快成长,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所以我想说啊,尽管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我们就可以像鲁迅先生说的,践行拿来主义,从他人(主要是父母)身上拿来好的习惯,有挑选的从他们身上摄取东西,而非被强加着不懂拒绝的在日常生活中被灌输了不好的习惯从而深刻的影响了你。世界够好,我们也一样。

传承与超越原生家庭 月亮星座是看原生家庭的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别人都说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身上那种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这辈子都模仿不来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的原生家庭了,我不知道他们懂不懂爱,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真的相爱,爸爸爱抽烟喝酒,不务正业,没责任心,感觉小时候就在单亲家庭长大一样,妈妈是超人,赚钱养家,照顾家庭,供书教学都是妈妈。反正就是超级辛苦,他们经常为了钱吵架打架。我们家里姐弟四人,在懂事的年龄就劝妈妈走,离婚。长大后才明白,妈妈是为了我们才不离婚,忍辱负重前行,原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是真的,无法想象没有妈妈的日子,我们会不会更悲惨。所以,我从小就发誓,我绝对不会嫁给像我爸爸这样的男人,他身上有很多我讨厌的影子,也不想成为像我妈妈这样的女人婚姻和生活都过得太累,永远都能为钱而去争吵和责备的原生家庭真的一生都很难和解。是的,你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某些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你对过去一些事情的解释。生活总要向前看,以后想要什么结果,那就现在种什么样的因,任何时候都不晚!慢慢的你成熟点以后明白,不要怪原生家庭,父母他们也没有被爱过,又如何懂爱孩子呢!接纳父母也是接纳自己,只有接纳才能解脱。

2 传承与超越原生家庭 月亮星座是看原生家庭的吗 原生家庭花钱负罪感强


#情感点评大赏##婚姻里的残酷真相##如果你的婚姻不幸福,你会怎么办#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童年的不幸,需要用一生来治愈。”可见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有多大。《金牌调解》这一期节目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件事。 节目里的女嘉宾,是从小被抱养的,在她18.9岁的时候养父把家里所有的土地出租了,钱都拿走了,就给母女二人剩了点粮食,不久养母也伤心的过世了。养父的绝情给了母女俩最深的伤害,女嘉宾也因为经济问题辍学了。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多少的爱,她变得敏感不自信,以至于她在婚后面对夫妻关系,也是非常不自信。在她生病的时候,明明心里需要丈夫过来照顾自己,了她却说不要来了,现在是抑郁症患者。《亲密关系》这本书中写到道:“人际关系受到个体经历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依恋类型。”在书中作者把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回避型。结合女嘉宾的表现,她应该是焦虑矛盾型的依恋关系,由于她在原生家庭中的经历,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贪求。由于在原生家庭中缺少爱,她希望自己最信任的亲密伴侣可以给她全部,以弥补缺失的那份爱。在这个过程中,她又不确定寄予希望的丈夫能否给她所需要的爱,而变得焦虑不安,口是心非。偏偏她的丈夫是一个比较直的男人,不会细心观察妻子的需要,比较粗心,在妻子和他说起原生家庭的时,也没有体会到妻子的需求和不容易。 丈夫明显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但是当初两人恋爱的时候,能让妻子心甘情愿的嫁给了他并对他报以希望,这说明他婚前和婚后的差异比较大,妻子娶回家不是就完成了任务,而是要和恋爱时一样上心才对,而只知道挣钱养家,不懂得和妻子沟通,使妻子婚姻中慢慢丧失了信心。最后,在调解员和专家的分析,妻子说出了离婚的真实想法,她觉得自己会拖累丈夫。丈夫表示他还爱着妻子不会同意离婚,而且丈夫当场就有了改变,牵起了妻子的手,拥抱了妻子决定给她全部的爱和安全感。 原生家庭对子女有着影响一生的作用,小时候得不到足够的爱,长大了也变得不自信,不知道如何去关爱别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使得一些人一直都生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之下,走不出来。不过既然已经成年了,脱离了原生的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原生家庭的伤害也会慢慢地减弱,这时候就要学会自强自立。幸福和爱是可以主动去寻找并满足自己,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就算是最亲密的伴侣也不行,你们从小的生长环境不同,也很难让他也感同身受你的痛苦。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比起那些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更悲惨的孩子来说,你不是幸福多了吗?不要抱怨,解开心结,多学习多交流,对朋友和伴侣多去主动的关心他们,你的收获可能比想要得到的还要多。我们对出生的家庭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我们有权利选择过好自己的小家庭。 爱‬不是‬索求‬,不是‬他人‬给予‬的‬才是‬爱‬,与其‬被动‬不如‬主动‬把‬你的‬爱‬给予‬他‬人,你收获‬的可能‬更多‬。
传承与超越原生家庭,月亮星座是看原生家庭的吗,牵挂原生家庭

3 传承与超越原生家庭 月亮星座是看原生家庭的吗 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痛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领读 霁颜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继续为您带来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的作品——《原生家庭》。昨天我们读到,由于操控型父母对“空巢综合征”有着病态的恐惧感,所以孩子的独立只会让他们感觉遭到背叛和遗弃,但是这样过度的控制,无疑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除了显而易见的直接操控,还有一些操控型父母,会利用另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方法操纵子女,今天,我们继续共读第三章——“操纵者的暴行”。掉进操控的陷阱 有一类控制,比直接控制要更加细微和隐蔽,但同样极具破坏力,那就是巧妙的操纵,这类父母十分擅长隐藏他们的真实目的,所以常常会让子女感到疑惑——他们察觉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受人摆布,却不知道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这种操纵是怎样发生的呢?打个比方,家里来的客人一直待到了深夜,你想要下逐客令时,肯定不会直接开口赶人,或许会开口打个哈欠;再比如你遇到一个有魅力的路人,想要得到对方的联系方式,肯定不会直接就问,而是会先上去搭讪一番。上述这些案例的日常性告诉我们,操纵本身是没有恶意的,它只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常见模式,因为很少有人会自信到什么都直接开口索取,于是大家逐渐学会了间接索取,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操纵别人。但是,当操纵变成长期控制别人的工具,尤其是存在于亲子关系中时,它就极具破坏性了。有种常见的操纵型父母是“帮手型”父母,她们对成年的子女不会放手不管,相反,他们会制造一些状况,让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尽管这对子女来说是完全不必要的。李今年三十二岁,曾是业余网球界的头号种子选手,社交生活丰富,职业生涯顺利,唯一的不足便是她患有周期性的严重抑郁。她的母亲永远对她关怀备至,像照顾一个小孩子一样围绕着她生活,每当她劝母亲不要做这些事情时,母亲就会擦着眼泪问她:“我为我心爱的女儿做这些,有错吗?”李意识到母亲是在摧残她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但是每当她想要对母亲表达一点儿不满时,心里就会充满负疚感,因为母亲看起来是那么爱她、关心她。李对母亲的怒气与日俱增,却又无处宣泄,只能在心中越积越深,这才最终导致了抑郁,而她的抑郁也并没能让事情好转,只是促使这种恶性循环持续下去。当李叹息自己的无可奈何时,也说出了很多被父母操纵的子女的心声,父母的操纵将很多子女逼入了死胡同:选择反抗,他们会就伤害到自己“只是出于好意”的父母,对多数人来说,选择屈服似乎更容易一些。这到底是爱,还是在满足自己的控制欲?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以爱之名的绑架和束缚。这种亲子关系是畸形的,然而现实中,这样的父母却比比皆是。适得其反的叛逆 当有毒的父母给孩子施压,摧残他们的感情,使他们胆怯、内疚从而被控制时,孩子通常有两条路可以走:投降或者叛逆。这两种选择都不利于心理上的解脱,尽管叛逆看上去是在反抗,似乎能促进心理解脱,但事实就是,选择叛逆和选择屈服的孩子一样,都被父母牢牢地控制着。作者曾接触过一位五十五岁的单身汉乔纳森,乔纳森喜欢收集汽车,有漂亮的大房子,过得相当不错,却始终没能拥有一份亲密关系。而追溯到底,原来是因为他的母亲,每天都十分热衷于张罗他的婚事。“我真的很爱她,但我没法天天和她谈论这件事,她就像是只为了我和我的幸福活着,她的关心有时让我窒息。” 母亲的“催婚”让乔纳森窒息,他抗拒母亲过分介入自己的生活,试图把自己从母亲那令人窒息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所以他只能选择叛逆。然而就像上面说过的,选择叛逆的孩子,实际上也被父母牢牢地控制着,他拒绝母亲让他做的一切事情,这之中也包括了那些也许他原本也想做的事情,比如婚姻。对于子女来讲,过度执着于反抗父母,的确可能会导致他们反过来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因为对他们而言,不屈服于父母的控制才是最重要的,以至于也压抑了自己想和别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需求,给自己营造“身为自己的主宰者”的幻觉,但实际上,对于叛逆的需求,早就已经压制了自身的自由意志。作者将这称为“适得其反的叛逆”,是另一种形式的屈服和投降。健康的反抗和叛逆是基于自由选择的一种积极做法。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而“适得其反的叛逆”则是对操控型父母的对抗,是一种企图通过叛逆向父母证明的做法,对子女来说,没有什么好处。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因为他们长久以来被禁锢在父母的阴影下,很难将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毕竟,万一有一天,父母不在了,独立的孩子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完成人生的下半场,而长久被父母操控的孩子却可能无法顺利地生活。自信的父母不需要去控制他们已经成年的子女,在子女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时,所有父母都应该及时停止对他们的控制。最后,以纪伯伦一段广为流传的小诗作为结尾:“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有些父母会巧妙的操纵着孩子的生活,并且由于这类父母十分擅长隐藏真实目的,所以常常会让子女陷入即便察觉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受人摆布,也不知道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状态。而反抗父母操纵的孩子,一旦叛逆过了头,就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屈服和投降,成为“适得其反的叛逆”。父母放弃孩子的控制权,实际上是一种健康有益的关系剥离,只不过在有毒家庭里,这种剥离会被父母人为地滞后许多年。假如你身处这样的有毒家庭里,那么,只有当你做出改变,重新掌握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的时候,这种剥离才能够得到实现。图片来源电视剧《天空之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生家庭》③没有边界感的父母,伤害孩子最深《原生家庭》②最糟糕的父母,永远在“为了孩子”《原生家庭》①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你的父母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点亮【在看】 祝每个孩子 健康快乐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持续一辈子的,当初我们无法选择,但如今我们可以创造。 不要再让你受到的伤害代代遗传下去了,为孩子提供一个幸福、美满的原生家庭,才是给孩子最强大的力量、最厚重的爱。 前几天,我和一些家长朋友聊天,当谈到“原生家庭”这个话题时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很多家长表示自己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因为他们也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足够的心理营养,也没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所以自己也就不知该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和表达爱了。 的确,作为父母,我们也要经常去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曾经也是孩子,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的孩子。 如果现在的你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的妈妈,或者你是一个不太自信,经常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的爸爸。 那么我想此时你需要看看这篇文章,来看看在你的原生家庭中,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或者说,你在你的原生家庭里是否得到过充足的心理营养。 所以今天,我不仅想要给爸爸妈妈们提供一些养育孩子的建议,也希望能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进而更加懂得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01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指的是我们出生和生长的家庭。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两个原生家庭,一个是与我们父母在一起的那个家庭,一个是我们结婚生子后与孩子在一起的家庭。 在我们与孩子的家庭当中,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的父母,而我们最初的心理营养就是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中获得的。 02原生家庭的影响——“家庭氛围” 在原生家庭中,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说: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总是看到父母在争吵,或者冷战,又或者父母离异,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这样家庭里的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 而且这样的家庭氛围,往往还会影响到孩子对以后的婚姻感到恐惧或失望。 《奇葩说》的辩手姜思达,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有才华有思想有个性的阳光大男孩,可是没人知道,他的童年却一点都不快乐。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他才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原来他生长在一个关系破碎的家庭中,在他的记忆里,父母总是在争吵,自己总是被打骂,父母在他五岁时离婚了,他的整个童年都没有安全感。 他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爱,还要逼自己做一个懂事的大人,他不得不学会了察言观色,时刻都要小心翼翼地琢磨。 因为除了懂事,他别无选择。 即便如今已长大成人,他也很难完全信任别人。 他伤心地说:“没有人想要敏感,我宁可傻白甜”。03原生家庭的影响——“家规”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规矩,或者说传统习惯(生活模式),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比如说:有些家庭生活中很节俭,有些家庭则比较奢侈,这两种模式的家庭里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受原生家庭传统习惯的影响。 曾经有一对爱吵架的夫妻。 妻子从原生家庭中学到的理念是,生活应该节俭;但丈夫的原生家庭,则比较奢侈。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后,常常因“生活琐事”而吵架。 这两个人在各自的原生家庭影响下,无论是价值观念,处事方式还是生活习惯,都非常的不同,因此才有了婚后的各种争吵。 04原生家庭的影响——“角色扮演” 在中国家庭中,很多父母并不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比如说:我经常会看到一个家庭里,妈妈很辛苦,又当爹又当妈,然后爸爸呢,往往是缺位或者疏远的,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还有就是家人之间的沟通模式,有些家长一开口就是指责或埋怨孩子,或者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 但他们没有关注到,其实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如果父母只讲自己认为是对的道理,而不跟孩子共情的话,这个孩子的情绪往往会很压抑,或者出现反抗。 电视剧《小欢喜》中,离异家庭中的女儿英子,她的妈妈就是一个喜欢给孩子安排好一切的人。 从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再到学习、校外活动、考哪所大学,妈妈都会给她规划好,并且控制的很严格,除了学习,妈妈几乎不许她有其他业余活动。 即使孩子很多时候是不情愿,不喜欢的,但是这位妈妈每每都会讲出一堆“我是为你好”的大道理。 因此这个孩子常常是压抑的,委屈的,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说,原生家庭的氛围、传统习惯、角色扮演、沟通模式,都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05我们给孩子创造的原生家庭 讲到这里,我希望爸爸妈妈们,也想想自己。 想想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是怎样的?想想我们有没有把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得到的什么东西带到了现在的家庭里? 我相信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受伤的感觉,当我提到家长的做法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的时候,大多数爸爸妈妈可能都会摇头。 你们一定会想,我才不会呢,因为我们做父母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呀。 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地对孩子好啊,我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呵护我们的孩子呀,我怎么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呢? 其实对于孩子的伤害,从心理学上讲,不仅仅是我们以为的例如打骂、体罚这种可见的伤害,还有那些例如“忽视”、“冷漠”等看不见的伤害。比如说:有些家长平时忙于做生意,根本顾不上孩子的感受;或者在过去的家庭里,孩子比较多,父母可能关照不到每一个孩子,那么被忽视的孩子就会受到非常大的伤害。 一些孩子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不好,我就会问他: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了什么让你觉得他们对你不好呀? 这些孩子会对我说:爸爸打我了; 因为我不喝羊奶,妈妈掐我了; 奶奶经常说,叔叔家的孩子比我好; 爷爷好像更爱弟弟一些; …… 我想,很多家长朋友应该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我更想说的是,很多家长不认为那是什么大问题。 心理健康剧《爱上你治愈我》中,一位父亲常年对孩子暴力管教,他说,“不打孩子,他不听话啊”,“我小时候我老子也没少打我”…… 你看,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因为他的父亲也是那样教育他的,结果就是导致自己的孩子极度自我否定、痛苦,认为自己活着如同死去……06不要再把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带给孩子了 那么从现在开始,家长们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了。 我们要有一种理念,就是我们父母的感受是父母的感受,而孩子的感受是孩子的感受。 你要知道,当孩子心里感到受伤的时候,他一定是感觉不舒服的,一定感觉到自己是真的受到伤害了,所以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去否定或者回避。 一个孩子越小的时候受到的伤害其实对这个孩子今后的影响越大。 大家可以想象有一棵大树,当它还是一颗小树的时候,如果它受过猛烈的打击,那么随着今后年轮的增长,它缺失的那一块仍然会一直是缺失的。 所以缺失的这一块也是我们心理咨询师在做的工作,那就是我们要帮助家长给孩子补课,所以我在咨询室中经常会跟家长们说的话就是: 我们欠孩子的心理营养,我们终究是会补上的。 讲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心情会有点沉重,感觉到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但是我想告诉大家: 我们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家庭,我们父母都会尽我们当下的所能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我们可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足够的心理营养,所以我们还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我们的爱。 但是我们通过学习,已经意识到这些了,那么从现在开始给孩子提供心理营养,还是不晚的。 记住一点,有一件事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也一定是爱孩子的。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对我们自己负责,也要对孩子的原生家庭负责。



传承与超越原生家庭 月亮星座是看原生家庭的吗

传承与超越原生家庭 月亮星座是看原生家庭的吗 她明白了丈夫的沉默缘于原生家庭里父亲的失控,让他觉得只有回避争吵,才能避免家庭矛盾。她也对丈夫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

本文关键字:传承与超越原生家庭,月亮星座是看原生家庭的吗,牵挂原生家庭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