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原生家庭的影响力 原生家庭胆小的女孩子怎么办
1 甄嬛传原生家庭的影响力 原生家庭胆小的女孩子怎么办 原生家庭能被治愈吗
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不少人陆续发现,从前最让自己烦恼的父母辈的缺点,正在自己身上一点一点的展现出来。 小时候最怕看到家长会结束后妈妈既严厉又不屑的眼神,现在自己去孩子的家长会,竟也能惟妙惟肖做出那种眼神; 以前极度厌恶父母吵架时摔东西的行为,现在自己也会忍不住摔东西; 明明最不喜欢爸爸发脾气爆粗口,可自己现在一动怒就克制不住的爆粗口; ...... 小时候发誓不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长大后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他们的影子。 原生家庭是一串密码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如同在孩子心里输入了一个密码,或许一生都无法改变。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当儿女尚未结婚和别人组成新的家庭,那么ta所在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家的三个孩子性格各异,但都能从他们的原生家庭中找到对应。苏家母亲强势,父亲软弱,老大乍一看光鲜亮丽能力十足,实际却和父亲一样是个只会逃避没有担当的男人;老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不求上进,只会啃老;老三最不受母亲待见,即使长大后靠自己逆袭成功,看起来独立又自信,事实上却极度缺乏安全感。 很多人以为长大离开家了,就能摆脱原生家庭不好的一面,然而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如同在孩子心里输入了一个密码,或许一生都无法改变。原生家庭的可复制性极强 你的孩子,将是下一个你。 曾经有个漫画非常火,画面上儿子刚被爸爸打完,趴在沙发上哭泣,这边爷爷正拽着鸡毛掸子抽爸爸,嘴里还嚷着:“跟你说多少遍了,让你不要打孩子!” 可笑,又悲哀。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不会十全十美,但是从家里受到的伤害只要被及时纠正和弥补了,通常并不会产生大问题。但如果孩子被父母伤害,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疗愈,极大可能会将此行为一直复制给下一代,给自己的小家也带来不幸。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意识层面的,更多是潜意识层面的。这意味着你的很多不好的行为模式明明是父母的传承,但你自己根本没发现,甚至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父母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刻,希望所有人都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这个家庭将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将会影响他的一生,父母要温良勇敢、诚信担当,因为你的孩子,将是下一个你。
性格决定命运。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极大影响,从而会间接地影响这个人的命运。性格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原生家庭的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三观正确与否,会影响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判断。父母拥有正确的三观,孩子会在春风化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世界,相反,若父母用不正确的三观教导孩子,孩子则由于理解力有限而在无所适从的困惑中形成扭曲的认知,有可能导致分裂的性格。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我的原生家庭,在父母的价值观里,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我洗锅刷碗时如果发出较大异响,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怎么了?不中用”,而不是首先关心人怎么样,这导致我干活时总有点战战兢兢、担惊受怕,干什么都缺乏自信,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內也是认为东西比人重要,这个认知直到去了婆家才得以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 原生家庭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我的父母思维方式固化,不善变通认死理,母亲由于没有文化,这点更突出,晚年更是吃了这个亏。对我的影响是,不容易接受新事物,不轻易改变对已有事物的固有印象,甚至有点顽冥不化,对于看不惯的社会现象更加难以容忍。父母不善于交往酒肉朋友,母亲也不喜欢我们兄妹带同学朋友来家里玩,所以我们兄妹人际交往能力很差,没有什么能借力的朋友,全靠自己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在社会上立足。 图片来自网络 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学到的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虽然古往今来,从父母嘴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都是为你好。但是父母们不同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这个“好”的不同层次。 图片来自网络 有远见的父母,高瞻远瞩,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孩子将来的顺利发展创造条件,比如从小各种能力培养,找工作时各种托关系谋到好职位,使孩子的一生顺风顺水。而大部分父母只看到眼前,只是按部就班地为孩子提供吃饱穿暖受教育的基本条件,孩子处于放养状态,后期的发展就看自己的造化了,和前者比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家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哥哥们生不逢时,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高考失败,想复读再考,因父母没钱供作罢,而我表哥就由于复读上了大学,我的哥哥们一生过得很艰难。其实那时候学费很少,如果父母眼界开阔看得远一些,哪怕借钱或者全家节衣缩食供他们复读,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何况我父亲是有工资的。 图片来自网络 我比二哥小十岁,就幸福多了,但是也有遗憾,我从小喜欢画画,并且画得不错,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如果走艺术道路会一帆风顺,但是考美院前是要上集训班的,那个费用很高,父母从没想过让我走这条路,我自己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走艺术之路,虽然现在过得还算可以,但也是经历了很多曲折。而同龄另一个孩子每个周末被他父亲领着去上美术培训,他现在早已是美院的教授了。所以说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 对我性格形成影响较大的还是我的母亲,母亲不识字,没文化,还有点强势,爱训斥人,有时候不顾大局。这就使得我在对某些事情的认知上产生了困惑:以我有限的判断能力我认为某件事这样做是对的,母亲却要求我那样做,我从小听话顺从(不按照她说的做她就生气,几天不理人,最后都是我们妥协),只好在身心不一的困惑中煎熬地完成那件事。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急躁、小气的性格,说话直不会拐弯,在孩子面前强势、训斥孩子,导致孩子比较胆小,所幸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有所醒悟,即使醒悟得有点晚,也在尽力一点点改变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父母对我们的正向影响才是最主要的,比如诚实守信、善良上进、自食其力等等,这些才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图片来自网络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在声讨父母,只是从一个人性格形成角度剖析影响因素。父母养大我们,恩情大于天,但由于他们自身的认知局限性以及时代局限性的影响,导致了我们的成长不是那么完美。但是话又说回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哪里有那么多完美之事?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父母都已作古,越来越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睡梦中梦见他们时从来没有他们已离开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割不舍的人间亲情吧。
2 甄嬛传原生家庭的影响力 原生家庭胆小的女孩子怎么办 原生家庭该不该结婚呢图片
老生常谈,“原生家庭”这个话题。 原生家庭无非是孩子成长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与教养模式对孩子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文/小扇 01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甚至可以说是:孩子,是父母创造的第二个自己,唯一不同的点是,在这个孩子身上,寄托了父母的美好愿望。好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一个正向的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处理方式也是积极的、乐观的。而那些对孩子要求严苛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消极的家长时,他带出来的孩子往往也是怯懦悲观、不自信的。 遇到挫折时,常常会陷入巨大的痛苦中。往年的新闻中,有多少孩子是因为一些父母谩骂,学习的压力、承受不住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这些案例中,部分家长对孩子人格的轻视和一些老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无底线无原则的给孩子增加压力,这些行为是错误的,自有法律去追究他们的责任。 我想说的是,最好的方式就是“自救”。02 下午出门的时候,坐在鞋柜上穿鞋,一个小动作不小心把鞋柜上的水瓶摔倒了地上。 动静不小,惊到了午睡的爸爸。我刚要开口说“对不起”,爸爸已经抢在前面大发雷霆,问我怎么回事,表示他要“吓死了”,说家里的杯子都让我摔完了。 我突然什么都不想说了,他说什么我都“嗯嗯嗯”,穿好鞋就出门了。先不说这是个不锈钢杯,我这是第一次不小心摔了杯子,不能说从小到大第一次,也可以说有记忆以来第一次,爸爸就要用这样夸张的语气指责我。本来,我只需要为过失打扰到他睡觉道歉,可是在短短一分钟内,他罗列出四条我的“罪状”: 1.吓到熟睡的他; 2.鞋柜上不是放杯子的地方; 3.杯子都让我摔坏了; 4.楼下的邻居会投诉我们。这让我想到以前在家里走路,拖鞋和地板摩擦的声音也会让爸爸烦躁,其实就是正常走路踩出来的声音。 可能跟爸爸生活压力大的原因,往往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格外暴躁,看什么都不顺眼。 “因为找不到东西生气”、“走路的声音会吵到邻居”、“考试没有及格”等等等等,好像在我们的生活里,很少有能让爸爸舒心的时候。03 爸爸是个很暴躁的人,和妈妈形成鲜明的对比。爸爸好比一座火山,妈妈则是冰山。 小的时候他们倒是很少吵架,可是爸爸工作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朝我发火,我印象里一个星期至少一次,每天害怕爸爸回家,在想这个星期有没有挨骂,没有挨骂的话,就很不正常。小时候总在想,这是不是他们养育我的意义,有一个“出气筒”。04 一家人本应该相互理解和体谅,在充满怨怼的家庭环境内,怎么能够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呢? 长大以后,我尝试过和爸爸妈妈沟通,每次都以越来越生气的爸爸和我的满脸泪痕结束谈话。所以,我只能改变自己。看很多的书,增加自己的见识。 想去很远的地方生活,这样家人们会不会因为距离消磨了意见和不满,只剩下思念?如果以后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会非常爱他,不会逼着他做不喜欢的事,不会承受我无厘头的怒火,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我的爱。 不用再被“爸爸妈妈到底爱不爱我”这个问题困扰。

3 甄嬛传原生家庭的影响力 原生家庭胆小的女孩子怎么办 心理大讲堂原生家庭观后感
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黑塞《德米安》 凡是有关系的地方,就会有伤害。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也必然有伤害。理想的父母,当然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但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现实中,每个人成长的家庭里,都伤痕累累。原生家庭之所以伤害人,是因为原生家庭没有足够的爱。如果说父母没有给过一丁点爱的话,对绝大多数父母是不公平的。父母有给爱,只是没有给足够的爱,于是造成伤害。什么是足够爱的呢?足够的爱并不是泛滥的爱。足够的爱是指能支撑起孩子健康成长的爱。就像是食物一样,孩子的成长中,需要足够的食物来支撑起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样孩子需要足够的爱来支撑起他的人格成长。爱并不是越多越好。就像食物一样,你觉得孩子应该多吃点,实际上吃的超出了他身体的需求,反而会有害他的健康。你自以为给了很多的爱,过浓的关注,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自由。过度的保护,反而失去了在挫折中学习的机会。担心他走弯路,反而压抑了他一部分成长。孩子需要的不是很多的爱,而是精准的爱。不精准的爱会导致真正需要的那种爱缺失,从而造成伤害。爱就是重视、接纳、尊重、认可、支持、帮助、保护、关注、理解、陪伴……孩子在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的爱。 伤害是爱的缺失。当父母在否定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得到认可与尊重;当父母在控制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得到接纳与尊重。我见过很多为了孩子好的父母,在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应该认真写作业应该准时到学校应该少玩手机应该有礼貌应该……从道理上说,这些也许是对的,某种程度上也的确是为了孩子好。但这不是爱,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看见,没有理解,没有尊重,没有支持。孩子体验到的只是被控制,被压迫,被指责。缺失了相应的爱,就会形成心理伤疤。孩子长大后,就会容易对别人的控制、要求、否定非常敏感。有的父母会特别忙,或者因为意外怀孕、重男轻女等原因不欢迎这个孩子的出生,他对这个孩子就会缺乏了关注、重视。孩子在被忽视的环境里长大,长大后就可能会特别渴望别人给他及时回应、大量陪伴等满足,会对别人不关注他而暴怒。有的父母会直接把孩子推向一个困难的境地,让他独自面对很多困难,比如说帮助父母照顾家人,照顾父母本身的情绪等。这时候孩子就缺乏了支持、帮助。他长大后,就可能会特别渴望一个强大有力量的人,给他一个港湾。每个让人痛苦的行为背后,都对应着一个爱的缺失。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有哪些不幸,你可以感受下,你缺了哪种爱,你在原生家庭里,是否也缺了这种爱。 我有时候会担心写原生家庭的话题引来非议,经常有人觉得难道父母都是错的吗?为什么要让原生家庭背锅?父母之所以没有给出足够的爱,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父母自己也不会。爱是一个很高级的技能,需要一个人自我比较饱满、生命力比较旺盛的时候才能给出来。父母除了是父母,他们首先是个人。作为人的部分,他们活不出生命力,也就无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底色没有力量,上了台也的确是演不好。所以我们并不是要去责怪原生家庭什么。而是要尝试接受,父母本身作为人的局限。更重要的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原生家庭伤害人,但原生家庭并不造就人。人生是一个接力赛,原生家庭只是第一棒。如果你整场比赛都输了,第一棒是有责任的。但你把所有原因都归因为第一棒的话,是不公平的。同样的,把第一棒的责任全甩开,也是不合适的。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接受来自于父母爱的滋养。这时候他的人际关系很单纯,只有爸爸妈妈,最早的时候甚至只有妈妈。这也是他内心最脆弱的时候,需要妈妈大量的关注、重视、帮助、接纳、欣赏,他才能开始相信这个世界的安全,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5岁左右,父母的最初教育基本已经完成。孩子开始走向“社会”,他开始走入幼儿园,开始社交,开始有更广阔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他就会把爱的需求指向于老师、同学。比如说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希望在幼儿园里好好表现,得到老师的认可。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重视,希望在学校里能得到一些人的重视。某种程度上,老师就是父母的一个替补。一个好的老师,完全可以修复一个人的创伤。老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认可、尊重、接纳、重视、看见、关注,让一人觉得自己是值得被善意对待的。老师就是第二棒。一些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正是在实践这种爱的理念。再长大些,一个人开始恋爱、有好朋友、走向社会,他会遇到很多很多人。你遇到的一个挚友,一个贵人,都可以填补你对爱的缺失。你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好的社会,大家都可以填补你爱的缺失。我也见过很多被某个人、某个群体所感动,然后改变一生的故事。如果这几棒都没有跑好,也没关系。人会迎来第二次重生的机会——婚姻。 婚姻是修复早年爱的缺失的最好的场所。婚姻是爱组成的,婚姻就是二次养育。一个足够爱你且懂得爱你的人,可以帮助你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让你重新相信自己值得。所以,老师、好朋友、学校、社会、贵人、伴侣,这些人都是你人生接力赛中另外第2、3、4、5、6、7棒。你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被疗愈。 说完这些,有的人会心生绝望。虽然听起来机会很多,但是自己一次都没遇到。遇到的老师,只会给自己惩罚和否定。遇到的同学,只会给自己排挤和欺负。遇到的社会,充满了冷漠。遇到的伴侣,ta比自己更需要被疗愈。其实这几棒的接力,都很被动。你只能花运气,能自主的部分都很少。没关系,除了这几棒外,你还有主动的部分来重新补充爱,疗愈自己。你可以使用2个人来帮你:1、心理咨询师2、自己心理咨询是怎么产生效果的呢?我在学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的老师一再的向我们强调:心理咨询,就是发现来访者早年父母是怎么错误对待他们的,然后你再重新按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一遍。这个听起来简单,但却需要花很长时间。一个是发现来访者怎么被错误的对待很难,这需要咨询师有良好的中立、觉察能力。一个是重新正确对待很难,这需要咨询师本身就人格相对完善。遇人不淑的时候,心理咨询也是二次伤害。重要的是自己。我在大量案例中会发现:一个人早年怎么被错误对待,他会用同样的方式再次错误地对待自己。比如说:一个人早年被否定,没有得到认同。他长大后也不会肯定自己,会用同样的方式一次次又否定自己。一个人早年被忽视感受,他长大后也会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别人,而委屈忽视自己的感受。一个人早年被父母要求太多,不被尊重,他长大后又会强迫自己做很多应该做的事,并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早年没有被足够爱的人,长大的过程也没有被爱,这个人就也不会爱自己。因此这一棒也没有跑好的时候,就注定了人生到目前为止的痛苦。 所以原生家庭伤害人吗?伤害的。但原生家庭只是你人生链中的一环。你有很多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修改自己的性格。有的可以把握,有的只能靠运气。原生家庭,就是你运气中的一环。哲学家曾说:人的命运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半掌握在天手里。当你更主动一些的时候,你就掌握的更多。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天就掌握的更多。原生家庭作为老天安排的部分,不可选择。你把注意力放在你可以能动的部分,会让你的人生充满更多的可能。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原生家庭。绝不是要去说指责谁为什么要那么对你,绝不是要让谁去背锅。而是看到自己是怎么被错误对待的,我们可以怎样重新对待自己一次,让自己能足够的被爱,重新成长为一个足够好的人。现在的自己很糟糕,是每一棒都没跑好的整体结果。但第一棒没跑好,结果不一定不好。也就是说:过得不好的人,原生家庭一定不好。但原生家庭不好,不一定过得不好。PS:单篇稿费1000元征稿,大家在后台回复:“征稿”即可看到相关需求。 推荐阅读: 杀马特家族兴衰史史上最虐情色片 文/唐若 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 一个人的成熟,其实是从告别原生家庭开始的。我在接受多人的咨询过程中发现,许多人都被原生家庭深深绑架,无法过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我们要想真正变得成熟,一个人首先是要学会和原生家庭分离,这才是我们真正成熟的开始,也是我们可以自由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开始。第一,每个都是独立是个体心理学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和我们处于母子共生关系,不过六个月后,婴儿就和我们进入到分离与个性化阶段。 而到了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独立的自我,可以进入到竞争为主题的俄狄浦斯期了。许多人之所以被原生家庭所伤害,主要是因为在原生家庭没有建立好和父母之间的合作关系,在面对真实的世界,他们的自我能力被削弱,迟迟不肯踏入社会,或者面对社会不自信。 而我们要想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害,我们就必须看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塑造,性格成长与个人思维的习惯,都会有它深深的影子。但是我们要从内心告诉自己,这只是我们曾经生活的一个片段,并不意味着这将永远决定我们的人生,我们是有能力与希望去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们必然需要了解,原生家庭是原生家庭,我是我,父母是父母,我们可以超越父母的关键乃在于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思维以及家庭对我的影响。 曾经有一个学员告诉我,他的原生家庭充满了谩骂,而他从小就非常讨厌骂人,在他成长的时候,他告诉自己,以后自己长大了,一定不要谩骂孩子,而后他一直遵守这个约定,在和孩子相处中非常的幸福。 当我们开始学会和自己原生家庭告别时,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是可以经过重塑的,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影响只是片面的,真正决定我们人生是自己我们看法与习惯。 当我们愿意放弃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伤害时候,我们就能从伤害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开创自己人生的新机会。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许多人被父母绑架自己的人生,或许我们也要早点明白,父母是父母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学会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课题非常重要,这是我们活得幸福与否的根本。 有一个女人很害怕结婚,原因是从小母亲就离婚了,她一直在她面前诋毁男人,她很害怕自己结婚就会离婚,重复自己母亲的生活。 殊不知,父母的课题是父母的课题,必须由他们解决,我们需要是面对自己的课题。我们害怕结婚,本质上是我们不敢爱,也是我们不懂得爱,我们需要从原生家庭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切实修复自己成长遇到的障碍与困惑,我们就能重获心生。而那个害怕自己重复母亲人生的女人,更需要从源头上明白,对于父母的人生,我们不可能做到支配与决定,我们只能尊重他们,并告诉自己的建议,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生。 当你懂得区分这个界限,你就能最大化的获取幸福,也能让我们对父母的决定和人生有更客观的态度去面对。三、学会告别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你心智成熟的开始我们不想被原生家庭伤害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发展,学会断舍离与告别就非常的重要。你需要从心理上为自己断奶,告诉自己,你的人生由自己决定,而不是由原生家庭决定,你需要是丰富自己内在的心灵,不断丰富内在的自己,去追问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你才能重新突破自己。 能影响我们未来,一定不是原生家庭,而是你对未来的期许与你当下的行动。当你知道原生家庭并不会影响你全部的时候,你就可以从自己内心的角度为自己描绘现实的蓝图,并力求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它。 更多关于自我成长与内心强大的心法可以关注我的圈子,一个帮助你祛除迷茫,培养自信与智慧的圈子,加入者即可赠送100本精选电子书籍,和1700多名圈友共同探讨内心强大的心法。能让我们走得更远是内在的梦想,更是我们的力量与勇气。永远都不要被原生家庭限制自己,而是告诉自己,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从你心智成熟的那一刻,你就知道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人生,是由你自我进行修行,不断完善自我,你才会突破生命的拘囿,走向丰富自由的人生。 今日话题:你觉得一个人成熟是否是从原生家庭开始?欢迎探讨与交流。

甄嬛传原生家庭的影响力 原生家庭胆小的女孩子怎么办 成功的伴侣关系,来自一个真正的男人,和一个真正的女人,他们首先,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排好序位。男人尊重他的父亲,女人尊重她的母亲。
本文关键字:甄嬛传原生家庭的影响力,原生家庭胆小的女孩子怎么办,原生态家庭的伤害的文案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