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教育解读心得感悟 子女婚姻原生家庭
1 原生家庭教育解读心得感悟 子女婚姻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委屈压抑憋屈文案

我们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原生家庭里受伤。而这些创伤,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和纠正,就会影响下一代。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作为孩子,未来能否成为一个有人性、有品格、有能力的人,让家庭幸福,让社会祥和的人。都取决于童年时,父母是如何培养和抚养的,简单来说,原生家庭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孩子人格的形成, 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歌手萧敬腾在一次采访中说自己不想生孩子,他表示:自己的孩子,会遗传自己坏蛋的基因,如果没有像自己那样及时悔悟,找对方向,那就会成为社会的问题。在他眼里,自己是个脾气火爆的人,他担心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成长。萧敬腾作出这样选择的背后,与他的原生家庭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萧爸爸也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常常与人吵架,一有不满便将怨气撒到孩子头上。对于萧敬腾来说,挨打是家常便饭,什么事情都可以被揍,而他根本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在萧爸爸错误的管教模式下,萧敬腾继承了父亲的脾气和处事方式。在萧敬腾15岁时,因为怀疑班上被他揍过的小胖向老师告状,就约了几个哥们,在厕所里殴打了小胖。由于下手过重,小胖被打到脑出血,甚至一度面临生命危险。萧敬腾作为主犯,被送进了少管所。少管所里,是辅导员的一句话鼓励了他:“你有这么大力气打架,还不如去打鼓。”辅导员让他看见了自己的光,他的人生就此改变。但那段黑暗的人生,还是深深烙刻在萧敬腾的生命中。孩子的成长受童年时的经历和环境的影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思想和人际关系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孩子长大成人独自生活,这些印记仍然会或明或暗地存在,尤其是那些伤痛的印记往往会在很长的一个时间段内使孩子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跌入泥潭。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的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原生家庭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路径和性格习惯,而养育孩子是一个即漫长又费心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原生家庭。我们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培养孩子能力的时候,更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培养。毕竟,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都取决于童年时父母是否给予孩子满满的爱。 最好的原生家庭, 是爱和教育BBC有个纪录片《人生七年》,1964年开始跟拍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七岁拍到56岁。从小看《金融时报》的、来自富裕的家庭,长大后依然会走上精英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辈的命运,为活下去竭尽全力。只有考上牛津且顺利毕业的那个孩子打破了阶层壁垒。从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成长的故事来看,原生家庭未必能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但是原生家庭的确会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读书时的教育资源、人际交往关系、工作甚至爱情,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在以往的家庭教育案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青少年罪犯都有一个非常悲惨的童年,被家长虐待,或是经常流离失所;从小被家长溺爱的孩子往往会比较“妈宝”,没有主见;小时候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延续家长的习惯,打骂自己的孩子。原生家庭的印记会代代相传。但其实,比起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教育。正如《人生七年》纪录片中,一句深刻的话:“你没法给孩子实质的东西,但良好的教育会让他们终生受用。”原生家庭是孩子的底色,它影响着孩子的命运轨迹。作为父母,给孩子创造幸福的家庭氛围,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给足孩子成长的底气。让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原生家庭,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独立自主,自强不息。 幸福的原生家庭, 是孩子的底气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饿了想妈妈,累了想回家,从来不委屈,因为有爸爸。原生家庭感到幸福的孩子,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是自己坚实后盾,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信任感与亲切感,心里完全没有畏惧和害怕。遇到事情,不会躲着父母,反而第一反应是想到父母。从小生活在充满爱的、自由开明的、成熟理性的家庭氛围里,对于孩子来说将会是一生的财富,自信和底气,也将伴随着他一路成长。爱、自由、规则、平等、安全感,是原生家庭幸福的基本。要怎样的父母,才能给孩子幸福的原生家庭?是那种无论孩子是坏是好,回家就好的父母;是那种宠爱却不溺爱孩子,把孩子当大人去尊重的父母;是那种被爱浇灌过,也坚持用爱去浇灌孩子的父母。他们讲理而不苛责,关心却不过分干涉,始终让你感受到一种没有附加条件的爱。作为父母,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原生家庭的面貌,但至少可以做好当下,给予孩子陪伴、关爱、尊重和信任,接纳孩子一切的好与坏。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只有努力上进的少年,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勇敢奋进的孩子。沉溺过去于事无补,改变就从当下开始。祝福所有的父母都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原生家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文字|安娜 图片|网络(侵删) 排版|安娜 审核任倩 封面I刘涛
2 原生家庭教育解读心得感悟 子女婚姻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太本分
齐帆齐微课 “有毒父母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极少(甚至从不)为自己的破坏性行为道歉。正因如此,向你可能伤害过的人一尤其是你的子女-﹣道歉,是打破这一循环的重要环节。” 这段话出自著名的心理学博士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一书中,我对此是深有感触。 有毒父母最令人无语的是,他们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更是很难做出道歉行为。因为他们从心底里不认为自己有错。 我的父亲家暴母亲几十年,令我的童年倍感无力、愤恨和自卑。 每当父母吵架后,父亲动手打母亲时,我们兄弟姐妹边哭成一团,抱着他们的腿,祈求父亲停手。 虽然这样的日子不是天天如此,但是一年里总是会有十次八次的恐怖场面,在我们的心里埋下了太多的阴影。 以至于我成年后一直想出家,不敢谈恋爱,不相信婚姻,拒绝了好姻缘,最后晚婚,坑了自己。我18岁考上学离开家的第一年,经常给父母写信,诉说对他们的思念和他们吵架带给我的心灵伤害。 我希望父亲跟我们兄弟姐妹道歉。可是他拒不承认。一直说夫妻俩拌嘴吵架很正常,他没有错。在他的认知里,打老婆也是吵架的一部分。 后来我们都考上学,离开家,没有儿女陪在身边,他打我母亲更严重。我回家发现后,怂恿母亲离婚,可惜母亲逆来顺受惯了,几次机会都没有离成。 在我父亲的认知里,村里人男人打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一辈辈就这样传下来的。 怎么就能因为他们俩的吵闹,对我们的心造成伤害了?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过来的,他就没有受到影响。何至于他就要给我道歉呢? 我为此跟父亲理论了好多年,他说是我太脆弱,是我自己的心理有问题,你看我的哥哥姐姐们就没事,也没有找他要道歉。 我说:“那是因为他们不敢,被你的危险性吓怕了。我不行,你必须道歉。你直到现在还经常打我妈,不只是在犯错,而是在犯法,因为小孩子都知道打人犯法。” 这时年老的父亲,就会尴尬的呵呵笑,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好,俺错了,伤害到你了,对不起。” 虽然他不是很情愿,以他那么要强的性格,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也是太不容易了。 即便他的道歉不是那么正式,我的心里,也感觉轻松了很多,毕竟他的思想有了些进步。 我知道,直到我父亲两年前去世,他也没觉得自己打老婆,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他始终认为,那是他跟母亲的事,跟我们无关。 但是直到他去世后,我们兄弟姐妹心中的压抑才渐渐消失。我小弟远在天边,心中的伤痛还在自行消化中。 父母对孩子的心灵伤害,只有得到他们的道歉,才能让儿女释然,也才能阻挡这些伤害。 父母的不认错,是他们认知上的错误,那是他们的课题。我们的课题是帮助自己内在小孩成长,提升自我认知,接纳自己受伤害的事实,与自己和解,阻断父母的错误伤害。 我们也许一生都等不到他们的一句“对不起”,也不要把自己永远困在哀伤里。可以借助读书、写作释放自己,也可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走出内在的困顿。 年度写作营第96篇。

3 原生家庭教育解读心得感悟 子女婚姻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需要往后追求吗
婚姻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双方都成了对方原生家庭问题的投影,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和父母之间的问题,复制到亲密关系中。 1 原生家庭指从小成长的家庭,也就是有父母照顾的家。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 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 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可以说,原生家庭也是影响我们最早,持续力也最久的环境及系统。2 对于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遗憾和伤痛,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治愈的方法。无疑,婚姻中的另一半成为我们最好的“良药”。我们渴望有一个人以爱情的名义,治愈我们内心的伤痛,而忽略了爱情本身是没有这个义务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童年缺失父爱的女孩,进入婚姻后对另一半表现出超出常人的依赖,要求对方把她当个小女儿一样宠爱着,迁就着,她是在找老公,也是在找缺失的“父亲”。 还有一些人深受父母的“压迫”,就对另一半类似的特质表现出惊人的“零容忍度”。比如因为小时候母亲控制欲过强,进入婚姻后,面对对方的一点点约束都会激烈地反抗,对自由空间的要求很高。这些残余的心理情结,好似婚姻之河中的漩涡暗流。带进婚姻中的残余情结愈多,渡过婚姻之河的危险性也就愈高。 这些心理情结,好似在成长过程中,被设定在自己心里的“心理程式”。别人“输入”了某个特定的行为——说了某句话或做了某件事时,经过了自己心中程式的解释与处理,就产生了某些情绪或行为反应。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些人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见证了不好、不吸引人、令人痛苦或麻木的婚姻,这可能来自他们的父母、家人或者其他亲近的人,他们担心自己会重演那些人的套路,甚至会害怕亲密关系,害怕走进婚姻。 3 面对糟糕的原生家庭,最好的自救方式是自我觉察。 陈小春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民家庭,贫穷到父母能为了3000块生活费,把陈小春最小的弟弟卖掉。父亲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稍有不顺就对妻子孩子非打即骂,他的童年是被暴力父亲用锁链锁在家中度过的。陈小春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自己也承认:“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压抑的童年的影响。不相信他人而过度封闭自己,感情中也是一样,他的成长里太缺少接受和表达爱的能力了。 但正是对自我的认知,正视原生家庭的不幸,让他喜欢上一个爱笑的女孩,遇到应采儿,她的爽朗乐观、积极向上,带着美国加州的阳光,很大程度影响了陈小春。陈小春说:应采儿是我坚定不移的选择,她给我带来了人生最大的改变,这就是重要他人的力量和影响。 应采儿的家庭观念,岳父岳母一家人的相处,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过去的自己。这是通过自己的尝试“改写”纠正命运给自己的部分,也是正确认知和选择,成就了婚姻幸福。 所谓婚姻,就是有个人和我们并肩同行,两个人都能从这段关系中获得能量,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如果一方不停在展现童年的伤痛,另一方不停被消耗,时间久了,再多的爱也会让两人伤痕累累,疲惫不堪。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了解我们的原生家庭。 ①原生家庭的问题不是我们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它不为一切问题“背锅”; ②我们谈论原生家庭,是为了觉察、疗愈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出生后就被很好的善待,但好在,即便你经历过再糟糕的童年,受尽了折磨和虐待,都可以走出去,通过另一个环境,另一个人重塑人生。
原生家庭教育解读心得感悟 子女婚姻原生家庭 书中通过作者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案例很典型,尤其是对于深受不健康原生家庭影响的人来说。
本文关键字:原生家庭教育解读心得感悟,子女婚姻原生家庭,怎么总结自己的原生家庭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