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什么 控诉原生家庭视频
1 5个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什么 控诉原生家庭视频 原生家庭让我绝望崩溃怎么办
文三三 ·主播 姗姗本文首发小十点前段时间,薇娅刚过36岁的生日。她在微博发了一段长文,总结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她坦言,自己就是铁娘子。薇娅的拼,有目共睹。网上曾流传一份她的作息时间表。下午3点起床,4点投入工作,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6点。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一年365天,有330天是这样度过的。不少人看完唏嘘,感慨薇娅的成功都是辛苦打拼得来的。不过在薇娅身上,丝毫没有外界认为的心酸和苦涩。几天前,十点读书雅君对薇娅做了一次专访。在接受采访前,她直播了很长时间,还接待了一位客人。但她丝毫不显疲态,反而精神抖擞。共事多年的伙伴也说,很少看到她疲惫的状态。薇娅好像永远精力旺盛,活跃在直播间满足大家的期待。她真的不累吗?她为什么要这么拼?这是很多人的困惑,也是我特别好奇的地方。看完整场专访,我找到了答案。薇娅的精神动力,源于热爱,也有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 是一个女孩子行走的起点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从原生家庭的土壤中形成的。薇娅也不例外。在专访中她提及,自己的性格大部分都来自外婆。父母在她7岁时离婚,她一直跟着外婆生活。独自拉扯4个女儿长大的外婆,几乎无所不能。房子漏雨,外婆爬到屋顶去修;邻里发生争执时,外婆去说和;妈妈被欺负,外婆冲出去保护。为了维持生计,外婆做事麻利,雷厉风行,从不犹豫。为了保护家人,外婆的性格也很强势刚烈,遇事不怕事。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奠定了薇娅的性格底色。在她的自传《人生是用来改变的》里面说到:“外婆让我明白,女人可以没有恐惧地活出生命本真的样子。” 妈妈则对薇娅奉行放养式教育,从不干涉她的选择。从小外婆和妈妈都很忙碌,到处奔波打拼。这种忙碌的家庭氛围,也让薇娅明白不能虚度光阴。人生应当拼搏奋进,早已刻进她的基因里。在十点读书专访中,薇娅就多次提到“我是闲不住的人”。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是生命的韧性,是不服输的精神。外婆因病去世后,17岁的薇娅去北京闯荡。她很少有杂念,一直在行动。 有了开店的想法,她很快放弃了做得风生水起的导购员工作;想唱歌时,她就参加选秀节目,签约做歌手,成为团队主唱;觉得不适应娱乐圈的节奏,短暂迷茫后她又回归了服装生意;电商兴起之后,她果断关掉在西安的7家店,举家搬到广州;在受邀做直播时,她没有过多犹豫,迅速投入到全新的领域。经历了梦想破灭,走过不少弯路,但她始终勇往直前。遇到机会,就紧紧抓住。破釜沉舟,从不给自己任何退路。比起累,她更害怕没有机会。比起失败,她更害怕自己不敢尝试。是爱冒险的个性使然,也是外婆、妈妈对她耳濡目染的影响。外婆给了她闯荡世界的勇气,妈妈给予她做自己的自由。 家庭是软肋 也是坚强的铠甲从小父母离异,薇娅缺乏安全感,也不会表达情感。但内心深处,她一直依恋家庭的温暖。从17岁去北京,她先后辗转了5个城市,搬了18次家。虽然漂来漂去,但薇娅觉得只要家人在一起,家就在哪里。在专访中,她提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爸爸妈妈全部生活在一起,回到家有宠物在等你。” 家庭,也一直是薇娅最坚实的后盾。一路走来,妈妈都陪在她身边。薇娅去北漂后,妈妈不放心,关掉了老家的生意也去了北京。后来去西安、广州、杭州,妈妈也一直跟着。有段时间,薇娅每天都是凌晨四五点回家。妈妈算好时间,每天在那个时间段起床,给她准备吃的。妈妈从不干涉薇娅,却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她。薇娅的老公海锋,也给予了她支撑和力量。认识海锋的时候,薇娅只有18岁。在她人生所有重要的阶段,海锋都在场。无论薇娅做什么决定,他都毅然决然陪着一起。薇娅开店,他就是合伙人;薇娅做歌手,他就做经纪人。后来转型开网店、直播,海锋也无条件支持。最艰难的日子,也是海锋守护在薇娅身边。在广州开网店的时候,他们亏损了200万,卖了两套房。那段时间,薇娅经常想要不算了,回去吧。海锋就一遍遍安慰她:“面包会有的,相信我们可以的。” 这份鼓励,成了薇娅坚持下去的动力。每次薇娅受到质疑,也是海锋开导她,化解她的不开心。生活上,海锋对薇娅也很照顾。在十点读书专访中,薇娅也提到一个小细节。她说每天晚上海锋都会给她捏脚,坚持了好几年。他们是夫妻,也是比肩而行的伙伴。薇娅曾在节目公开感谢海锋:“相互扶持一路走来,他给了我安全感,给了我动力。” 正因为有家人的支持,薇娅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去打拼,去奔跑。外面纵然是狂风暴雨,也有一个家给她温暖。 妈妈做自己 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薇娅的女儿已经10岁了。作为职场妈妈,她经常被问到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做到完全的平衡,几乎不可能。哪怕成功如薇娅,也有取舍和挣扎。女儿四个月大时,经过长时间的心理博弈,她回归了职场。生活被工作填满,留给陪女儿时间很少。薇娅也会心怀愧疚,但她更希望女儿看到一个积极生活的妈妈。在自传《人生是用来改变的》里她说:“妈妈希望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状况能让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一些越挫越勇的毅力;遇到未知的时候,多一些好奇心和敢于挑战的勇气;遇到艰辛的时候,多一份勤能补拙、坚持到底的付出;遇到不同的声音和质疑的时候,能学着闭上眼睛,倾听自己的心声。”爱不是时刻陪伴,而是给孩子提供力量。薇娅希望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女儿。就如同外婆和妈妈对她的影响。这些年,薇娅也一直热心公益,身体力行给女儿做榜样。她为疫情中的武汉做公益直播,为新疆棉花助力。公益助农,更是她一直在做的事情。2016年,淘宝组织了一次线下公益助农直播活动。薇娅毫不犹豫报名了。此后,她成为第一批将农产品带进直播间的主播。薇娅的直播间走出了很多农产品,云南的米线,陕西的柿饼,安徽的梨膏……2019年,薇娅做了一个名为《薇娅魅力中国行》的公益助农项目。每个月去到一个城市,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做精准扶贫。她用“以买代捐”的方式,帮助很多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2020年,薇娅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最近还荣获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的身份。践行公益,也是薇娅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十点读书专访中,薇娅说直播以来她觉得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把农产品变成商品、爆品,带动一系列产业链。在她看来,公益助农不仅仅是一锤子买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今年“521薇娅粉丝节”上,薇娅还启动了“乡村振兴产业带扶持计划”。她给乡村地区传授电商经验,培养农民做电商直播,让直播助农走得更远,农民能持续增收。谈及公益事业时,她总是充满了热情。薇娅说,公益这条路,她会一直坚持走下去。她希望能做更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女儿的言传身教。 做自己 人生永不止步自从走上直播这条路,薇娅就停不下来。因为热爱。在十点读书专访中,谈及自己的事业,薇娅滔滔不绝。她极度热爱工作,对直播事业更是满怀热情。每个月,她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即便是休息,她也会花时间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在外人看来高强度、紧凑的工作,对薇娅而言却有种充实感。就如同她在全国妇联女性之声纪念三八妇女节的短片中说的:“我的忙碌,源于热爱。” 当然,也因为沉甸甸的责任。薇娅的身上,背负了很多人的期待。有团队,有合作伙伴,还有“薇娅的女人”。她不敢停,更停不下来。薇娅本身也需要这种被信任的感觉。她说,从小到大自己都是一个内心很孤独的人,你愿意到我家里来,成为我的家人,我为了对得起你的信任也要照顾好你。所以她成了粉丝的“哆啦薇娅”,粉丝有任何需要,她都尽力满足。守在直播间的粉丝,对她来说已经如同家人。薇娅也一直清醒。她说,如果未来有一天没有用户,没有流量,她也坦然接受。在十点读书专访中她说:“我真的没有一个野心说我一定要红成什么样,我只是觉得我应该踏踏实实的把我该做的事情做好。” 敢拼敢闯,胆大心细,脚踏实地。不断挑战自己,始终拥抱未知,不问结果一往直前。在薇娅身上,具备太多成功需要的品质。我相信,就算不做直播,她在其他事情上也能达到顶尖水平。回顾薇娅的成长过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女孩长大以后的人生,一定程度上是原生家庭结下的因果。外婆吃苦耐劳、正直善良,她也不畏困难,热心公益;妈妈放养式的教育,让她早早学会对人生负责,承担选择的代价。当然,也源于家人的支持,伴侣的相扶相持。还有她自身不怕失败,敢于冒险的人生态度。不否认,也有时代的机遇。但站在时代的风口,也不是谁都能飞起来。薇娅站过去,也飞起来了。36岁的她,依然在继续奔跑,且没打算停下来。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追逐热爱,坦荡活出自己。学习高情商沟通 如何解决亲密关系中的难题9月30日20:00 十点读书金牌主播北辰 分享《提升幸福力,亲密关系中如何活成一束光》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即可加入直播互动群 ▼点击下方卡片发现更多育儿好文 
亚当与夏娃走出伊甸园才开始创世纪,他们看到智慧果的时候,心里就已经种下一颗向往自由、改变的种子,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去改变现状。偷吃“禁果”对他们来讲更大的诱惑是:逃离原始环境去进化的智慧。 同样摩西逃离古埃及才摆脱了奴役。当我们处于一个原始环境中只能随波逐流,缺少创造,无法贡献更多的知识。所以原始环境对我们来讲就如在子宫内一样,只能吸收母体的营养,不参与整体生命系统。只有逃离原始环境才能改变,走向进化。 对原始环境依赖是一种病态关于逃离这说法,准确的说是一种脱离方式。如果我们把脱离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主动,那就是逃离;另一种就是被动,发生条件是母体停止供应营养,从而完成脱离;依照人类进化来看,想要升级变化,就需要主动逃离。只有当人类逃离了动物原始野蛮状态才能创造文明社会,从而才能出现城市、文字、建筑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是由于富饶的江河与草原养育而成的,也是依靠人类敢于逃离“原始环境”的勇气。只有不断的逃离碰撞才会诞生更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文化,从而促进发展。 在当今的社会学概念中,原生家庭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从各种心理、情感的文字中很容易找到它,原生家庭经常被误解:人们以为原生就是在经常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导致的问题。 其实呢,原生这个词代表了一种依赖的状态,即父母已经无法支撑对你的物质生活或者精神生活的任意一项的供给。但是你要不就在物质上脱离不了,要不就是在精神上脱离不了。 从而形成一种缺乏安全感的依赖方式,致使思想僵化,遇到工作、生活上需要创新的事物就出现了无能为力的状态。由此构建的这种状态才称作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有些人即使与父母距离大半个地球,但还是在精神上有强烈的依靠,所以经常被心理学家说这个人被原生家庭影响着。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先从原始环境走出来才能认真地思考我们经常会测试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测试结果令所有人大惊失色,几乎参与测试的人中80%的人都有抑郁症,10%的人属于重度抑郁。 这些参与测试的重度抑郁者虽然也会产生紧张的情绪,但是持续几天后又回归“正常”的生活了,所以关键问题就是这个“正常”的主观意识。 关于进一步了解“正常”的主观意识如何扰乱我们做事。我们来划定一件事情,比如正在进行的一场足球赛,这个足球赛只能在赛场里踢,这里就有了范围还制定了规则,在竞技的环境中,双方对垒,有输有赢。 今天针对某球队来说,你以为他们会赢,他们也以为自己能赢。结果却输了,为啥?因为球员的集体主观意识都认为“正常”会赢,从而并没有注意客观比赛规则、天气、球迷反应、对手球员表现、裁判的风格等。 所以“正常”会赢就是一种主观进入的原始环境思考。竞技比赛中客观事物随机变化太多,所以事物发展的结果受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相互的影响,当主观不变的情况下,客观因素的细小变动最终导致失败。如何解决这种状态呢? 只有当你走出“正常”的主观思考范围才能知道,原来客观因素是怎么样变化的。比如上边讲到的抑郁症,你得了解你检测出来的抑郁症的具体症状是什么?比如失眠、易怒、讨厌某些特定事情等,那么就得针对这些事情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就是主动逃离这些事情的控制范围,修复完毕后我们再回头看自己曾经抑郁的过程,才能准确分析是哪些客观的环境变化导致最初抑郁症状的产生。比如感情的变化,交流的语气的改变等。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道路,想要对主观的症状与客观的因素都有足够的认知,就得“跳”出来看事物。 【总结】无论是原生家庭、抑郁症、失败论都要先定位范围,找到主观思考的因素,然后主动逃离这些因素的控制,最后再进行复盘思考,找到整个事件的客观影响因素。这些客观因素才是最难以发现的根本病因。 通过了解生死逻辑关系,打开兔子洞与精神永生的“魔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免给自己定下很多锲约。大多数都与自身生命有关系,我们会因为生命有限而崇尚及时享乐,组建婚姻、养育后代也都掺杂着个人自私的想法。但是有没有一个契约可以超越生命的限制?肯定存在。 当我们从母体中脱离,从而获得思考,在不断地成长中,我们思考的能量奉献给自然。 当生命已经结束的时候,我们的躯体却还在奉献能量,它正在拟定回归自然的过程。而并不是像在子宫时候一样吸取能量的过程。 所以从物质角度来讲死亡也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是终点也是起点。那么除了物质以外,还有哪些是新生的变化呢,如下: 从现实主义来科学方面考虑:生物在走向死亡过程中,基因会逐渐进化。如《进化论》;从精神文化方面考虑:如果生前释放的思考能量巨大,死后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影响力,使得精神“永生”。如《道德经》;从哲学对极简道理的深究来看:我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也在塑造世界。如果躯体消失后,是否存在一种能量体,而这种能量体又反过来影响我们认知的客观环境,即创造我们生活的“梦境”; 我把这种新生过程形象表述为兔子洞,就如《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穿越一样,我们进入另外一个客观的世界里。而这里也引起我们对原有主观的世界产生了变化,是逃离原始环境的一种进化。所以称其为新生或者起点。 【总结】无论是从亚当夏娃的创世纪,还是我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来看,认知是没有边界的。 因为当一个新生命在母体中的时候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自然,自然能量来自物质、精神、基因、哲学变化中(一种“道”),所以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创造物质(生育)、创造精神(自由思考)、进化基因(适应客观环境)。 所以在我们生活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面临一件有边界的事物。哪怕是一根木头作用也是没有边界的,可以做成家具,家具可以用来装饰,也可以用来装袋物品,它还可以烧火,变成木炭后沉入泥土再转换为其它能源,然后再被利用。精神方面更是如此,一本书一个理论都需要不断叠加修改,变成我们需要的知识。一旦我们遇到边界清晰的事物或者精神,一定要主动逃离,去改变现状。 我们逃离原始环境目的改变,结果是进化。回忆我们逃离原始环境之后的成长:比如工作中总犯错,干脆离职了,去另外一家公司,但是还是犯同样错误。所以逃离之前,我们要识别原始环境。我们逃离的是主观与客观不对应的环境,离职改变不了你的主观意识,所以在改变客观环境的时候,首先对应改变主观环境才是真正的逃离。最终我们就会进化为更高级的职业。而这样的过程不断迭代后,我们就会成为某些方面的专家。 做人亦如此,古人经常讲到“圣人”、“君子”,都是对照着不同的原始环境来的。当我们作为普通人看到“圣人”见素抱朴,就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对物质生活无感。而作为“圣人”看普通人思考与行动,就能很快知道他的主观认知所在的层次,判断其所作所为,制定社会的道德规范。 同样我们看待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诗人都会有各种原始环境作为评判。比如国画艺术家,他们用的宣纸作画,毛笔的笔触主观操作与宣纸的客观敏感配合的效果千变万化,能够掌握这些技巧的人才能称作国画艺术家。 无论从哪一种类别考虑,我们需要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地脱离现有的原始环境,才能走向真正的进化。
2 5个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什么 控诉原生家庭视频 原生态家庭不好如何安慰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原生家庭指从小成长的家庭,也就是有父母照顾的家。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 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 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可以说,原生家庭也是影响我们最早,持续力也最久的环境及系统。 对于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遗憾和伤痛,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治愈的方法。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了解我们的原生家庭。 ①原生家庭的问题不是我们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它不为一切问题“背锅”; ②我们谈论原生家庭,是为了觉察、疗愈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出生后就被很好的善待,但好在,即便你经历过再糟糕的童年,受尽了折磨和虐待,都可以走出去,通过另一个环境,另一个人重塑人生。 无疑,婚姻中的另一半成为我们最好的“良药”。我们渴望有一个人以爱情的名义,治愈我们内心的伤痛,而忽略了爱情本身是没有这个义务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童年缺失父爱的女孩,进入婚姻后对另一半表现出超出常人的依赖,要求对方把她当个小女儿一样宠爱着,迁就着,她是在找老公,也是在找缺失的“父亲”。 还有一些人深受父母的“压迫”,就对另一半类似的特质表现出惊人的“零容忍度”。比如因为小时候母亲控制欲过强,进入婚姻后,面对对方的一点点约束都会激烈地反抗,对自由空间的要求很高。 这些残余的心理情结,好似婚姻之河中的漩涡暗流。带进婚姻中的残余情结愈多,渡过婚姻之河的危险性也就愈高。 这些心理情结,好似在成长过程中,被设定在自己心里的“心理程式”。别人“输入”了某个特定的行为——说了某句话或做了某件事时,经过了自己心中程式的解释与处理,就产生了某些情绪或行为反应。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些人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见证了不好、不吸引人、令人痛苦或麻木的婚姻,这可能来自他们的父母、家人或者其他亲近的人,他们担心自己会重演那些人的套路,甚至会害怕亲密关系,害怕走进婚姻。 面对糟糕的原生家庭,最好的自救方式是自我觉察。 陈小春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民家庭,贫穷到父母能为了3000块生活费,把陈小春最小的弟弟卖掉。父亲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稍有不顺就对妻子孩子非打即骂,他的童年是被暴力父亲用锁链锁在家中度过的。 陈小春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自己也承认:“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压抑的童年的影响。不相信他人而过度封闭自己,感情中也是一样,他的成长里太缺少接受和表达爱的能力了。 但正是对自我的认知,正视原生家庭的不幸,让他喜欢上一个爱笑的女孩,遇到应采儿,她的爽朗乐观、积极向上,带着美国加州的阳光,很大程度影响了陈小春。 陈小春说:应采儿是我坚定不移的选择,她给我带来了人生最大的改变,这就是重要他人的力量和影响。 应采儿的家庭观念,岳父岳母一家人的相处,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过去的自己。 这是通过自己的尝试“改写”纠正命运给自己的部分,也是正确认知和选择,成就了婚姻幸福。 所谓婚姻,就是有个人和我们并肩同行,两个人都能从这段关系中获得能量,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如果一方不停在展现童年的伤痛,另一方不停被消耗,时间久了,再多的爱也会让两人伤痕累累,疲惫不堪。 婚姻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双方都成了对方原生家庭问题的投影,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和父母之间的问题,复制到亲密关系中。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 比如一个非常漂亮、品学皆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又很难勉强自己而分手。原来,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亲还在工作,她一个人回家,看到漆黑的房间,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没有。这种孤独凄伤的感受如此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绝不要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在当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当夫妻两人的内在誓言正好相反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即“环环相扣的心理情结”。 夫妻关系,很像两个恋人要在一个完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跳一支很难的探戈舞。若要能共谱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我们必须学习了解原生家庭,在漆黑的潜意识中为爱点燃一盏灯。 了解“强迫性重复” 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一下。 1.你从小最需要的,而最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2.你从小常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 3.你在哪一方面特别有情感过敏?你的“内在誓言”,或你的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原生家庭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 不要觉得原生家庭的问题改变不了,当然我说的是有心改变、以及付诸行动的,那些明知道有问题,还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的除外。 要想改变,就先按照上面说的步骤去做:先去思考,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依恋模式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它们是怎么影响你的?把这些问题和你在现实感情里出现的问题去链接,就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就能找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去回想你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恩爱式、相爱相杀式还是谁也不搭理谁,还是吵架、冲突不断、或者已经分开……同样去做链接,思考对你的感情产生了什么影响?了解了问题产生的源头,我们才可以正面突破,而不是陷入一种无法改变的深深的无力感。 所以,如果原生家庭对你的感情产生了影响,一定要学会追溯本源,发现本质,精准突破。

3 5个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什么 控诉原生家庭视频 原生家庭环境图片大全
《呼啸山庄》里面爱是唯一的救赎 现在很多的电视剧或者小说的都以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和复仇为主线,好像这一类题材的影视作品比较有市场的卖点。因为这样剧情比较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仿佛能身同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呼啸山庄》正是这种题材的鼻祖,开创了这类复仇主题的先河,后人创作中或多或少有借鉴其的成分。 《呼啸山庄》发表于18实际的英国,作者是著名的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勃朗特。这部经典名著向我们展示了书中人物的鲜明的爱恨纠葛,爱与恨同样像洪水猛兽那样凶猛强烈。小说中主人公一旦爱可以使万物生,一旦恨可以毁灭一切。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浓烈的情感,即使穿越了几个世纪读来仍觉得震撼人心,久久不能平息。 读完《呼啸山庄》,我有以下的几点感悟: 主人公希刺克利夫小时候是流浪儿,后来被好心的呼啸山庄的主人收留,但是因为被山庄主人的儿子长期怨恨,打击,虐待,摧残,还有他柬埔寨人的身份在当时收到严重的种族歧视,幸好还有凯瑟琳的陪伴让他在这些黑暗的日子看到一些光明和希望。所以他冷漠无情,阴险,痛恨一切,对生活失去热情,唯有对凯瑟琳付出炽烈的爱,这样的成长背景就为他复杂的性格和多重化的人格奠定了基调。 后面由于凯瑟琳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后,彻底把希刺克利夫推向黑暗的深渊,这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他走向复仇的道路,为复仇为活,泯灭了人性,随意践踏别人的生命和尊严。 人物性格影响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最后希刺克利夫的腹黑心里把小说推向了高潮。一开始人物性格的设置已经为他们各自的命运归属埋下了伏笔。 凯瑟琳单纯天真,又自私任性,深爱希刺克利夫,但是为了虚荣选择了埃德加,这样的性格使她陷入两难的境地。最终饱受情感的折磨,加上疾病的侵袭,最后郁郁寡终。 埃德加是小说中比较正面的一个人物,他少年时软弱木讷,没有主见,性格内向,但是他骨子里是一个善良,斯文有力,反对暴力,渴望平静生活。长大后,他遇事变得果断,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他甚至没有怨恨过其他人。但是凯瑟琳是他的软肋,凯瑟琳的死对他打击很大,最终他随她而去。 希刺克利夫极端的性格,更是让他悲剧。他的身世和遭遇有令人同情的一面,但是他的不好性格一面疯狂的滋长。所谓爱得深,恨之切。凯瑟琳是他生命的全部,活着的希望,但是当他无意听到凯瑟琳“嫌弃”他,选择嫁给埃德加之后,他整个世界就塌下来了,从此就仇恨蒙蔽双眼。他无情冷漠的复仇每一个他怨恨的人,连下一代,自己的亲骨肉都不放过。所谓虎毒不食儿,可见希刺克利夫已泯灭了人性。 小说中凯蒂和哈里顿是一股新生力量,他们性格中有爱,有同情心,有对生活的热情,有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最终他们能收获幸福。 心中有爱,能够融化冰川雪山。如若希刺克利夫心中有爱,或者他对爱有向往,也不至于策划这样的一出复仇大戏。虽然,他对凯瑟琳是有爱的,但是他的爱是自私的、有条件的和狭隘的,这样的爱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而凯蒂和哈里顿,他们对美好的生活向往和渴望摆脱上一辈爱恨情仇给予的枷锁。他们心中有爱,愿意用爱消解怨与恨,他们愿意选择原谅。 用爱呼唤春天,既然冬天已过,春天将会如约而至。他们宛如小草,春风一吹,必定长成萋萋芳草。 心里有爱的人,才能活着幸福,心中带着仇恨,就如是带着镣铐跳舞,束缚着自己,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爱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旋律,很难想象没有爱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冷冰冰。如果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子女不孝敬父母,邻里不互帮互助,公交上没有人为老人孕妇让座,这些现象还能让我们在这冷漠的世界深情的活下去吗? 爱是最柔弱的武器,却也是最厉害的武器。人就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我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与自己和解还有好多性格弱点需要完善,继续努力中,真的,只要意识到问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反正我是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来世界走一趟不容易,一定要幸福啊。, 可慢慢地通过他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行为是那么的幼稚冲动,自我,情绪化,经历了发现原生家庭对自己许多负面影响,进而愤怒的想去摆脱而不得,而后逐渐明白这些根深蒂固的影响,当五年后第一次听到原生家庭这个词后,突然就愿意去选择和解,当不再带着认为所有都是不好的想法再去观察,发现父母忽然有很多的不合适,但还好也有许多好的。 不断告诫自己不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但是自己清楚,很多时候自己都表现得跟母亲一样的个性,潜移默化已经很严重了……原生家庭不好加上父母严重重男轻女,长此以往培养的孩子性格看上去很好,有时候又很暴躁,思想偏激,敏感,自卑,没安全感,人际交往障碍难于与异性相处,对美好的事情感觉迟钝。虽然如此很多人会以为这样的人生应该会有转折原生家庭的不和谐让我的性格很消极并且暴戾,与人交往更是有一种自然的抵触,不相信别人的善意也不相信有真正的情谊。并且这种消极暴躁的性格就好像根深蒂固,刻在骨子里了,想改变却无能为力。 有的时候也会恨自己的家庭,恨命运,可是我还是很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没有给我好的生活,却在努力地爱我,对我造成的伤害都只是他们的不经意。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可能会到一辈子,有的人会有意或无意间发现并自己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不好,有的人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并且继续给下一代造就存在同样问题的原生家庭!但是意识到的人,怎么去改正呢?那种渗入骨髓的东西,已经成为性格、以及待人处事的一部分,它们会在每个人不经意间出现。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管你的原生家庭如不如意,也不管你的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是痛苦还是幸福,我们都永远脱离不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那么说明你很幸运。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不幸福,或者说你对原生家庭失望至极,想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道德绑架会把你死死地钉在原生家庭里面。因此,不管这个家庭待你怎么样,你根本不可能彻底地脱离原生家庭。 子女能够在很健全的家庭中长大,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充满自信,并且积极阳光。而且,因为是健全的原生家庭,父母给子女无私的爱不用受任何人影响,父母会把力往一处使,会尽全力支持子女的学业,事业以及婚姻,这种家庭总体上是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很上进,那么子女也会比较勤快,但如果父母生活懒散,子女也会慢慢变懒散。为什么说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原生家庭是子女成长的环境。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 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因此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然而,夫妻能够一同生活已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更何况期待每对夫妻都能白头偕老?因此夫妻离异时有所闻,重点是当夫妻分开时,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面对? 用了一些时间和精力认真思考我的原生家庭给我带来了这些影响,让我慢慢地明白了原来有些模式是源于非常认同父母,认同他们的为人处事模式,所以延续了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模式。值得庆幸的是,我看到了原生家庭带给我好的与不好的影响。人生来就有学习与模仿的天性和能力。孩子会自觉或不自觉模仿周围人的一言一行,而在幼生期,孩子的活动范围几乎局限于家,接触最多的人便是父母,在长期的影响下,孩子与父母的习惯相近,性格相近也便可以理解。 我们永远无法选择生于什么样的世界。如果有幸遇上好的,那就一边感恩,一边努力;如果遇上不够好的,那就在不幸中学会慈悲,在寂寞中学会宽容。面对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给自己时间表达悲伤或者愤怒,写日记或者找朋友倾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要放下受害者的幻想,不要把生活一切的苦难都归咎于父母身上,选择止损。试着去理解父母,毕竟,我们一生都在等着父母说句对不起,父母一生都在等着我们说句谢谢。

5个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什么 控诉原生家庭视频 5、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场所,而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一个家庭原生态的生活氛围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家庭氛围,不是经济基础的优劣,而是父母以身作则的家庭环境,比如家长与学生是否能进行有效沟通;家长是否能正确处理自身的情感问题。一个学生安全感的形成,就是始于家庭。因此,家庭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关键字:5个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什么,控诉原生家庭视频,男朋友原生家庭特别糟糕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