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与心理心理 逃离原生家庭的女孩子
1 原生家庭与心理心理 逃离原生家庭的女孩子 和原生家庭决裂与自己和解
原生家庭能够决定一生吗原生家庭的欠缺自己可以找回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只知道什么是错的,却不知道怎样才是对的。就像一个人被告知1+1≠3,那这个人要有多聪明,要试多少错,才能知道1+1=2呢?认识到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你可以做些什么呢?1.不要强求改变父母2.成为独立于父母的个体3.把注意力放在你能决定的部分影响一个人生命轨迹的因素太多了,原生家庭纵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但并不能决定一切。跑不好第一棒,也不代表就一定会输。所以去和那些不能选择的过去和解,然后勇敢地去选择和创造属于你的人生。 来源:人民健康网
近几年,“原生家庭”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把自己的性格、心理问题甚至是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呢?今天咱们就聊聊原生家庭。 1.一切都像是在轮回,原生家庭的心理痕迹。 很多人就算知道自己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也不知道怎么摆脱。就像有人因为童年的心灵阴影,在成年之后过着既不快乐,也不幸福的生活,重复着自己曾经的家庭生活,用自己父母曾经吵架时的口吻和自己的伴侣吵架,用自己父母曾经挖苦自己的言辞讽刺自己的孩子,一点点活成了自己父母的模样。这样一来,发生在他们父母身上的故事,又在他们身上重演,就好像是在经历一个不断重复的轮回。 第一种可能是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塑造出来的位置和角色,会变成他在新家庭中习惯的位置和角色。精神分析学派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总是在异性伴侣的身上寻找父母的影子,从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喜欢和讨厌的熟悉和亲切,就是这种心理的“熟悉感”造成就像是在经历轮回,一次次把自己从其他地方拉回来。 第二种可能是我们会不自觉地继承父母看到伴侣的方式,把他们的偏见变成了我们的偏见。在关系中,我们越是认同一个人,越是跟某个人有紧密的情感联结,就越容易从那个人的角度来思考和感受,从而把那个人的偏见变成了常识。 第三个影响是它塑造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信心和态度。那些来自矛盾重重的家庭的孩子,对亲密关系则有一种很深的疑虑。他们本能地不相信一段关系能够持久,因此也不敢轻易投入到一段关系中。那些父母关系很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对亲密关系有一种天然的乐观和自信,他们觉得保持一段长久的关系根本不是什么难事。2.原生家庭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的确有巨大影响,原生家庭创伤还可能代际传承,父母问题的受害者有可能变成自己孩子的加害者。但实际上,这种影响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说,“父母只要避免暴力、虐待,不要漠不关心即可,除此之外,父母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人们通常对家庭教育寄予厚望,比如学区房、陪写作业、各种辅导班、聘请名师等等,其实家庭对人的影响有个很小的上限。孩子就好像是一棵成长中的小树:你要想毁掉这棵树,那非常容易;但你要想让这棵树长得出类拔萃,那其实可能并不取决于父母。 如果父母从小虐待孩子,不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营养,或者不给足够的学习环境保障,孩子很有可能就不会健康成长。研究表明如果是一个低收入家庭、父母又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者父母没有正常的职业,家庭生活颠沛流离,孩子长大后的表现会低于他们的智力潜能。 如果说这个家庭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孩子能健康成长正常受教育,那么他就至少能成为一个普通人。能不能成为卓越者就跟家庭环境关系不大了,几乎完全取决于他自己。3.我们成为自己就够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成为你自己”。大多数人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抱怨,尤其是针对父母,因为他们应该做而没有做,可以做而没能做的那些事情。如果不幸都可以归因为原生家庭,那个人努力和个人选择就完全没有意义。 人没有办法选择出生,也没有办法改变过去,甚至还没有办法改变父母。但他自己可以做出选择,做出改变。我经常说,那些从不幸家庭里出来的小孩子,无论过去多么痛苦和悲惨,都应该尝试着去做到及身而止——过去的不幸和错误到自己这里就停下,不要再带给自己的伴侣,带给下一代,让它无穷无尽地延续下去。 这样的人都是生活的勇士。一方面要求自己背负起所有的过往,并且默默承受,不去把压力转移到他人身上,努力实现及身而止;一方面要求自己能够有勇气去承担起自己的幸福,以及这种幸福所对应的沉重责任,能够有勇气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负责,尤其是失败和挫折负责,而不是随时准备把责任推回给父母。 我们只需要成为自己就够了,一个人如果自己能够选择,也能够对选择的结果负责,无论好坏,那么他就彻底地脱离了自己的所谓原生家庭,也就有可能去找寻到自己的幸福,不再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中。参考资料: 1.得到app《陈海贤·家庭关系21讲》《陈海贤·亲密关系30讲》《和菜头·成年人修炼手册》《万维钢·精英日课》《李翔·知识内参》。 2.《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5月出版。 3.《原生家庭的羁绊: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全网同名,书童寒不冷)
2 原生家庭与心理心理 逃离原生家庭的女孩子 原生家庭活得好痛苦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年来,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概念被频繁提起,那就是“原生家庭”,似乎许多心理问题都能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上。那么,什么是原生家庭呢?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又是如何影响他的个人成长的呢?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指的是你从童年开始成长的家庭,是相对于成年后组成的新生家庭而言,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祖父祖母、继父继母等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的亲人以及他们的关系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童时,我们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的养育者。学习内容不仅是如何与人沟通、夫妻相处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往往也和原生家庭密不可分。认识自我 苏格拉底曾经有句名言:“konwyourself”,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认识自我是我们一生都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感知幸福的能力,而原生家庭则会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于自我的看法。 如果一个人在家庭环境中能感觉到自己是无条件被爱的,那么,他的自尊水平往往比较高,安全感也更充足。而成长过程中,缺乏爱和安全感的人自我意识往往更脆弱。脆弱的自我也是现代人“缺爱”“没有安全感”的根源。 很多时候,生活在被爱包围的幸福的家庭环境中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大部分人也许都有遭遇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原生家庭问题。一些典型的原生家庭问题 典型的原生家庭问题包括,在父母情绪不稳定和充满争吵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经常遭到家人的拒绝和情感忽视;父母离异,导致其中一方角色的缺失;遭受过家暴或者虐待等创伤经历;经常被亲人打击和嘲笑。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真的就不可弥补吗?只能成为自己一生的伤疤了吗?表面上看,将自己身上出现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统统推给原生家庭,似乎就能给自己一个不去改变的借口了。可是,生活是自己的,我们不可能永远被困在家庭的牢笼中。一个人成长到十八岁后就应该具有一定的担当,思考如何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收获幸福,以及做出行为上的改变,比一直纠缠着黑暗的过去更为重要。 认知行为治疗 在针对童年创伤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常常会使用认知疗法。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那么,如果我们能够不断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并做出行为上的纠正,也许我们对人生和我们自己都会有一些全新的认识。这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和解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如果你想改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与自己的童年经历握手言和,并解决那些困扰自己的问题 2、尝试着去和家人沟通和交流,用更理智的方式去和父母倾吐自己的心声 3、改变过去的那种和父母相处的不良方式 4、提高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经营好自己的新家庭,在新生家庭中重获爱与安全感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超越原生家庭》 《新家庭塑造人》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3 原生家庭与心理心理 逃离原生家庭的女孩子 原生家庭的桎梏意思
今天是5月15日,联合国确定的第25个国际家庭日。 在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DayforFamilies)。设立“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而在今天,当我们说起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得不提到当下大热的一个词——“原生家庭”。 什么是原生家庭? 一般来说,人这一生要经历两个家庭阶段。一个是我们出生和长大的家庭,有爸爸妈妈,或许还有兄弟姐妹;另外一个家庭是成年后自己组建的家庭。前者这个家庭就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关于原生家庭,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管你多想挣扎,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父母的影子。 这种感觉,大概类似知乎网友@清河所说的那样: “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我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上窜上来,深深地无奈与悲哀。” 我们不得不承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纽约时报》畅销书、美国亚马逊网站等媒体评选出的年度最佳图书《无声告白》里有一段关于家庭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那些影响早已深入骨髓,就像这则泰国公益短片: 面对孩子“可以种豆芽吗?”的请求,妈妈一句我们试试,不但让女儿成功种出来豆芽,更实现了她的梦想。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不管我们想不想承认,基因就像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先是影响性格,继而影响生活态度,到最后可能就影响了整个人生。心理学上有这样的理论:我们的亲密关系、婚姻、情感方式往往来自于童年时期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心理经验。 夫妻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也非常大,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吵架”和“父母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分别占33%和31%。 这个高比例数字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相互诋毁、对彼此有敌意,孩子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恐惧等不良情绪,造成之后的人际交往障碍,很难再相信别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父母给予的爱和陪伴。 在最近上映的电影《何以为家》中,小男孩扎因控告了自己的父母,理由是“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扎因生活在贫民窟里,白天给便利店打工、送煤气、搬货,赚钱养活家人,晚上和弟弟妹妹一起挤在狭小的空间中休息……父母对他缺少基本的关爱,他却要承担太多的压力。孩子对父母有依赖心理,他们想拥有的爱远远比家长想象的要多,而这种感觉会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如果孩子在原生家庭里受到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他们在心底积累的怨念越来越多得不到发泄,最终会控制不住自己投射到下一代身上。 当然,爱和陪伴也要讲究适度。父母千万不能将孩子的人生与自己的人生绑在一起,彻底没收他们作为独立人的自由。 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原生家庭?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与好坏与家庭的经济状况没有必然的联系。物质生活固然是基础,但不必超过家庭承受的范围去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相反,我们应该在尽可能满足孩子物质消费的同时,多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1.让孩子看到三观正的父母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最重要的是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及思考、认识世界的途径。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心里,并且悄悄学会,所以孩子一定要做好榜样,凡事三思而后行。 2.尊重和信任每个家庭成员 不管是夫妻之间和家长与孩子间,彼此都是平等关系,相互信任尊重,这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必备要素。 3.有自我完善的意识 每个父母都是人生第一次做父母,每个孩子也是人生第一次做孩子,并非十全十美。父母不能强迫孩子成为完美的人,孩子也不能要求父母事事为自己买单。彼此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蜕变。若父母真的因为工作太忙,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和照顾,也不要感到内疚。 在这第25个国际家庭日,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原生家庭,希望每个家庭都平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原生家庭”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前段时间大火的家庭伦理剧《都挺好》揭示了原生家庭对孩子人生成长的轨迹。 原生家庭,指的是孩子在没有组建新的家庭之前,一直和爸爸妈妈一起居住的家庭。有句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原生家庭分为幸福美好的原生家庭和失败的原生家庭,失败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杀伤力”非常大,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失败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1、影响孩子三观的建立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这三观伴随孩子的一生。为什么社会上那么多人会出现扭曲、令人咋舌的三观的事情,这些都和成长的环境——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家长的三观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背离了正常的轨道,那么孩子的无形之中也会“沿袭”家长不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人生的道路都会产生不非常大的影响。2、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和生活在争吵家庭的孩子,性格上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影响。 小A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的爸爸妈妈经常会开展亲子小活动,带着小A出门旅行、郊游玩耍,参加亲子夏令营等,小A爸爸妈妈很尊重她的兴趣爱好、尊重她的想法,她的父母关心她、呵护她,也教会她独立、教会她学会承担责任,久而久之小A变成了阳光、乐观、有责信心、有爱心的人。 小C生活在一个不和睦的家里,父母经常吵架,有的时候他的父母还会大打出手,每当发生父母吵架的情况,小C都会无助的哭闹,他感觉不到一丝的温暖和和睦,逐渐变成孤独、性格孤僻,容易走极端的人。3、影响孩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上离婚率那高、“丁克家族”那么多,追根溯源和原生家庭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根据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原生家庭的父母的幸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一代孩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一个家庭美好、夫妻关系和谐的家庭,孩子受到家长的影响,孩子成年后,懂得如何正确和另一半相处,甚至在以后的婚姻中都会变得非常的幸福,相反,失败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成年后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截然相反。 失败的原生家庭会毁掉孩子的一生,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原生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和睦?二、构建和谐舒适的原生家庭,家长这样做1、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原生家庭的核心。有这样一段话,夫妻关系是占第一位的,子女关系占第二位,父母关系是占第三位的。为什么那么说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呢?只有夫妻关系和谐了,孩子才能感到幸福,父母才会放心,所以想要使原生家庭中的孩子感到幸福和快乐,就需要构建良好夫妻关系。2、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足够的爱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是“一厢情愿”,所谓的“都是为你好”,却从来不去考虑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也不去和孩子认真的交谈,只是希望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骄傲”,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爱孩子不是溺爱也不是过分宠爱,而是有界限、有原则地爱,让孩子时时刻刻拥有满满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家长对孩子真心实意的爱。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父母用爱和包容来接纳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健康快乐成长。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生家庭与心理心理 逃离原生家庭的女孩子 就如同录取通知书这件事,它的启封不仅仅是对孩子高考成绩以及过去12年学习生涯的总结,更是孩子离开原生家庭,开启新的人生阶段的起点。
本文关键字:原生家庭与心理心理,逃离原生家庭的女孩子,风水原生家庭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