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原生家庭网 >逃离原生家庭 >

在原生家庭里受委屈的句子 孩子和原生家庭纠缠

1 在原生家庭里受委屈的句子 孩子和原生家庭纠缠 原生家庭怎么样算缺爱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曾在各种作品中被翻来覆去地讨论过多次。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去探讨,结论不外乎如此——想要看懂一个人,要先读懂这个人的过去。追《相逢时节》时,我脑海中一直盘旋着这句话。 阿耐原著,正午制作,雷佳音和袁泉领衔主演,情节横跨数年,角色关系错综复杂到可以塞满一整张图。整部剧的可看度和信息量都很足。但是,剧播过半,随着诸多细节逐一浮出水面,有一条细微的线索,为剧中人物的性格成因与行为动因做出了很生动的注解。那就是原生家庭。 一地鸡毛的生活背后,是这群中年人始终难以跨越的原生家庭。温柔也好,执拗也罢,当下的问题似乎都能从过去的时光中找到答案。这才是《相逢时节》最有意思的部分。 01以“柔”克刚在原生家庭中受过委屈的人,往往会产生一些应激反应。比如抗拒类似的事情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再次上演。宁宥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宁宥虽然说话温温柔柔的,但是骨子里很有主见。丈夫郝青林涉嫌贪污,她快速判断形势,交出家庭账单与小三顾维维的姓名,切断郝青林拖累家庭的可能。顾维维找上门理论,她转头就打电话给检察院。 但就是这样一个冷静果断的人,在与郝青林数年的婚姻中,面对种种矛盾,却总倾向于采用一种迂回的、克制的处理方式。两人吵架,郝青林把分居归咎于宁宥“看不起他”,接着硬说宁宥不让他养家也是“看不起他”。宁宥解释说这是为他的面子着想,他不听,继续强词夺理。几轮拉扯下来,宁宥被郝青林气得不轻。但她所做的,也只是扭过头去,低喃一句“白眼狼”。 后来闹到要离婚的地步,郝青林咄咄逼人,要钱又要房,甚至要求离婚“越快越好”。宁宥眼皮微颤,气息不稳,内心想必是五味杂陈。但她最终还是平静地与郝青林约了离婚时间。 只是,在听到儿子灰灰的安慰后,宁宥那一瞬间的失控泪崩,显示出她远没有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 这桩桩件件似乎与宁宥的风格不太相符。但很久之后,宁宥与母亲宁惠的一次争吵揭示了一种可能。原来,当年父亲崔浩冲动之下去找简志国理论,竟是因为宁惠在争吵中激怒了他。于是才有了后面简家和宁家势同水火的结果。 清楚这一缘故的宁宥,或许因此产生了极大的阴影。这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不愿意与郝青林起正面冲突、不愿意去逼迫他。因为她害怕郝青林也会走向一个无可挽回的极端。 崔浩去世之后,宁家母子三人艰难求生,中间想必经历了不少心酸,这段岁月也在宁宥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格外在乎家庭的完整和孩子的身心健康。与郝青林之间问题不断,但还是尽量维系婚姻关系。到了婚姻即将破碎的那一天,面对认定郝青林再次出轨的灰灰,她还是搬出二次青春叛逆期的白色谎言,消除灰灰对郝青林的猜疑,保护孩子尚年幼的心灵。 后来两人离婚板上钉钉。看着努力装作淡定的灰灰,她决定来一场坦白局,正视孩子的疑问。她先是把问题揽到双方大人的身上,接着引导灰灰记住郝青林的优点和好处,最后进一步打消灰灰对郝青林日后生活状态的担心。既讲明白了道理,也兼顾了情理。 平等沟通,循循善诱,宁宥努力保护着灰灰的小世界。与此同时,灰灰也在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守护妈妈。郝青林出事,他的母亲一时情急,出言指责宁宥不够关心郝青林和家庭,让人失望。灰灰却直接站出来为宁宥说话,“让人失望的一直都是爸爸。”如此懂事、坚强、聪明的灰灰,亦没有辜负宁宥对他的悉心教导。 宁宥在原生家庭中受过的伤,转化为了一种温柔但强大的力量。她没办法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她还是尽力给予家庭中的每个人尊重。尽力给大家,包括她自己,一个体面的交代。这种对待原生家庭的态度,是反思,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02以“暴”制暴面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一部分人会像宁宥一样,以柔来克刚。但也有一部分人,比如宁恕和简敏敏,会选择另一种更激烈的方式——进攻与反抗。先看宁恕。 宁恕是这部剧里动线最为明晰的角色,他的故事就围绕一件事展开,那便是不惜一切向简家讨回公道。与复仇的执念纠缠不休,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执拗。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那些散落在回忆与争吵中的旧日往事,却很好地解释了宁恕偏执性格的由来。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什么都没有,我凭什么宽恕。” 与宁宥不同,当时年纪还小的宁恕,对这场事故的认知非常直接,即简家就是造成所有悲惨的根源。简家,需要负全责。当张立新试图以崔浩伤人在先为理由,“劝”宁恕得饶人处且饶人时……他当场就爆发了。 是简家,扣人工资、逼人辞职,使得崔浩一步步走向极端。是简家,不依不饶去打、砸、骂,造成了宁家母子三人在外颠沛流离二十年。家人的遭遇被宁恕看在眼里,仇恨的种子从小就已经埋下。 但宁恕的苦难还没有结束。命运对宁恕最残酷的地方是,这场事故,给他带来了一个终生都无法摆脱的疾病。宁恕搞垮了立新集团,但也惹上了才哥。宁宥为宁恕着想,希望他去找简宏成道歉,让简宏成出面求情,以免宁恕被才哥报复。宁恕当然不肯。 怒从中来的他揭开了自己最深的伤疤。当年,简敏敏的打,让他落下了癫痫的病根。长大后,因为这个毛病,根本没有公司愿意要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女朋友知道此事后,立刻与他划清界限。他丧失了健康和幸福的权利。 虽然宁惠给两个孩子改名“宽宥、宽恕”,但实际上,她从未真正从过去中走出来。时隔多年,面对简家时依旧反应激烈。这或许对宁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记忆中的苦难、眼前随时会因简家而惶恐的母亲、伴随自己一生的病痛……这些东西堆叠在一起,宁恕怎能不怨不恨。 简家就像扎在他心头的一根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狠狠刺痛他本就敏感的神经,令他在面对简家相关的事情时屡屡失控。而宁恕寻求报仇的过程,其实就是试图拯救那个陷在痛苦中的自己的过程。但创造新仇恨并不能化解旧仇恨。宁恕究竟要如何与过往、与自己和解,恐怕要到后面才能知晓了。 而影响了宁恕一生的简敏敏,某种程度上来讲,和宁恕其实有些相似。她也是一个因为创伤而走向极端的人。简敏敏能有今天这样被动的处境,或许也与她的原生性格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家庭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扮演者罗海琼的话来讲——“是你们一个一个把我伤害了,我才到了今天。” 家里没人能挑大梁了,于是安排简敏敏辍学进厂。出院后的简志国身体吃不消了,就安排简敏敏嫁给她不喜欢的张立新,让张立新把厂子维持下去。结果到头来,还是简敏敏吃尽苦头,四处打欠条,才给厂子拉来了资金。后来,厂子好不容易被救回来了,父亲简志国的遗言却是要把厂子留给大儿子简宏成。她一直是被要求“懂事”的那一个。没有人在乎她想不想这么“懂事”。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简敏敏,自然就会格外在意自身利益的得失。这无疑加剧了她的攻击性和杀伤力。于是在对待简宏成、张立新、宁家等一切与她有利益冲突的人时,她才会采取种种蛮横且过激的举动。说到底,就是缺少安全感。 对简敏敏而言,始终强势,把持财产和命运,是她对抗原生家庭的“唯一”方式。但很显然,真正能带她从阴影中走出来的,是来自亲人的尊重与认可。简宏成当面给她道歉,承认她的付出,给她最多的股份。她嘴上不饶人,却在门后放声痛哭。 后来她别扭地邀请简宏成来家里吃饭。电话里说着“爱来不来”,实际上打算亲自给简宏成做他最喜欢吃的红焖排骨。 随着简家姐弟关系逐渐回归正轨,简敏敏的心结或许会慢慢消弭。不过,一码归一码,简敏敏是有苦衷。可她终归做错过事。与家庭和解之余,简敏敏仍旧要去面对她的错误。 《相逢时节》里的人和事,都不是能被简单定义的。随着细节的不断填充,观众对角色和情节的感知也会愈发立体。以任何一个角色的视角切入,都能看到这个故事的一个全新侧面。越看,越有味道。爱恨情仇一念间,唯有岁月不回头。这种由生活缔造的复杂性和命运感,非常值得去细细品阅。现在这部剧正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和优酷同步播出,感兴趣的话,大家不妨去剧中亲自感受一番。

在原生家庭里受委屈的句子 孩子和原生家庭纠缠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一生故事为情节基础,从北宋皇帝登基后逐渐把控朝政治国爱民的主线出发,表现了风雨飘摇的时局朝廷背后,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 仁宗为"不报无道"而广开言路,如履薄冰般权衡天下时事,这也使他牺牲了个人私情中"任性"的可能。在情感方面,他与女儿、妻子、爱妃的情爱总不得已要给帝王理智让路。 剧中观众最关注的莫过于帝后两人的情感发展。两人的内心从一个期待一个拒绝,慢慢转变为一个失望一个愧疚,加上使仁宗一见倾心的商人之女陈熙春出现,帝后的感情在一开始就难有热情。 其实,帝后惺惺相惜,心意互通,但在日常相处中又略微带点尴尬,给人一种难以亲近的感觉。两人都是"爱在心头口难开",真实的情感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之下显得渺小微薄。 帝后的感情之所以看着令人捉急,不仅有个人命运的无奈的原因,还有着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曹皇后出身显赫,懂规矩识大体,甘愿"不能做妻便做臣"皇后曹丹姝出身名门望族,是北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家境殷实,名声显赫,丹姝从小就受非常传统的教育,而她的老师又是范仲淹、晏殊这样的有名望的大家,所以知书识礼、大方得体成为了她外在最明显的特征。 丹姝是曹家备受宠爱的女儿,即使锦衣玉食旁身,她也没有成长为刁蛮任性的大小姐,反而在教育中传承了曹家忠诚仗义的品质。 她明白皇帝的苦衷,默默退居一旁做一个"贤内助"。在下定决心"不能做妻便做臣"之后,曹皇后对仁宗更加坦然,撇去自身的私情给皇帝提意见,两人的日常变成了讨论政治工作。然而,丹姝又不是普通平常的名门闺秀。她曾女扮男装,冒充哥哥去书院和男孩子们一起读书写字。爷爷给丹姝定下了一门婚事,她明知对方无意娶她,但她执意要坚守承诺履行婚约,直至与丈夫家谈判结束才提出离婚。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曹皇后从小就没有被社会的教条教规约束,不甘流于平凡,能勇敢地去尝试新事物。在另一方面,她非常信守承诺,在大是大非的抉择上坚守自我,还能有足够的智慧去处理矛盾。 皇后的智慧、勇敢、隐忍都表现在了她宋仁宗的情感上。曹皇后把自己真实的情绪隐藏得更深,落泪、欣喜、哀怨都没有在仁宗面前表露出来。婚礼仪式前,曹皇后几次暗暗"窃喜",嘴角微微上扬,抑制着心中的欢喜。新婚当晚,曹皇后在人前表现得大方大度,而在众宾归去后默默落泪,连婢女也难以察觉她的伤心。 正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曹皇后成为了一位"懂事"的国母,她在剧中的戏份很突出,但她对仁宗的感情一直都藏在心里,从不轻易流于表面。 宋仁宗从小活在太后的阴影下,讨厌聪明的女子,厌恶政治婚姻仁宗自小由刘太后抚养长大,童年生活一直处于太后的阴影下。太后处事果断,性格强势,很长一段时间掌握着朝堂真正的实权。在宋仁宗长大成人之后,刘太后仍不愿还权。 在第五集中,刘太后想百官宣布在二月举行谒庙仪式,身穿衮服祭祀太庙,而在当时,衮服可是皇上的礼服。从此可见,刘太后掌权的心思暴露无遗。 外有心思诡谲的朝臣,内有大权在握的太后,仁宗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与刘太后的相处模式让仁宗明白了身为帝王仍有着无数的烦恼,所以他开始秘密筹划政策,学会了不动声色、处处退让。 在选妻时,仁宗受太后影响,不喜欢太聪明能干的妻子。曹皇后是群臣选出来的皇后,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反感丹姝,不愿意娶她为妻。在刘太后的干预下,仁宗成为了一个被群臣架空、有名无实的皇帝。他想反抗母亲的权威,想反对群臣的意见,但实际上又没有实行的勇气。 而他骨子里的反抗情绪延伸到了对皇后的情感上。仁宗在朝堂上被迫任人摆布,但在后宫宠幸谁、冷落谁的这一点上,他还是能做主的。他把自己的情感显露无余,不愿意和曹皇后同房,宁愿站在雪地上挨饿受冻。 帝后之间的隔阂,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仁宗厌恶政治联姻,內心深处的反叛思想和对自由的向往,使他难以加快与皇后情感上的进展。 原生家庭的阴影让仁宗这一辈子最渴望的就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正如他送别陈熙春时所说:"不做笼中鸟儿自在啼"。原生家庭影响孩子的"情感"和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从现代视角看来,帝后的感情与原生家庭密切相关。曹皇后恭谨大度、行事有分寸,既源自自己对仁宗卑微的爱,也源自于原生家庭的教养。仁宗对曹皇后一开始就很冷漠,不愿被政治婚姻束缚,是因为原生家庭的阴影挥之不去。 人生幸福与否与所谓的"成功"并无直接的关联。是否家财万贯、是否取得显赫功名,都不是收获快乐情感最重要的原因。 影响人生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个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而原生家庭就是亲密关系最为关键的奠基基础。外国心理学者乔治.威朗特博士说道:"当我们年老,生命的质量等于我们这一生收到的爱的总和。"如果一个人能拥有温暖、幸福的人际关系,那么他就更可能会长寿、健康、快乐。 良好的原生家庭影响亲密关系中幸福感的构筑。孩子和父母之间有紧密的联系,那么原生家庭就会帮助孩子建立温暖的人际关系,孩子对外界的解读也更加积极正面,反之亦然。 因为从小受母亲的裹挟,仁宗早就看透君臣之间政治角逐的人情冷暖,以致于选妻取妻也更倾向于从负面的角度思考。而曹皇后有着幸福的童年,她对仁宗一见钟情,在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感情抱着很大的期待。"童年的回忆,是一个人一生能量的来源。"仁宗不甘做笼中之鸟,总想着在政治外寻找一片"温柔乡"。他能尽情沉浸在张妼晗温婉娇柔的舞姿中,却无法欣赏曹丹姝英姿飒爽的戎装。而曹皇后尽管真的动了情,但內心深处的傲娇和不满让她选择了默默地做好皇后这个角色,不对仁宗嘘寒问暖。 原生家庭对孩子一生有难以抹除的影响,它塑造着孩子的性格,也在无形中塑造着他们的爱情观和亲密关系。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会被运用到谈恋爱上,父母的个性还影响了对伴侣的要求。 仁宗和皇后一个太内敛深沉,一个又太被动阴郁,注定了两人"难发糖"。帝后相守一生不是源于缠绵绯切的感情,而是源自相敬如宾。他们可以一起联手做好事业,但难以成为心心相印的眷侣。 我是木木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2 在原生家庭里受委屈的句子 孩子和原生家庭纠缠 对原生家庭失望后会怎么样


《都挺好》苏明玉有很多让网友羡慕的地方,穿着精致的职业装,开着百万豪车,职场上高职高薪深得老板信任,感情上遇到了欣赏包容她的好男人。 这些光鲜的标签,让人容易忘记她曾受过的委屈,觉得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已经过去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几个画面让我看到了扎心的真相。母亲葬礼上被二哥指责,在车上嚎啕大哭,没有人看到她背后的付出与伤痛。在自己宽敞的大房子里,经常做噩梦失眠。在大哥家里,当萌萌哒的侄女小咪向她示好,这个职场上的钢铁女强人,竟然紧张得不知所措,完全不知如何应对家庭亲密关系。这些情景让我们发现,童年的伤痛并没有过去,只是深入骨髓。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从苏明玉身上看到,一个在家庭中受过伤害的孩子,如果不能与原生家庭和解,超越原生家庭的桎梏,就很难有真正的幸福。 01伤害过我的原生家庭,还要主动和解,是圣母心吗?心理大师费洛姆说过,痛苦和伤害只存在于过去,当你用爱与尊严对待他人时,上帝都会治愈你。 主动与原生家庭和解,不是让我们当圣人,而是放下包袱,才能轻装前行。 首先,与原生家庭和解,是走出原生家庭伤害的必经之路。 有一个网友,父母和爷爷奶奶都重男轻女,她能顺利长大考上大学全凭自己顽强的求生欲望。一次吃饭时,桌上有4个鸡腿,她以为每人都有份,夹起一个正准备往嘴里送,父亲一筷子夺过去放到弟弟碗里,一个耳光甩得她眼冒火星,骂她不懂谦让弟弟,罚她一天不准吃饭。从小到大,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长大经济独立后,她远离父母,发誓永不原谅他们。后来发现,不管走多远,不管多久不联系他们,她都没法摆脱童年的阴影。父母的影响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紧紧地束缚着她。反复自我折磨之后发现,原谅父母,和原生家庭和解,才能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伤害。原谅对方,不是对方的需要,而是自我救赎的必经之路。 其次,与原生家庭和解,才有力量和经验去重建其它人际关系。 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他不知亲密正常的关系是如何建立和维护的,成年后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因为原生家庭里没有给他提供模板和示范。 小龙工作能力很强,但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因为他脾气暴躁,嘴巴碎喜欢埋怨别人。要好的同事去小龙家玩过几次才开始理解他。原来小龙父母讲话很冲,即使有客人在场,也能一言不合就吵起来,准备饭菜时为一点小事相互指责,旁边的小龙无辜受牵连,父母又同时埋怨他。小龙气得满脸通红,不顾我们在场就大声辩解。看得出来,小龙的性格和人际关系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不自觉地沿袭了父母的相处模式,并应用到其它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道社会关系,孩子在这道关系中习得的经验会套用在其它社会关系中。 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只有正视伤害,并努力和父母和解,尝试以正常模式重建亲子关系,才有力量和经验去重建其它的人际关系。 第三,与原生家庭和解,才能将原生家庭的伤害终结自己身上,不再延续到下一代。 谢贤曾经在访谈节目中表示,自己两次婚姻失败,对儿子谢霆锋的婚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导致他也早早离婚。父亲的婚姻可能不是谢霆锋离婚的直接导火索,但不可否认,父母婚姻质量肯定会对孩子的婚姻产生影响。所以现在很多人找对象,新增了一项要求,对方父母感情和睦。 我小时候父母很忙,脾气暴躁,如果我们不认真学习或做错事,都会有严重的体罚,每次被打之后,都恨恨地发誓以后对自己的孩子绝不这样。 但当儿子小时候一再调皮,轻言细语不起作用时,我打骂完他才发现,虽然自己平时隐藏得极好,但极端情况下,就像被父母附体了,手会控制不住地打孩子。我这才意识到,如果不修正原生家庭在我身上的影响,不改变我的行为模式,原生家庭的伤害就会一代代传下去。我打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也会打他的孩子。只有发现原生家庭的问题,与原生家庭和解,修正原生家庭的影响,才能让这种伤害在自己身上终结,不再向下传递。 02如何才能与原生家庭和解,修正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要修正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个高难度的事情,它需要冷静地思考,很好地控制情绪,重新认识自已和父母,通过分化的方式,修正与父母的关系。才能平复自己曾经所受的伤害,恢复与原生家庭健康的关系。 第一,放过自己,拥抱自己内心那个曾受伤的小孩。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阴影”理论告诉我们,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会躲到阴影里,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方式出现。 成年之后,我们的身高和体能可以和父母抗衡,经济独立,父母的态度大多有所改善,看起来好像已经摆脱父母的控制和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其实曾经受过的伤害,并不会自行消失。 正如明玉已与家人断绝往来10年,但成长过程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跟二哥起冲突的那一瞬间都涌现出来。她回到老宅,一遍遍回忆年少的自己,她心疼过去的自己,拥抱那个曾经受伤的小孩。把曾受过的委曲放到阳光下来品味,而不是将它压制在角落里去发酵。 在原生家庭不被善待的孩子,总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自觉地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当你回忆过去,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的错,当年的自己只是一个无力反抗的小孩。将责任归还给父母,不再苛责自己,这是迈出原生家庭之伤的第一步。第二,认识父母爱的能力有限,放弃与父母的对错纠缠。 明玉因为母亲重男轻女,受了很多的委曲,怨恨了母亲很多年。后来发现,原来母亲自己也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明玉外婆曾牺牲女儿的终生幸福来成全儿子的利益。了解真相之后,明玉对往事释怀,放弃对母亲的怨恨,其实也是放过自己。 小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很厉害,他们是爱我们的,他们的爱是无私公平的。后来才发现,他们也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缺点和局限。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也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然后不自觉地将这种伤害再带给我们。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因原生家庭的伤害否定自己,知道那是父母的责任,但也不再苛责父母,接受父母不是完人,正视曾经受过的伤害,放弃与父母斗争。因为纠缠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只会将大家都拖着深陷泥潭。 父母不是不爱你,是他们爱的能力有限,没有学会正确地爱孩子,接受这一点是走出原生家庭伤害的第二步。第三,分化自我,保持与原生家庭适当关联与合理距离。 心理治疗师罗纳德在《超越原生家庭》书中提供了一个修正原生家庭影响的好方法,发现自已,做自己,并且保持亲密关系,这个方法叫分化。 从原生家庭分化的过程,类似于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的过程,子细胞和母细胞分离之后,相对独立,但仍保持着某种关联。 很多原生家庭有问题的孩子,要么顺从家庭,失去自我,要么对抗家庭,两败俱伤。而成功分化的人,既能轻松做自己,又能与原生家庭保持较亲密的关系。如何才能成功分化呢?罗纳德博士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有目标指向性。为什么真实地表达自己,反而会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呢,这类似于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当你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父母与你相处时,会自觉地往你的需求上靠,双方会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循环。其次能够区分感受与现实。分化不成功的人,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把主观感受当作客观事实。比方,当对方心情不好时,他会认定对方不爱自己,对自己不够好,从而产生怨气。过分解读和过多心理活动,对任何关系都有害无益。 分化成功的人,既能做真实的自己,满足自我需求,同时与原生家庭保持适当关联和距离,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但不让他们过多地干预影响自己的生活。像网上所说的,与父母的住处保持一碗热汤的距离,这就是一种完美的分化。人生在世,婚姻、职业和生活方式都可以选择,唯有父母不可选,原生家庭不可选。也许这方面上天没有给我们一副好牌,让我们吃了更多的苦,但只要我们努力不放弃,仍有很多的机会修正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将烂牌打出王炸来。 你的努力很值得,不仅可以修复自己的内伤,还能避免历史在孩子身上重演。 富妈,家有难搞儿女逼我修炼,专注6-15岁孩子家庭教育,一年提供100个育儿干货,欢迎大家关注原创,一起做更优秀的父母。各平台账号:富妈育儿。
在原生家庭里受委屈的句子,孩子和原生家庭纠缠,原生家庭 教育

3 在原生家庭里受委屈的句子 孩子和原生家庭纠缠 见识原生家庭关系图谱图片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年来,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概念被频繁提起,那就是“原生家庭”,似乎许多心理问题都能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上。那么,什么是原生家庭呢?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又是如何影响他的个人成长的呢?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指的是你从童年开始成长的家庭,是相对于成年后组成的新生家庭而言,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祖父祖母、继父继母等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的亲人以及他们的关系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童时,我们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的养育者。学习内容不仅是如何与人沟通、夫妻相处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往往也和原生家庭密不可分。认识自我 苏格拉底曾经有句名言:“konwyourself”,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认识自我是我们一生都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感知幸福的能力,而原生家庭则会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于自我的看法。 如果一个人在家庭环境中能感觉到自己是无条件被爱的,那么,他的自尊水平往往比较高,安全感也更充足。而成长过程中,缺乏爱和安全感的人自我意识往往更脆弱。脆弱的自我也是现代人“缺爱”“没有安全感”的根源。 很多时候,生活在被爱包围的幸福的家庭环境中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大部分人也许都有遭遇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原生家庭问题。一些典型的原生家庭问题 典型的原生家庭问题包括,在父母情绪不稳定和充满争吵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经常遭到家人的拒绝和情感忽视;父母离异,导致其中一方角色的缺失;遭受过家暴或者虐待等创伤经历;经常被亲人打击和嘲笑。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真的就不可弥补吗?只能成为自己一生的伤疤了吗?表面上看,将自己身上出现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统统推给原生家庭,似乎就能给自己一个不去改变的借口了。可是,生活是自己的,我们不可能永远被困在家庭的牢笼中。一个人成长到十八岁后就应该具有一定的担当,思考如何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收获幸福,以及做出行为上的改变,比一直纠缠着黑暗的过去更为重要。 认知行为治疗 在针对童年创伤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常常会使用认知疗法。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那么,如果我们能够不断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并做出行为上的纠正,也许我们对人生和我们自己都会有一些全新的认识。这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和解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如果你想改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与自己的童年经历握手言和,并解决那些困扰自己的问题 2、尝试着去和家人沟通和交流,用更理智的方式去和父母倾吐自己的心声 3、改变过去的那种和父母相处的不良方式 4、提高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经营好自己的新家庭,在新生家庭中重获爱与安全感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超越原生家庭》 《新家庭塑造人》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我们回不到过去,却还活在过去。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超越原生家庭,只能靠自己。 首先,我们需要换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原生家庭。家庭就像一个系统,处于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系统中的一个单元,就如银河系一样,所有的恒星既有自转又有公转,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处于这个系统中的家人,很难清晰地看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模式。当我们跳出系统,拥有了系统观,以一种鸟瞰的眼光再去审视家庭中的冲突、问题时,也许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和父母谈谈过往,是否家族中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让这些秘密成了家庭中隐藏的定时炸弹。 接下来,我们可以去看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比如自己跟父亲亲密还是和母亲亲密?当自己跟其中一个人结盟时,另一个人有什么反应?当父母之间出现问题时,自己是否会被卷入他们的纷争之中?每当自己被忽略时,会用什么方式去吸引父母的注意? 如果是生活在多子女的家庭,我们还需要看看自己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以及父母在自己原生家庭中的位置,这些都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理解原生家庭。 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自己,以及在家庭中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我们才能够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做真实的自己。 你的原生家庭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关注我,我们下期继续解析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掌控自己的生活! 欢迎大家给我留言,一起交流,期待与您一起共勉!



在原生家庭里受委屈的句子 孩子和原生家庭纠缠

在原生家庭里受委屈的句子 孩子和原生家庭纠缠 但在我们国家,大家都很看重家庭的''完整性'',虽然离婚是因为夫妻双方婚姻经营不善、宣告破裂,但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原生家庭的支离破碎,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绝对是坏事。即使双方感情消失殆尽、甚至出现家暴等行为,但是很多父母都会选择不离婚,说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为了孩子好''。

本文关键字:在原生家庭里受委屈的句子,孩子和原生家庭纠缠,原生家庭 教育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